分享

谈高中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艺术

 乡巴佬 2017-11-09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是每一个物理教师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灌输式教学模式弊端突显,取而代之的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那么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
中国论文网 http://www./9/view-4361646.htm
  【关键词】物理;问题;情境;思维;素质
  新课程强调学生多维学习目标的达成,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达成,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是一门艺术,其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更是教学艺术的精髓所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就是通过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营造出一种“亲、助、乐”的学习氛围和“美、趣、智”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更亲近于课堂,充分调动其情感,激发其思维,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学习主观能动性。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谈谈高中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艺术。
  一、运用“介质”刺激式导入,深化学生思维
  “良好的发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导入的情境创设至关重要,笔者认为高中物理新课导入要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物理学科特点出发,同时又应该具有一定的思考力度,笔者在教学中常用的两种做法是:
  1.借助于演示实验这一“介质”,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其学习兴趣,给学生以上课伊始就趣味即生的感受,物理规律从“遥不可及”到“近在咫尺”,有效地释放学生的畏难心理,提升思维的品质。
  例如,在《选修3—5》“光电效应”一节课的导入情境设置上,笔者将教材中的素材进行了重组,先借助伦琴射线管演示了书本上如图1所示的“锌板实验”,接着演示如图2所示的“光电流实验”。通过“锌板实验”中验电器的偏转这一实验现象,学生能够意识到电荷的形成,借助于外部带电体的进一步验证也很容易知道锌板带的是正电,不过,从学生原有的物理前概念出发,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电子的转移,未必能够想到电子逸出。在紧接着的“光电流实验”的实验现象中,通过观察到灵敏电流计的偏转后趋于稳定,学生对“电子逸出”的印象便变得深刻了、清晰了,教学的进程被有效打开。
  2.借助于问题这一“介质”,在原有认知基础上添设障碍,引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深化,产生想象,生成新的问题,推动学生的思维不断地深化。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探究《选修3—4》“简谐运动”问题时,笔者以学生的原有认知为基础设置问题进行导入:(1)胡克定律的内容是什么?(2)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重点研究过哪些形式的直线运动?(3)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受到的合外力存在哪些特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第二个问题时,大多能够联系到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其合外力为“恒力”。在此基础上,观察“简谐运动”这一往复非匀变速运动形态,让学生意识到本节讲授的“简谐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必为“变力”,并进一步生成要探究力有着这样的规律的欲望。
  二、运用“留白”开放式探究,提升学生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将课堂布置得满满的,学生被老师牵着走,始终有种被绷得紧紧的感觉,智慧火花难以浮现,笔者认为,情境的创设应该适当地“布白”,在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上留白,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在自由探索中感受教育的美与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科学素养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当然我们应注意,留白不是空白,不应太长、太虚。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原动力,是创新的源泉,质疑能力的先行养成是学生创造力形成的基石,笔者认为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必须将质疑留给学生,我们过去的教学教师讲的太多,学生单方面接受,很少提出问题,其实,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对于教学而言更具价值性,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留白的部分应具有质疑性,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与讲授的知识构成一个完整的课堂。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探究《选修3-2》“楞次定律”时,笔者对教材进行重组,首先设置了一组对比性演示实验:条形磁铁分别穿过闭合和不闭合的两个金属圈,引导学生观察磁铁的穿过时金属圈对应的运动情况,接着将现象的解释留给学生,在如此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头脑中很自然地质疑,并有如下问题生成:
  (1)是不是因为两个金属圈的材质不同?(2)在磁铁穿过闭合金属圈时,金属圈会动是不是磁铁碰了金属圈? (3)相同的材质,在均没有碰到的情况下,为什么不闭合的金属圈不动?闭合金属圈会动呢?由学生质疑而得的问题出发,推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最终在实现对知识科学理解的同时,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深化。
  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之知道这门学科值得学习。”这句话道破了价值观对学生学习心理机制影响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高效的重要保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如果将提出问题这个过程留给学生会让学生更多的感受到学习内容的价值性,其学习正情绪被有效地激发,促使其主动地投入和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