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盧志榮 | 遠看東方近看無。

 诗词歌赋对联 2017-11-09













文字丨『誰最中國』


“我觉得设计就像婴儿看这个世界一样,要表达一种爱。

我爱这个布,所以我用木头包住它,让它可以被保护,你可以用很久;我也爱人,所以我希望这个桌子的高度,可以跟你有关系,你坐下来会感到舒服。”

--卢志荣先生这样解释“设计是什么”


在他的“合一|宏观与微观世界的缄默”展览中,静谧的氛围与禅意的空间让人不自觉地放慢脚步,在每一件作品前伫立良久。移步换景中,皆有深意。




这间有着三层空间的设计展厅,是卢氏亲自设计并营造的。交错别致的空间里,西方的理性思考与东方的形神诗意完美合一。卢志荣先生踱步而来,话语轻盈诚恳。两个小时的时间,跟着他的脚步,从宏观到微观,从设计到空间,发现“合一”。



在参观的过程中不难注意到,卢志荣先生对展厅里的每一件家具,桌几上的每一件器物都表现出了极度的爱护与尊敬。他总是轻轻的将它们捧出、打开,演示每一步设计的巧思,轻抚每一处边角的细节。演示完了,他会把它们还原如初,谨慎地搁置回去,再调整一下方位,器、物之间留有“恰好”的空间,被摆得方方正正。这时卢先生总会温和地笑出声,看着这些作品,眼神里有无尽的宠溺和带着谦和的满意。


卢志荣(Chi Wing Lo)

著名华人建筑师、设计师、雕塑家

曾任意大利百年家具品牌Giorgetti艺术总监

DIMENSIONE CHI WING LO 

及 “一方”品牌创办人


他香港出生,美国留学,雅典定居,在意大利设计界有一席之地,谈到“合一”,他说:“东方与西方的合一、设计与空间的合一,又或是天人合一,好的设计是要与人的生活合一,相辅相成,同时赋予物件和家具一抹诗意。”

在这个“远离”东方故土多年的华人身上,看见最中国的设计与品质精神。



| 东方与西方的合一:远看东方近看无。


卢志荣的作品,会让很多人产生一种“远看东方近看无”的共鸣。初见时作品本身极具禅意的东方气质,让人直观地感受到这就是东方的设计。而当你走近看到细节时,又会发现这些设计中融入了无限的巧思,和一些理性的、物理上的、有着西方逻辑的思考。


我带着我和我身上的东方DNA去到西方,是有冲突的。开始难免会有一个对垒的状态,直到找到和他们的共通点,就容易很多了。”卢志荣先生笑眯眯地解释道。“我觉得这个共通点就是人的生活。中国人要睡觉,外国人也要睡觉。你不会说这个床是给中国人睡的,另一个床是给外国人睡的。我一直不想把它们分开,而最有影响力的方式就是把这两种冲突结合起来让人们可以接受。”



就像,中国明代的家具很美,很高级。可是如果要专门设计一把明代的椅子,就会很丑。设计不是去复制一件作品的样式、形状,而是发现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精髓所在。

好的设计要跟现代人发生关系,保持中国文化诗意的同时,从现代人这里学习技术,所有的特质在现代的时空中找到一个平衡。“中国的文化重在精神内核,而非东方符号。我们不是明代人或宋代人,我们是现代人。”


私人住宅内院 2009


| 设计与人的合一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好的设计该是体贴的、温柔的设计,可以照顾到每个人的感受。”


在“合一”的展览中,有一张能看见倒影的餐桌,桌面是一张特殊处理过的铁网,被夹在两层玻璃板之间,桌面形成的折射,可以将周围的景物倒映出来。他说希望我们吃饭的时候可以像在湖面上一样。


摄影 | 迪雅


桌子旁边有两张椅子,你很难看出它们是一大一小的,这个秘密只有主人才知道。卢志荣说:最舒服的椅子,就应该是像有个人在后面抱着你一样。他生活在欧洲,欧洲人的体型偏大,于是在设计这把椅子时他想到了尺寸问题。遇到家庭聚会,主人可以主动安排座位,为宾客分配到最合理的椅子。一点点设计的巧思,就会让宾客免于尴尬。而设计的巧思,也就在于“刚刚好”。



摄影 | 迪雅


ONAR圆柜,是最吸引人的作品之一。外观上与“天圆地方”相吻合,尺寸大小亦可充当屏风的作用。颇受欢迎的圆柜最大的贡献,实则是改变了我们开启柜子的方式,它可以根据主人的需求停留在不同的位置形成不同的景致。用确定表现不确定。好的设计会给使用者留出一个空间,去发现、探知一个更舒适的生活。


ONAR 圆柜 2012



「石上生花」 花器

顺应植物的自然天性,开启全新花器样板


「石上生花」 花器


「端溪观石」 水景


「文房新语」 砚石及铜制文房器物  2016


「文房新语」 砚石盒文房器物组合 2016

中国文人讲究:桌上皆是景。景观天下才能有所思



卢志荣从97年开始做家具,但沙发设计却迟迟未动,他说沙发是最难做的,既要实用,也要美观。“酝酿良久”的沙发,确实经过了许多考量,他一直在强调工艺上设计与人的围合支撑关系,细节的思考都藏在沙发的坐垫里,坐垫的边缘质感较硬,起到一个很好的支撑作用,让习惯半坐沙发的女士们可以轻松而优雅地坐立起来,而靠近靠背的部分则柔软舒适。“很多材料的美,是通过工艺的衔接体现出来的。” 因此沙发的边缘用锁线的方式呈现,完美体现了皮子和布艺结合的美感,像男人的西装一样,考究、硬朗又流畅。


摄影 | 迪雅


“好的设计就是要让物品一直这么好看。”

因此在卢志荣的设计中,如何达到永恒、不变,以及在使用中更好地保养,他都考虑得相当周到。他是难得的一位会替太太或者佣人着想的设计师展览中,也经常听到卢先生这样解释作品的细节设计“柜子的顶层与玻璃板之间,有一个滑轨,当主妇或者佣人在清理时可以将这层轻轻拉出,把灰尘擦净,退回去的时候,只需要用一点力,拉板即可归位,滑轨尽头的那‘最后一厘米’的物理设计,可以让物品轻松回到它原初的状态。”


VERO 高柜 2015-2017


YFOS 酒柜 2017


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很多家具,都被我们固有的思维固化掉了。而卢氏设计中的每一处细节,家具的边缘、形状、结构、功能,甚至家居用品上的一颗纽扣,卢氏都在为这些作品寻找更适合的表达方式,用摸索的,游戏的,自找乐趣的方式改变与表达它。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他的设计呈现出的最大惊喜。


「日月相依」 2015


「水到池成」2010


| 宏观与微观的合一:用“杂”的界定,让“精”更准确。


他一直在追求 “有爱、尊重、诚实、坚定以及可以达至永恒合一” 的设计。

“家具和空间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强烈的关系?还是他们之间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的融合?如果这个设计足够的好,家具与空间就会显得相互融合,属于彼此,在特定的环境里显得琴瑟和谐,所以家具与空间是一个融合的整体,它们不应该被分割,而是完完全全地合一。”


迪罗洛斯 家园 2015


「欧亚之间」别墅 2004-2009


有时候太过强调“专业”其实是对事物的一种事物本来就是相通的,建筑、空间、家具、器物……,它们的关系本来就相伴相生,而多种维度的思考和映照,用“杂”的界定,或许会让“精”更准确……。


塔之家


咖里尼灵修所 2016


「世界诗词之方舟」2017


“当人跟环境越来越分离的时候,我们越想回去,找回最原初的东西。”


| 空间与世界的合一:雕塑给我自由。


在卢志荣的世界中,抽象与具象并不矛盾,理论和艺术可以并行。在家具和建筑设计之外,抛开现实世界中对实用性的思考,卢志荣也乐于灵巧地变换一种身份,去探索另一个未知世界中抽象的迷思。雕塑便在最大程度上给了他这种自由。


雕塑作品 To KEO 1992-2011


雕塑作品 To HAX  1992-2011


“这个雕塑的力量就是,它永远保持一个谜。让人们看到它时会去发问‘这是什么?’而不是直接地给人一个答案。这种迷思,使它永远与人保持一个空间。好似一种出离。” 

雕塑,好像上天送给人类的一个高能的游戏。而卢志荣正是花了7年的时间,给自己做了一只大玩具。其实在创造的过程中,很多东西不是等你全想明白了再去动手,而是一步一步尝试,摸索出来,游戏出来。发现的过程中会使你内心抽象的那个东西离你越来越近。

这件雕塑作品的精准度极高,而卢志荣说:“技术的熟练和精准只是一方面,但同时不要忘记在创造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和诗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