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桢:照明不只是亮化

 灵动卜凡 2017-11-09



倪桢


上海禅影照明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照明设计师

阿拉丁新媒体特约撰稿人

 

经常在去接洽照明设计项目时,遇到业主方问我:你是做亮化的吧?虽然回答是,却一直想纠正:照明设计不应该叫亮化设计或者说照明设计绝对不只是做亮化。

 

曾经我自我总结照明设计的层次,把它分成这样几个阶段:最基本的是照亮被照物;其次是提供舒适的光环境;再之是创造意外的光效果;最终是用光来提升空间和被照物的价值,并增加使用者的参与感与体验感。


亮化,是照明设计最低层的需求,亮了就好,看得见就好。

 

 自从 “Dark sky”的理念被提出,光污染被重视起来。中国古来有夜观星象之说,如今的城市天空哪里还能观到星象?即使说国外光污染的控制比国内好,但实际上国外大城市夜空中的星星还是可以数得清的。



我看过最美的如同银河铺展在眼前的星空是在中国的敦煌凌晨,并不是在国外。随着城市的发展,光污染再控制也不如还未完全发展起来的城市。而同时我们也发现,用亮化来称呼照明设计的也正是这些二三线以下的城市。因为他们还未经历过亮化,怎么能要求他们直接跨越到暗天空的概念去呢?

 

曾经做五六线小城市的照明设计项目,业主在参观了开发好的旅游特色小镇项目后心向往之,就提出也要做成那样宁静雅致,我只能好意的提醒,照明的定位和地域是关联的,人气不足的城市还是不可避免的需要用喧闹的照明来吸引人群。即使我个人并不喜欢喧闹的灯光,但喜欢热闹是中国根本特色。


然而,亮化只是照明设计的一部分内容,而不能用于照明设计的代名称。因为照明设计考虑得不只是亮化,还有亮的对立面。

 

照亮的同时很容易忽略影子的存在和必要性,有光就有影,这是共存的,有些项目需要避免暗影,有些则需要影子的存在来增加照明的层次。美术写生起始,那些立体几何面就是要从表现光分布和亮暗面开始练习的。


 


当我们做惯了空间、被照物或建筑立面通亮的场景后,有没有想过哪个面可以暗下去呢?即使在自然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展现其实也是有明暗面区分,而这明暗正是体现物体存在感和立体感的,可是到了晚上,如果照明照得通亮,可能反而把它变成了一个平面的东西。

 

夜景照明要做到多亮?业主不确定,设计师无法把握业主的需要和喜好,于是国内最常用的手法是建议业主使用控制系统,到时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暗调亮。



控制系统的发明原本是作为一种节能方法,是智能化照明的开始,而在中国更多被用于为照明设计留有余地,因为每个业主每位领导对照明应该做成怎么亮度无法确认,也不愿全心去相信照明设计师,于是达成的共识,就给了控制系统存在的必要。


我们做方案时给出的控制系统方案是为了有阴天模式、深夜模式或节假日模式,但后期有多少项目只是在用全亮模式?

 

而实际我们需要多亮的夜景照明呢?是人工光发展到如今,有这么多种灯具选择后,亮起来成了流行,比周围亮成了争相攀比的目标。而回顾历史,曾经提个灯笼也能看清路面稳稳前行,凿壁偷光也能阅读学习。我们早就忘了来时路。


 


国内夜景照明的现状是需要做减法,有取舍,照明的表现应该有层次,如果所有都是重点,就是没有重点。照亮是容易的,适宜得创造出自然光影是困难的。布灯是容易的,探寻不同的人真正对光的需求是困难的。


 


来源 | 阿拉丁新媒体

者 | 倪桢


免费学习干货

点击下方文字直接获取


最新阿拉丁微课实录
最新阿拉丁微谈实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