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不肯上学、不肯洗澡怎么样办?

 王君凡 2017-11-09

老师,孩子有时候一遇不满意的事情,比如不肯洗澡,不肯上学,戒掉吃手了又要求要吃,每次都好好跟他说,也搂着他说理解他的难过,但最后都会从轻哭变为歇斯底里的大哭,还打,踢大人,任说什么都听不进去,一闹就是个把小时,最后还是以大声呵斥或抱出客厅说要留他一个人再那里才收场,该怎么办才好? 


王君凡老师回答: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对于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是特别单纯和直接,一旦遇到自己的情绪没法得到发泄和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直接选择他们一出生就学会的唯一本能——哭泣,来处理所有发生的问题。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明白和读懂孩子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不能依靠自己过往盲目的经验来处理孩子的问题,寻求正确的问题解决方式,最后形成属于自己的育儿思维模式。那么面对孩子的哭闹这个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父母首先要有良好而坚定的心理状态。不要认为拒绝孩子会造成伤害,相反,这恰恰是对他最好的教育。要想培养一个棒孩子,那么面对他最初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坚决地说“不”,不能有丝毫心软。


父母可以先退一步。比如孩子想要一个不能给他的东西时,家长可以这样说:“这是家长的,家长现在不用,可以给你玩一下,不过明天你就得还给家长。”然后以退为进——第二天提醒孩子:“宝宝,把东西还给家长,以后想要的时候再跟家长说。”


孩子一般都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所以一定要给他定个规矩,一旦孩子破坏了规矩就要按规矩处理。比如和孩子约定:早上爸爸要上班,你必须按时起床,按时吃早餐,才能准时送你去幼儿园。


如果你起床晚了,就只好放弃早餐,因为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一旦孩子赖床,就要把他的早餐收走,并告诉他:对不起,宝宝,我们有约在先,不能随意破坏。


对待孩子的要求不能“先抑后扬”。“先抑后扬”的做法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好“欺负”,从而无理要求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产生偏激心理,造成意想不到的恶果。因此,拒绝孩子,一定要从一而终。


父母对孩子说“不”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让他明白“不行”的道理。拒绝孩子而不给他被拒绝的理由,会让他觉得受了委屈,甚至产生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和悲愤绝望的心理。虽然这种解释孩子不一定听得懂,但是至少能让他明白:父母拒绝他是有理由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