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尘锁红楼:悟禅机与悲谶语,冤家父子的一次灵魂对话

 金色年华554 2017-11-09

书中第二十二回,再次重读,忽然意识到,宝玉的悟禅机,与贾政的悲谶语,实际上,是这对冤家父子,跨越了身体的局限与时空的限制,在灵魂上的一次对话。

熟悉《红楼梦》的人,都很清楚,贾政太正经,是严格恪守封建礼法的古板书生。而作为儿子的宝玉,却站在了父亲贾政的对立面,不仅不喜欢读圣贤书,还整日混迹于脂粉队伍中,与他认为非常美好的女子,过着诗情画意的浪漫生活。

因此,贾母时常给贾政脸子,动不动就训斥他对儿子的管教太过严格。这更加剧了贾政与宝玉这对父子间的冲突,也导致贾政越想往正道上引导宝玉,宝玉越往偏了走去。然而,如果单一的评判贾政不爱儿子、宝玉不敬父亲,却有失偏颇。

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习惯了矜持和含蓄,所以,不大可能向外国人那样直截了当的表达心里的爱与恨。所以,现实的场景多半是,父母打骂、指责、唠叨子女,而子女多是隐忍和逃离。当然,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子女开始非常明显的对抗父母,这并非什么好事儿,我们要的不是对抗,而是及时有效的表达内心的情绪与需求。

可是,贾政与宝玉这对父子,生活在古代社会,他们最惯常的相处方式,就是父亲说什么,儿女就听从什么。父亲可以随意打骂子女,而子女唯有顺从的份儿。你看贾政已经五十岁左右的人了,都有孙子了,但在贾母面前,还得以贾母为首,贾母说东就是东,说西就是西。即便这样,其实也有我们现代人认为的爱的成分,只是不容易被感知到。

鉴于风俗习性,贾政与子女相处的机会不是很多,但也可见其对宝玉这位不争气的儿子,有着难以言表的关爱和依赖。


比如,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这一次,贾政时常扶着宝玉往前走,这个细节,便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一种依赖之情。虽然几次训斥宝玉,也不难发现,极爱面子又想在清客面前显摆一下的贾政,还是很欣赏宝玉的才华。

否则,在第一次否定宝玉题的对额之后,已经丢了颜面的贾政,按照他的脾气应该把宝玉撵走,而不是继续任由宝玉施展才华,一个接一个的去题对额。但是,一直到最后,贾政才放了宝玉。表面的意思是试一试宝玉学得怎么样了,不如说是贾政非常了解宝玉的才华,也信任他能够面试过关,让父子俩在清客面前赚足了面子。

如果说,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是贾政与宝玉这对冤家父子,一次显而易见的,众人都看得到的亲密接触。那么,悟禅机与悲谶语,就是这父子俩,一次隐蔽的、灵魂上的交集与对话。从而,让我们有幸看到了爱在深层次的行为。

元妃省亲没过多久,便是薛家姑娘宝钗在贾府的第一次生日,好热闹的贾母,拿出二十两银子让凤姐置办一下。而生日当天,大家一起看戏,贾母命每个人点一出戏,宝钗点了一出《山门》。宝玉道:“你只好点这些戏。”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那里知道这出戏,排场词藻都好呢。”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戏。”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更不知戏了。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那音律不用说是好了,那词藻中有只《寄生草》,极妙,你何曾知道!”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给我听听。”


随后,大家欢欢喜喜听戏,不曾想凤姐开了个小玩笑,让人猜猜戏子像谁,所有人都看出来了,但笑而不语,唯独直爽的湘云指着黛玉说:像林姐姐。宝玉心下一惊,急忙给湘云使眼色,结果,一个生气要回家,一个不搭理宝玉。闹得宝玉心灰意懒,正合着前日所看《南华经》内“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蔬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又曰“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句,因此越想越无趣。

再细想来:“如今不过这几个人,尚不能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何为?”想到其间,也不分辩,自己转身回房。黛玉见他去了,便知回思无趣,赌气去的,一言不发,不禁自己越添了气,便说:“这一去,一辈子也别来了,也别说话!”那宝玉不理,竟回来,躺在床上,只是闷闷的。袭人虽深知原委,不敢就说,只得以别事来解说,因笑道:“今儿听了戏,又勾出几天戏来。宝姑娘一定要还席的。”


宝玉冷笑道:“他还不还,与我什么相干?”袭人见这话不似往日,因又笑道:“这是怎么说呢?好好儿的大正月里,娘儿们姐儿们都喜喜欢欢的,你又怎么这个样儿了?”宝玉冷笑道:“他们娘儿们姐儿们喜欢不喜欢,也与我无干。”

袭人笑道:“大家随和儿,你随和点儿不好?”宝玉道:“什么‘大家彼此’他们有‘大家彼此’,我只是赤条条无牵挂的!”说到这句,不觉泪下。袭人见这景况,不敢再说。宝玉细想这一句意味,不禁大哭起来。翻身站起来,至案边,提笔立占一偈云: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写毕,自己虽解悟,又恐人看了不解,因又填一只《寄生草》,写在偈后: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这个时候的宝玉,虽然还未真正领悟,却将日后待宝钗的态度(袭人说起宝钗要还席,宝玉回道:他还不还,与我什么相干),及自己的结局(我只是赤条条无牵挂的),无意中透露给读者了。而林妹妹仙遁,宝玉这个神瑛侍者便失去了留在世间的唯一支撑,自然回头试想真无趣。

这一次的挫败,可以说不仅让宝玉体验到了生命中的另一种滋味,并且很大程度上重创了宝玉,若不是黛玉会做解语人,宝玉的人生极有可能走向妥协,成为第二个贾政。


随后,元妃给大家找了个乐子:忽然人报,娘娘差人送出一个灯谜来,命他们大家去猜,猜后每人也作一个送进去。四人听说,忙出来至贾母上房,只见一个小太监,拿了一盏四角平头白纱灯,专为灯谜而制,上面已有了一个,众人都争看乱猜。小太监又下谕道:“众小姐猜着,不要说出来,每人只暗暗的写了,一齐封送进去,候娘娘自验是否。”宝钗听了,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一见早猜着了。宝玉、黛玉、湘云、探春四个人也都解了,各自暗暗的写了。一并将贾环、贾兰等传来,一齐各揣心机猜了,写在纸上,然后各人拈一物作成一谜,恭楷写了,挂于灯上。

贾母见元春这般有兴,自己一发喜乐,便命速作一架小巧精致围屏灯来,设于堂屋,命他姊妹们各自暗暗的做了,写出来粘在屏上;然后预备下香茶细果以及各色玩物,为猜着之贺。贾政朝罢,见贾母高兴,况在节间,晚上也来承欢取乐。

于是,我们见到了贾政与大家聚在一起的情景,也通过悲谶语得以进一步了解了贾政,他的内心世界里,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无人能进入窥见一番。有时候想想,贾政也不容易,为了维护家族的颜面,必须保持一种固有的姿态,来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所以,悲谶语,是贾政封闭太久的心灵,得以露出缝隙的机会,从而完成了与悟禅机的宝玉,难得的一次灵魂上的对话。



贾母令贾政看看姐妹们的灯谜,贾政答应,起身走至屏前,只见第一个是元妃的,写着道: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打一玩物)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通。(打一用物)


贾政道:“是算盘?”迎春笑道:“是。”又往下看,是探春的,道: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打一玩物)


贾政道:“好象风筝?”探春道:“是。”贾政再往下看,是黛玉的,道: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两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打一用物)


南面而坐,北面而朝,

象忧亦忧,象喜亦喜。(打一用物)

贾政道:“好,好!如猜镜子,妙极!”宝玉笑回道:“是。”贾政道:“这一个却无名字,是谁做的?”贾母道:“这个大约是宝玉做的?”贾政就不言语。往下再看宝钗的,道是: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

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打一用物)


贾政看完,心内自付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年纪,作此等言语,更觉不祥。看来皆非福寿之辈。”想到此,甚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只是垂头沉思。


当贾母告诉贾政,那一个无名字的大约是宝玉做的,贾政就不言语了。宝玉的谜底是镜子,虽然和悟出来的禅机,从内容上看并不相关,但赤条条无牵挂这句,却可与镜子相配一下。赤条条无牵挂,意味着空无,而镜子,似梦似幻转眼成空。贾政向来喜欢训斥宝玉,但这一次却不言语了,虽说有一半原因是贾母在场,不好教导宝玉,但又何尝不是贾政的心里,在那一瞬间,读懂了宝玉?只是,身为一家之主,贵妃之父,贾政无法摆脱掉身份的束缚,像宝玉那样任性而为。所以,无论他在此刻有多懂宝玉,生活中仍是严父,不可能与宝玉和解,成为沟通无碍的一对父子。

但是,这一次跨越时空的灵魂对话,却为宝玉出家时,远远的跪拜贾政,留下的伏笔。那个时候,应该是宝玉理解了父亲的严厉也是无奈之间,更明白了父亲的为难之处,所以,跪拜在雪地里,感谢父亲多年来的养育之恩,同时,也是宝玉的肉身告别尘世的最后一拜。从此后,天涯路漫漫,相见无期。

也许,关于贾政对宝玉的父爱,大部分人难以感知到或看出来。实际上,这也很好理解,就好比如今的母亲,每天辛辛苦苦一日三餐忙碌着,只为让孩子吃好喝好,身体倍儿棒。这是外在的,谁都看得到的行为,这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当孩子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或者生病时,母亲虽然什么都不说,但内心的担忧一刻都不能停下来,她可能非常平静,该上班上班,该做什么做什么,也去找人咨询如何处理孩子这件事情,但咨询的过程,不一定谁都看得见,而担忧,也是一种心理上的情绪特征,不会轻易被觉察到,更何况大部分人为了工作,极尽所能把担忧隐藏起来。

那这个生病的孩子,他也有他的忧虑,他希望自己快点好起来,免得妈妈担心他并且更加辛苦。这个时候,恰似宝玉的悟禅机与贾政的悲谶语,虽然母亲和孩子没有面对面,或者不曾进行语言上的交流,却透过各自的担忧,完成了母子或母女之间,一次心灵上的碰撞。

爱,无时不在,也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你不能因为对方的表达方式,不合你心意,便否决了对方的爱。无论你接受不接受,爱都以各种方式,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着。只有看见爱,认出爱,生命才能回归完整与圆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