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敖大师的小辫子:错了一定要改正,但我偷偷改,然后耍赖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7-11-10

“各位看我, 要看快看, 否则你们就看不到我了。”

“明年就是我七十岁。我终于有一个机会在这里抛头露面,使大家感觉到我音容宛在。”


2004年,李敖曾这样在凤凰卫视对我们说。

2017年,李敖82岁了,老病相仍,风烛残年,再不看他,也就真的看不到了。

北堂君深深还念欢蹦乱跳在电视上嘚瑟的李敖。

虽然,他经常很可恶。

虽然,我们对他的关注除了他的子女和三个女人,还有他的狂狷、多知、刺儿头和不好惹,说好听点儿——魏晋风度和名士风流。

王尚琴,李文之母

李敖和胡因梦

李敖王小屯一家


翻出本君读书时候的一篇旧文。

怀念“音容宛在”的李敖。

学者与大众媒体的炒作交融,做得最好的,无疑只有李敖。

不管他是表演还是卖弄,这个人,已经大去不远,这个传奇也离我们渐行渐远。


李敖偷换“尹常卖”

北堂君


李敖在《国民党和它同路人的知识水平》(1985)一文中说:白纸黑字的错误有三种:第一种是“手民之误”,是排字先生的误植;第二种是“笔误”,是作者自己的误写,即那类承认了也无妨,不承认还可以推给手民先生的错误;第三种最要命,是怎么赖也赖不掉的,不能不为识者所笑。

可惜,我们现在的出版社里也难有专业的“手民”了,排字先生都变成了民营排版公司用方正书版的小姑娘,而且也不乏责任编辑误改而作者未校出的错误,另外,还偶有电脑软件故障临时程序错乱而代用的别字。因此,现在看来,白纸黑字的错误只能分为两类:一类是出版者错误,另一类是作者错误。近日读李敖书,不慎让我发现了一处后面这类的错误。当然,李大师自己也已了然于心,只不过仍要把错误推到别人身上,这其中的演进实在有趣,于是有了我的这篇小文。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的小说文本盛行于明代,但三国故事至少在宋代就有了较为完整的改编版本,而且已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拥刘贬曹”倾向。有宋代的话本为证,但有些只存在于说书人的口耳相传。《东京梦华录》载:“霍四究说三分,尹常卖五代史。”就是两个讲史艺人见于史料的明确记录。可惜,李大师二十年前自己犯了错误,自己虽然修正了,但是可怜的叶庆炳至今沉冤未雪。

上面是大陆版《李敖大全集》第17册94页《国民党和它同路人的知识水平》下的小标题,李敖以叶庆炳《中国文学史》“尹常卖”名字应为“尹常”卖艺说书为由,对其予以批评:

然而,2009年1月5日的《李敖语妙天下》节目第3分钟处前后,李敖大师再次提到了这个例子。



原文与1985年的版本除了排法不同,文字并无出入,可李大师无赖叶庆炳说:“他的说法错了。因为,尹常卖是人名。”将“卖”解释为说书是错的。以“买”“卖”为名,在古代并不奇怪,汉朝有“朱买臣”一例。这次他自己改对了。可人家叶庆炳一字没说,里外都错,“尹常卖”不对,“尹常”还不对,正反都让李敖自己说了。

必须说,李敖的渊博是当代许多学者都难以望其项背的,也必须说,李敖从来不躲在书斋之内,埋头做道德文章,他的每一篇作品,不是自我修炼,就是匕首投枪,偶有生活雅趣,即使失误投错一次,射在靶外,被我等小辈看在眼里,我们也绝没有资格去否定他及他的文章。如今能拿出文人风度,敢于履行知识分子人生使命的人少之又少,那些连基本的做学问的水准都没有的“知道分子”和“考试匠”更不在此列。所以,他错了,我们仍然爱他,爱他爱到恨他。这家伙太尖了。

李大师自己也说过:“你可以不相信我说的话,不同意我的观点,但是你不能否认我的资料。”他自己的资料让他自己暴露了一回,这一次,李敖终于错了。前后历时二十年,不动声色地改正了自己的错误,然后把错推到叶庆炳头上,这一次,李敖实在不厚道。


即使如此不厚道,北堂君还是喜欢他,肿么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