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人们口中的“米菩萨”,87岁高龄,穿35元衣服,喂饱8亿人!

 lotus2189 2017-11-10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他今年已经87岁高龄,穿35元的衬衫,捐献20万人民币鼓励莘莘学子,

喂饱8亿人……他一辈子都在和水稻打交道,为解决人们的生计奔波。

是人们口中的“米菩萨”,“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前些日子,人民日报发表了一则微博,袁隆平,研发的“海水稻”试种成功,最高亩产620.95公斤。



简单来说,海水现在也可以种水稻了。很多人都知道盐碱地,盐碱地连种树都很困难,更别提种粮食了。现在在全世界142.5亿亩盐碱地,而在我国,这个数字是15亿亩。这意味着在我们国家有限的耕地面积上,有15亿亩是不能种粮食的。



但87岁的袁隆平做到了!将盐碱地“变废为宝”。如果能将袁老的海水稻技术推广,按亩产300公斤保守估计,年产量至少能养活8000万人。



87岁的袁老留给人的身影,总是步履匆匆弯腰穿梭在稻田之中,我们似乎早习惯了他填饱全球十几亿人肚子的成就。他常年穿着35块钱的衬衫,如果你在田间碰见他,一定会以为他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农。



在他位于青岛的“豪宅”里,袁老并没有在这里享受安逸,却是将它全部用来搞科研。把“豪宅别墅”当成“田间地头”,就是在这样的“豪宅”里,袁隆平的“海水稻”梦想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有些人和事,永远不应该被淡忘。1953年8月,农学院毕业的袁隆平被分配到偏远的山村教书,坐着烧木炭的汽车一路颠簸,来到离黔阳县城安江镇4公里外的安江农校。这一待,就是16年期间他经历了1960年罕见的天灾,眼看一个个因饥荒水肿的病人倒下,他辗转反侧。



为了解决饥荒,他夜不能寐,苦苦寻找,终于发现了第一株“天然杂交水稻”。奈何事情没有进展的那么顺利,他费尽心思好不容易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植株,可是他的试验田却被人蓄意破坏,5年付出付之东流。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继续往前走,袁隆平哭着从田埂边的污泥里,捡回了5根半埋着的秧苗,继续干活。



1970年,试验田所在县城发生7.2级地震,人们纷纷撤离,但袁隆平就是不肯走,“我的试验田就在这,我往哪走?”阵阵余震里,他在田边搭了个棚子继续研究,他研究出了“野败”,成为所有杂交稻的母本。



正是有了“野败”才有了养活8亿人口的杂交水稻。“外国人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袁隆平说道。当外国人听闻中国研究出了杂交水稻,质疑、震惊…确认这一消息后,赶紧打听是谁,没想到得到的答复却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


年轻时的袁隆平


2006年,他还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4年,被提名诺贝尔奖。他的办公室里摆满了各种证书和奖章,但他本人却没有被各种荣誉堆得高高在上,坚持在一线做科研。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里”


“名利对我没什么用处,能下田就是最好的。”

他很抠门,扎一根10块钱的街边领带就出席重要会议。

他“大手大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励他的1.5万美金他全都拿出来。

成立杂交水稻基金,奖励有成就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袁隆平就是这样朴实的米菩萨,其实我感觉袁老研究水稻,

除了大爱之外,在他身体里一定还住着一个精益求精的灵魂。

而在佛家眼里,这种对善法的不懈追求,叫“精进”。

《五蕴论》中说:“云何精进?谓懈怠对治,心于善品,勇悍为性。”



意思是说,精进是用来对治懈怠的,这是对行持善法非常勇悍、刚决的一种心理状态。袁老在进行他的水稻事业时,也定然有着对善法的执着,


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回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