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局:谁拿走了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深度好文)

 必镮的图书馆 2017-11-10

来源:明说是非(liming730210163)感谢授权!

编者按

 

  目前,我国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之上,进入了新的时代。而面对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基层干部将承担着更加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但奇怪的是他们依然还在“矫情”地吐槽,依然不能静下心来做些事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现在从上到下每个单位都喊缺人,基层干部都在说累,一些主要领导更是经常早出晚归、忙到半夜。这除了党风政风持续好转以外,有没有上级领导机关检查过多、报送材料过多的原因?现在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为什么基层仍然没有精力去抓民生抓经济,却要把大部分的事件投入到新的文山会海中去?恳请你以“基层干部时间都去哪了”为题,帮着我们写篇文章分析分析、呼吁呼吁。


  以上这段文字,是一位基层领导干部写给笔者的留言。从留言当中,笔者既读出了苦恼与无奈,也读出了唏嘘和感慨。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发生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不断调整,思想观念正在更新变化。为什么基层干部在承担日益繁重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在应付检查中疲于奔命、还要在文山会海中浪费生命?这究竟是一种所谓的“矫情”,还是真实的存在?



【1】吐槽


  去年新州镇接受县以上有名目记载的各项工作检查就达111次,平均两三天就有一次,这种情况在其他乡镇也很普遍。频繁检查让基层干部有“三怕”:一是部门众多,重复检查;二是检查都要求基层领导陪同,并把领导参加陪同作为评比的标准;三是检查过多,导致各乡镇之间相互攀比,甚至是虚报浮夸,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堆材料、找典型上,没工夫多干群众满意的实事。


  ——这是2016年8月贵州省人大代表潘秀华等向省人大提交的一份题为“规范工作检查、减轻基层负担”的议案。


  去年镇里的政法委副书记开了280多场会,平均一个工作日超过一个会。镇里到县城有两小时的车程,来回路上就得半天,再加上开会半天,一天开一个会,基本上就没时间干别的工作了。不少会议是重复开的,上面出台一个文件、部署一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开到县一级,接下来省、市、县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又分别召开贯彻落实的会议,有的基层干部同一主题的会要开4遍。不仅如此,很多会都 要求一把手去开。


  ——这是2017年6月26日《半月谈》刊载精准扶贫驻村干部所看到的现状。  


  乡镇一年工作,3个月开会,3个月维稳,3个月干活,3个月迎检。三天一小检,十天一大检,各类检查层出不穷,各类检查都重要,各类检查都要汇报,各类检查都要看材料。而且现在的上级检查越来越要求高,越来越要求精细化,越来越重材料,越来越讲究形式,让基层干部为应付检查疲于奔命,焦头烂额。


  ——这是2017年7月7日某微信公众号刊载一位乡镇干部的告白。


  挤占干活时间的事情很多,其中一个大头就是迎接检查。有人说基层一年工作,半年是工作,半年是迎接检查。虽然略有些夸张,但说的都是实情。如今一些地方和部门,民警用于应付检查的精力占的比重早已经超过本职工作,这不是工作本末倒置,都是迫不得已。动辄就是时间表、路线图、PPT, 各种台账没有穷尽,各种材料越写越长,常常一样检查,要准备的材料就十多本。


  ——这是某贴吧中一位基层民警的吐槽。


【2】设问


  每年招那么多公务员,基层为什么还缺人?有人举出了这样例子:比如,一个小镇需要办理社保的有1万人,登记信息、审核材料、整理材料、上报材料,错了再修改信息,再加上好多农民连自己身份证号都不知道、名字也写不清楚,算算工作量是多少?再比如,一个乡镇当中专职负责办理低保的民政办就几个人,面对一个2万人的镇,要一个个走访、一个个深入核实信息,工作量又是多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应付检查考评的时间多了,办事的时间自然就少了,他们岂能不明显感觉人员短缺?


  检查很有必要,过多的检查有没有必要?检查督查是促进工作取得实效的一种手段。但有多少检查组能真正了解情况、有多少检查组能真正到现场看看、有多少检查组能在没有基层领导陪同下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扶贫攻坚要检查、大气污染防治要检查、文明城市创建要检查、党风廉政建设要检查、基层党建工作要检查、维护社会信访稳定要检查、基层文化宣传要检查,经济指标和项目建设要检查、清洁卫生和各种教育培训也要检查。就拿党建工作来说吧,党费收缴要检查、活动阵地要检查、发展党员要检查、党会记录要检查、开展活动要检查、电教工作要检查……大检查中有小检查,小检查中有各部门和各科室的检查。尽管有时候上级下来只是调研或慰问,基层也必须要当作检查搞汇报搞陪同,他们岂能不身心疲惫、苦不堪言?


  材料已成重头戏,是否有利推动工作?材料是现在各项检查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因为“最最重要”,所以每次检查基层就要准备的材料很多很多的档案盒、很多很多的小册子,有汇报、文件、有记录、有照片,而且还要做到整洁精美,否则就是人浮于事、没有落实,就是应付塞责、态度不端正。


  于是,每次检查来临之前,基层单位都要全力以赴准备各种资料、填写各种表格、做好各项统计,然后图片打印、封面设计、装钉成册……既然上级不相信基层、不愿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实实在在的东西,只需要用材料来作证一切,否则就问责查办,他们又岂能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民生、发展经济?


  八项规定这些年,会议真的减少了么?文山会海大家都很反感。近年来随着反“四风”不断深入开展,“文山会海”现象看似得到了遏制,而实质上“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势头却并未缩减。尤其是开会,各部门各领导都是各自为政,大会小会都必须到场,否则就是不把他们分管的工作当回事,就是不讲党性不讲纪律、不对上级或组织负责。


  于是,每一个政策出台、每一项工作安排、每一次活动开展,都是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开会,有动员会、有汇报会、有通报会、有推进会、还有总结会和反思整改会等。难怪基层干部常说一年到头忙却不知道忙了些什么。整天让他们像赶场一样地开会,他们又岂能不糊涂混沌地不知道自己到底干了些什么?


【3】解局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宏伟蓝图描绘的再好,也需要基层去落实去推动。试想一下,设若凡事都是中央把任务下给省里、省里下给市里、市里下给县里,县里下给乡镇、乡镇下给村里。大家都只是在开会议、发文件、做检查、搞督促,我们描绘的宏伟蓝图靠谁来实现?


  所以,为基层“减负”是一个必须重视的宏大课题,必须首先从形式主义减起,让基层干部真正从频繁的检查和考核中解脱出来,让基层干部真正从繁多的“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在新时代走好新的长征路。


  其一,痕迹管理要“返朴归真”。要减少检查督查的次数、降低检查督查的频率,检查督查时要尊重实际、尊重科学,强调原始性、真实性、一致性、可考性。原则上,只需要重点检查基层干部记的工作记录本、学习笔记本即可。其它方面的检查督查,要注重向现场聚焦、注重向工作进度聚焦,无须汇报、无须陪同、无须文字图片类材料支撑。


  其二,党委主体要下好“一盘棋”。要严格落实会议申报审批制度,对需要开展检查督查的工作进行汇总梳理,组建联合检查或督查组进行实施,以避免陷入“部门主义”和“本本主义”之中、避免部门工作各自为阵、肆意“扰民”,让基层干部疲于应对。


  其三,考核项目要精简“瘦身”。相关部门在制定考核制度和考核目标时,要结合基层实际,着眼长远、有所侧重,确保既能做到节约时间精力,又能做到精准有效。必要时可以建立抽查机制,把抽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结果,经抽查的基层单位可以不再接受上级其它部门的检查。


  其四,检查督查要严守“规矩”。要建立对检查督查人员的检查督查机制和工作保障机制,坚决杜绝检查督查人员住宾馆、让陪同,动不动就听汇报、查资料。要让他们树立检查督查乃为本职的观念,自觉主动地去发现问题、作出评估,而不是让基层自说自话、自我评价。真正把有效的时间和精力还给基层干部,让他们真正能够履行有效的职责与担当。

评论功能已开通!

点击文末“写留言”,即可参与有奖评论

下方的广告也很精彩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