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的邀请,法国著名学者、法兰西学术院院士让-吕克·马利翁教授将于2017年11月访问北京,作为“大学堂”讲学计划的嘉宾,发表演讲。 讲座安排如下: 专题讲座(一): 笛卡尔:感受之思 时间 2017年11月10日(周五)19:00-21:00 地点 北京大学二体地下B101报告厅 主持人 靳希平(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专题讲座(二): 第二讲:论现象学的神学效用 时间 2017年11月13日(周一)9:30-12:00 地点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 主持人 欧阳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演讲语言:英语 以上活动向公众开放,无需预约 主讲人介绍 让-吕克·马里翁 让-吕克·马里翁(Jean-Luc Marion,1946年7月3日-),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巴黎第四大学索邦大学教授,芝加哥大学神学院、哲学系和社会思想委员会资深教授。他在早期现代哲学、现象学和天主教神学方面的研究和思想在当代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曾获得法兰西学院哲学大奖(1992),海德堡大学雅斯贝尔斯奖(2008),洪堡基金会奖(2012),苏格兰大学吉福德讲座发言人(2014)。2008年当选被称为“不朽者“的法兰西学术院(Académie française)院士。 作为胡塞尔、海德格尔、德里达和列维纳斯现象学传统的继承人,马里翁通过对现象学还原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给予”在构成现象视域上的根本意义,重建了现象学的原则。借助新柏拉图主义的洞见,他进一步阐述了给予的溢出性。马里翁对“礼物“、”给予“、”饱和现象”以及爱与绘画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精湛的现象学分析,赋予现象学传统以新的生命力,掀起了“现象学的第三次浪潮”,推动了法国现象学的“神学转向”。此外,马里翁对奥古斯丁、中世纪哲学以及宗教和神学领域的许多基本问题(如偶像、启示以及神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都有系统的阐述,启发和激励了相关领域过去两代人的思想发展。不过,马里翁首先是作为笛卡尔学者闻名于世的,通过对笛卡尔哲学文本堪称典范的严格而精确的分析,重新规定了笛卡尔哲学的性质,力图扭转对现代哲学的本体论神学架构和表象哲学的经典解释。在这方面,他的笛卡尔三部曲《笛卡尔的灰色存在论》、《笛卡尔的白色神学》和《笛卡尔的形而上学棱镜》,以及大量有关的文章著述都是哲学洞见和哲学史分析完美结合的范例。这次他在北京大学的讲座(“感受之思“),阐述了他有关笛卡尔的新著(Sur la pensée passive de Descartes)的核心思想,也浓缩了他对现代哲学核心问题的反思,值得我们的共同期待。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承办单位: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
|
来自: 昵称44969444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