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千古难寻一知已?

 上善若水604fin 2017-11-10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那些可以称之为知己的都是哪些情况,就能明白为什么千古难寻一知己了。

“士为知己者死”,私以为这是对于知己的最高定义。一个你愿意为他死的朋友,必定是你一生所最为看重的人。你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可以让你看轻生死,超脱生死。这样的知己,千古来能有几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王勃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送别友人时的劝勉之语。倘若两人是知己,纵使海角天涯万里相隔,你也会感觉他仍然与你比邻而居。这样再来解读,知己之间的情感可以跨越时间与距离。

“高山流水”,历来被后世当成知音难觅的典范。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这样再看,知己必须心意相通,志趣相投。

由此可见,知己需要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和共通的心意性情,而且可以跨越时间、距离甚至生死。它不是单方向的付出和奉献,而是双向的琴瑟和鸣。这样的知己,当然千古难求。

我们欣赏和爱慕一个人很容易,但难在彼此都能欣赏和爱慕。你能懂我的欢喜,我能懂你的忧愁,我们性情相投,生死与共。倘若这么容易寻觅,几千年的历史,不会只有一个“高山流水”的典范。

就不要说跨越时间、距离和生死的交情了,就是在茫茫人海中能够遇到一个懂自己的人都很难。希望他能懂我突然的沉默,我能接住他任意的话梗,我们有话说,有事做,彼此陪伴就能欢喜。这样简单的愿望都实现不了,不然就不会有这么多人宁愿孤独终老也不愿走入围城。

知己难求,能遇到是一生的福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