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中国木雕艺术大师·徐土龙:雕尽人间富贵花

 何晓斌 2017-11-10

  他,是业内公认东阳木雕花卉雕刻的第一高手;他倾情花卉,提升了东阳木雕花卉雕刻的整体水平;他年已七旬,却至今坚持操刀在创作第一线;他精工善艺,为东阳木雕薪火相传尽心尽责。

  在2015年度东阳木雕高技能人才培训班上,再次见到了徐土龙。72岁的他拿着一幅山水界画图稿,为学员们解读操作要领。

  从2008年首期培训班开班,8年来,徐土龙每期必到,或讲解图稿,或操刀示范,而且是作品点评理论授课的“专任”导师。这份工作,没有过硬的功底、全面的技法,以及炽烈的热情,是难以胜任的。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徐土龙

  在业内,徐土龙最负盛名的却是花卉雕刻。50余年攻木为业,让他练就了一双雕“花”圣手。他在花卉雕刻上的精深造诣,让他在暮年不断绽放出姹紫嫣红。

传承创新,写尽富贵风流意态

  时光回溯到2008年11月,第三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浙江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省工艺美术协会名誉理事长高而颐驻足徐土龙的展位前,仔细欣赏着落地屏《富贵满园春》,连连颔首:“我看了这么多年的木雕牡丹花,真正能雕出牡丹富贵之态的,这还是第一块。”

  徐土龙刀下的牡丹,花瓣和叶片都繁茂厚重,千变万化的形态极尽雍容华贵。而且,花瓣和叶片仿佛随风翻卷,在自然光线下,色泽深浅、阴阳向背鲜明区分,错落有致,极富动感,“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的风流意态,入木三分。肥厚的花叶增强了作品的坚固度,不易毁损,还相对省工省时。

  高而颐的这番评价几乎是不胫而走,得到市场和同行认可的同时,许多年轻大师开始向“徐氏花卉”学习跟进。在与金柏松合著的《东阳木雕·花卉卷》中,徐土龙深刻地指出了花卉雕刻常见的问题:“花瓣镂得太深太空,导致外圈花瓣长不到花蒂上去,整朵花显得松垮失神;花朵缺少阴阳向背,花瓣全部呈现半圆卷握状,变化太少不舒展;牡丹花叶和枝茎都太瘦太单薄,虽然雕得像,但缺乏富贵大气;图像过于稠密,虚实对比不足,显得拥塞;雕刻过于精细细密,近看繁花似锦,远看模糊不清,问题在于缺少块面(虚实粗细)对比。”这种流弊的出现,缘于上世纪80年代为日本产品代加工。“日本的花卉雕刻纤细精致,线条柔弱,造型夸张。当时许多雕花匠沉浸这个模式,技法上失去了本真。”徐土龙说,在这一风格的误导下,特别是新一代木雕艺人普遍缺乏严格的东阳木雕平面浮雕传统技艺传授,出现了平面浮雕圆雕化的问题,花卉雕刻“深、散、乱、硬”,缺乏圆润和动感。

  如何把牡丹花的雍容华贵气质提炼表达出来?单单模仿牡丹花的生态形似,显然无法达成这个目的。徐土龙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凡长势旺盛的植物,枝叶都非常肥厚饱满,叶面隆起如鼓,色泽油亮发光。他突破实物形态束缚,吸收传统国画牡丹形象,独辟蹊径,巧用“扑刀”技法把圆凿的弧口朝下,表现牡丹花瓣和叶子中心隆起的形象,使花与叶丰满厚实,密而不乱,使牡丹花远看雍容大气,近观丰满富态。

  “花卉雕刻,穷工极妍之中容易失之大度,苛求形象之后难见精神。”徐土龙认为,模仿自然片面追求“仿真”,就会摆脱不了“匠气”。所以,真正的木雕艺术必须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在他的探索下,“用刀圆润厚实、花朵肥厚富态、叶片丰腴灵动、花叶紧凑重叠”的东阳木雕花卉风格逐渐形成。结实丰富、变化多姿、雕刻细腻的花卉雕刻法则,风行雕界。

  他的代表作双面透空雕圆形台屏《百鸟朝凤》,以“满地花、多层次”立体穿插构图,100只鸟围绕凤凰上下腾跃,仪态万千,画面繁密而有致,层次繁复而通透,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一专多能,涵养精工善艺风骨 

  花卉雕刻上的一枝独秀,并不意味着徐土龙独腿跛行。“我们那个时代的人,基本上对木雕题材大小通吃。”15岁那年考进东阳木雕技校,学徒期满被选入东阳木雕总厂研究所重点培养,幸得楼水明黄紫金等老一辈艺人悉心指导,从理论学习到设计创作,从一线操刀到后期处理,木雕打坯技艺游刃有余,最终成为上世纪60年代总厂“十把斧头”之一。

  就在近期,他完成了大型山水壁挂《云山晨曲伴泉声,绿荫山河天赐暖》。8厘米的雕刻厚度内,梅竹坡石、江流樯帆组成了近景;江畔松梅掩映下,高阙重楼依山而建,雕梁粉壁犹如仙境,飞瀑流泉自山涧跌落,穿枝拂叶奔入江中,楼上两人似在聆听万壑松风,林泉高致构成的中景令人不胜向往;远景是莽莽苍苍的群山,却一改东阳木雕传统构图的薄浮雕处理手法,仍用厚重的深浮雕表现,更显雄浑壮观。“传统山水构图,喜欢把中景置于中部,我把中景的构成要素放在了右下部,通过加深远景,使前景、中景和远景缓和过渡,令整个画面构图饱满、虚实相间、主次分明。”徐土龙用这件构图有条不紊、奏刀精妙绝伦的作品,给在场的工匠和徒弟示范,“把传统运用到位,才是优秀作品的诞生基础。”


徐土龙大师作品《富贵神仙》


  坊间通称的“东阳木雕花鸟雕刻第一人”,其实是技艺全面的多面手,山水人物样样拿手。在原东阳木雕总厂担任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十余年间,协助厂长陆光正铸就了东阳木雕总厂1980年代的辉煌。陆光正运筹帷幄,主导创意设计,徐土龙精于雕刻,善于管理,是当时东阳木雕总厂的“大管家”,陆光正的黄金搭档。虽然他于2006年评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但他说自己是个工匠,“传统的雕花匠,能做会画,有扎实的雕刻功底,熟悉东阳木雕技法原理,对设计构图处理、整体造型结构都能妥善处理。现在年轻一代艺人,分工细化,搞设计的缺少实践操作技能,从事操作的又缺少绘画基础,导致了工与艺分离,使得搞设计的强调艺而不顾及操作的可行性,强调工的又单纯在制作上下功夫,有形无神。”在他看来,东阳木雕应该重新提倡工匠精神,“很多人以为,工匠代表着机械重复的劳动,其实不然,它代表着一种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气质。”坚守、踏实、精益求精,这也正是他一以贯之的从业态度。自2006年以来创作精品百余件,获金、银奖30余项。

带徒著书,传承东阳木雕绝学 

  今年的木雕工高技能人才培训班,陆光正为山水打坯工设计了一幅难度极高的界画题材《清波送帆来》,大部分学员面对图稿不知道从何下刀。对于这种以楼台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芥子园画传》认为:“画中之有楼阁,犹字中之有九成宫,麻姑坛之精楷也。夫界画犹禅门之戒律也,界画洵画家之玉律,学者之入门。”然而,东阳木雕涉足界画雕刻者甚少,擅长者更少,为此,徐土龙一遍遍不厌其烦讲解,“界画极考验雕刻者的平面保留与层次区分功力,这正是东阳木雕技法的精髓,更是必须遵循的戒律。”在2012年木雕工高技能人才培训班上,他亲自操刀在现场打坯示范陆光正设计的《老子出关》,三天三夜不辞辛劳,谆谆善诱使全体学员真正领悟东阳木雕技艺精华。此打坯样稿后来被中国木雕博物馆看中,扩展成为平面浮雕工艺流程的打坯样本,为中国木雕的示范性作品。

  把自己的技艺传给下一代,这是徐土龙暮年最大的心愿。在原东阳木雕总厂时,他就负起课徒授艺的重任。至今他已带出徒弟30多名,包括工艺美术师10多名、高级技工10多名、技师3名、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4名。2009年起,他担任了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客座教授,每年为学生讲授雕刻技法与设计要领。毕生操刀耕耘的“积淀”,在晚年获得了爆发机会--2012年,他撰写的《东阳木雕打坯技艺》入选《东阳木雕教程·综合卷》。去年,他和金柏松合作完成了《东阳木雕教程·花卉卷》,从书稿的大纲设计到内容的详细“吐录”,再到成稿的校对,亲力亲为,成为东阳木雕界内编撰教材第一人。现在他又开始了山水卷和人物卷的素材积累与大纲构思。

  曾经有多人问他:“把这么多秘诀告诉别人,后悔吗?别人学了你的技法,会不会抢了你的饭碗?”他果断地说:“不后悔!我现在最担心的是东阳木雕技艺传承方向的偏离,对不起老祖宗提炼升华出来的东阳木雕技艺精华。”尤其当听到行业外的朋友说看了他的书,懂得了东阳木雕的精妙;行业内的朋友看了他的书,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他就高兴无比。


徐土龙大师作品《 百鸟朝凤》


  但他更高兴的还是有年轻人拿着他们的作品来向他请教,“只要年轻人肯学、乐学,东阳木雕就有希望。”作为东阳木雕4位省级非遗传承人之一,他坚持认为东阳木雕的传承任重道远,作为传承人有责任通过教学培训、收徒育人,让东阳木雕的绝技延续。他的愿景,就是看到优秀的新人新作层出不穷,姹紫嫣红,芳菲无尽……

来源《东阳日报》,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