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子兵法,第一章讲什么?

 Wdjljjfj 2017-11-10

谢谢邀请。《孙子兵法》共十三篇,所以,题目应该改成“孙子兵法,第一篇讲什么?”海涵,海涵!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春秋后期大军事家孙武所撰。其十三篇分别为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孙子兵法》为后世兵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乃孙武游历征战齐、鲁、吴、楚、越等国,实地考察古战场,承继姜子牙、田穰苴等前人兵书,经过对战争中战略、战术、排兵、布阵、用人等方面考量撰写阐发而成。

其中的第一篇名为“始计”,论述了在开战之前和战争中怎样进行谋划的问题,并论述谋划在战争中的重要意义。共424字。全文如下: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第一段开篇即从政治的角度来认识军事的重要性,指出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

第二段从战略学的高度,指出敌我双方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是“五事”和“七计”。“五事”为道、天、地、将、法。“道”讲政治问题;“天”讲阴阳寒暑时制气候等自然条件;“地”讲地理条件;“将”讲将领的素质;“法”讲军队建设。其中政治问题最为重要,所以列为第一。“七计”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孙武指出比较战争双方的“五事” 和“七计”,谁占优势谁就将获得战争的胜利。

第三段认为听从了有利于克敌制胜的计策,还要创造一种势态,作为协助我方军事行动的外部条件。势,就是按照我方建立优势、掌握战争主动权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相应措施。在战争进行过程中,必须根据利害关系和不断变化的形势来时行研究和谋划,采取机动灵活的措施,做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末段孙武认为,谋划周密就可能在战争中获胜,谋划不周难以获胜,根本不进行谋划肯定要失败的。

最后要说一下,齐国人作战讲究斗智不斗力,故齐国才成为兵学发源地。自姜太公奠基之后,司马穰苴、孙武薪火相传,润泽天下,但自从有了孙武,有了孙武十三篇,兵家才在当今乱世中自成一家,可以说,孙武十三篇乃千古兵家第一书。《孙子兵法》为后世兵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不无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