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绝书》“黄帝之时,以玉为兵”释义

 一健如故n2o2n7 2017-11-10

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宫室,死而龙臧。夫神圣主使然。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以伐树木为宫室,凿地。夫玉亦神物也,又遇圣主使然,死而龙臧。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以凿伊阙、通龙门,决江导河,东注于东海。天下通平,治为宫室,岂非圣主之力哉?当此之时,作铁兵,威服三军;天下闻之,莫敢不服,此亦铁兵之神,大王有圣德。

上面这段文字引自《越绝书》卷十一《外传?记宝剑》。这段文字是一位名叫“风胡子”的人对楚工说的话,迹近神话(两千年来无人重视。最近几十年,由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出土大量玉器,使风胡子的话身价暴涨,人们争相引用,释义纷出。

中国古代文献如山似海,只有《越绝书》把玉与石、铜(铁相提并沦,作为社会历史四大发展阶段之一的标志,《越绝书》是越地人的著作,良渚文化足越地历史最辉煌的篇章之一。良渚文化虽然早巳成为历史陈迹(但是,“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当地人唠明先辈胜迹,世代相传,不绝如缕,乃情理中事。《越绝书》这段话当是良渚文化昔日盛事在后人记忆中长期积淀的反映,并非空穴来风,痴人说梦。

1979年出版的《辞海》立有“风胡子”条目,全文如下:

风胡子,春秋时楚国人,相传奉楚昭王命到吴,请欧冶予、干将铸龙渊、泰阿、工布三把铁剑。曾说:轩辕(黄帝)、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禹时以铜为兵,当时作铁兵。见《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把《辞海》的“风胡子”条目与上引《越绝书》原文对照一下,原文的石、五,铜、铁四个阶段,只剩下行,铜、铁三个阶段,把风胡子原话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删掉,使它与西方考古学的三期说相一致,此中苦心,颇可发人深思。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史学界、考古学界普遍把玉器并人石器,以致不惜篡改风胡子的原意。中国有无玉器时代,人们可以有不同的见解;风胡子的话是否正确,人们也可以有不同的评价,但是,既然要介绍风胡子的说法,就要忠实它的原意,不可削足适履,强迫它与后来西方考占学的说法接轨-1989年与1999年出版的《辞海》写法基本相同,只把“工布”补充为“工布(一作工市)”,把“当时作铁兵”依《越绝书》原文改为“当此之时作铁兵”。看来,到20世纪之末,西方近代三期说的思维定势还在“削”着中国古代东南地区富有自身特色的四期说的天“足”。

根据各地考古发掘资料,中国古代实用兵器的材料,只经历过石、铜、铁三个发展阶段。红山文化巾土“玉兵”的器类最多,有斧、锛,刀、铲,凿等,但多无使用痕迹,实用兵器仍是石器,五兵只是代表神威,兵威的礼器。良渚文化的玉钺更为尊贵,也只是兵权的象征。因此,就中国的实用兵器言,并没有一个玉器阶段。风胡子所说的石、玉、铜、铁,都强调一种“神”字,应该都指礼器。作为一种代表“神”威的礼器,中国至少在东部地区,确曾经历过石、玉、铜、铁四个阶段。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就是典型的“以玉为兵(礼器)”的时代。

风胡子对“以石为兵”,“以玉为兵”、“以铜为兵”的三个时代,所举的具体事例,是“伐树木”,“治宫室”,“凿地”、“凿伊阙”、“通龙门”、“决江导河”等,都不是“兵”事,而是生产劳动。可知他所说的兵器是包括生产工具的,古代兵器来源于生产工具,往往混而不分,工具有时也称兵器。对“当此之时”的“铁兵”时代,虽没有说到“凿地”等生产劳动,也没有说杀伐之事,而是说“作铁兵,威服三军,天下闻之,莫敢不服,此亦铁兵之神”。可见他说的铁兵仍是一种权杖,说的是这种权杖的“神”“威”。那么,中国广大地区在铁器时代以前,在生产工具方面有没有普遍经历过石。玉、铜三个时代呢?没有。

中国到西周为止,所用的生产工具基本上都是石器,甚至木器。如果以“伐树木”,“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