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挹娄文化风情园

 渔翁mfsbfqmkqd 2017-11-11
挹娄文化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早在1700年前,满族祖先挹娄、勿吉人就在友谊这片沃土上孕育了古老文明。为了将挹娄文化更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更好地保护传承下来,友谊县规划设计了挹娄文化风情园。该园位于友谊新高中西侧,占地面积10公顷,总投资2400万元。
挹娄文化风情园建设内容包括:木尔哈勒罕王雕塑,七星祭坛异地复原,七星故事、群落争雄等浮雕或群雕,挹娄捕鱼、制陶、纺线、围猎等互动内容,是一个集挹娄文化传播、学术研究、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系列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场所。
挹娄文化风情园的建设有助于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引发人们对挹娄文化的关注,这对于研究、挖掘挹娄文化,以及丰富、发展满族文化都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全世界的满族人祭祀先祖搭建了一个良好平台。
2011年,挹娄文化风情园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卧 碑
正面刻有“满洲故里”源于嘉庆皇帝于在嘉庆二十五年五月初四御批:“古城腹地,满洲故里,佃田宅宅,洵善事也”。挹娄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以田畜为业,以渔猎为生,男耕女织,安居乐业,故此地被称为“满洲故里”。背面的“天子墨宝、怀古阅今、挹娄文明、历久弥新”十六字是由我县原副县长杨喜成所提,由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爱新觉罗启镶先生书写。

挹娄王雕像
风情园中的这座雕像是挹娄王,名为木尔哈勤,是当时“巴如古苏霍通”的城主。据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民族学家凌存声先生沿松花江下游考察赫哲族后所写的《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中介绍:松花江下游南岸的七星河畔有一对古城“巴如古苏霍通”,老百姓俗称为“对面城”(这就是目前的凤林古城和七星祭坛址)。书中介绍了巴如古苏霍通的城主是木尔哈勤罕王。木尔哈勤罕王足智多谋、威武善战,带领部下经多年征战统一了周边各部落,建成了规模宏大的挹娄王城——巴如古苏霍通(凤林城址)。
该雕塑高18米,人物部分高11.5米,材质为仿铜,由鲁迅美术学院设计制造。

 

 

臣属扶余
  这组浮雕是挹娄臣属扶余的画面,挹娄国每年向扶余国缴纳繁重的赋税,进贡贵重的貂皮、人参、鹿茸等物品,扶余国也给他们回馈一些布匹、铁器、玉饰品及生活用品等。
这组浮雕的画面展现了挹娄人饲养、捕鱼、捕猎、祭祀生活及向夫馀国纳税进贡的场景。
七星祭坛
  北斗七星祭坛位于七星河南岸,与北岸的凤林古城隔河相望,二城俗称“对面城”。我国著名天文考古学家伊世同先生,称北斗七星祭坛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首例以天文星座为形象的、世界上最大的七星祭坛,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炮台山城址坐落在七星河中游巍峨耸立的孤山上,遗址平面呈椭圆形,城垣随地势挖掘修筑,当地俗称“炮台山”。城址有上、中、下三重城垣,是人工将浑圆的山体修整成三层台阶状。其面积约48万平方米,历史上与凤林城址实为一体,坛体顶部有八个“天坑”,直径6~8米,深0.5米。其中7个按北斗七星式样排列,另一处“天坑”则位于“北斗七星”北侧,显示着当年极星的位置。祭坛是挹娄人顺星、祈盼出猎平安的地方,历史上把凤林城址和炮台山七星祭坛址称之为“巴如古苏霍通”(即“对面城”之意)。体现了“王宫居北,祀天位南”的北主政、南祭祀的封建传统礼制。
凤林古城和北斗七星祭坛,已于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能够在保护遗址的同时,满足来自海内外的满族后裔祭祀祖先的愿望,我县特在挹娄文化风情园对七星祭坛进行了异地复原。(北斗七星分别为天枢、天琁、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瑶光,祭坛中七根图腾柱依次对应各星的位置。)
通常大家只有仰视天空时才能看见我们的北斗七星,今天可以让大家近距离的感触它的庄严,体验天人合一的神圣。让我们在七星祭坛前许下心愿,祝福中华大地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愿我们大家都能心想事成。
    七星祭坛之下是烟波浩渺、九曲回肠、水草肥美的七星河,盛产鲫鱼、鲶鱼、鲤鱼等多种鱼类。七星河发源于双鸭山市的七星砬子山,向东流经保安屯进入平原区,至西嵩塘入三环泡,经三环泡出口狼豁子泄洪道至炮台亮子入挠力河,河道长241km,流域总面积3816km2。我们的祖先挹娄人就生息繁衍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我右手边的几个雕塑就是当时挹娄人捕鱼的场景。

挥戈西征
“挥戈西征”,主要表现的是挹娄英雄木竹林西征的故事。木竹林是木尔哈勤和那丹格格的儿子。他神通广大,武艺高强,百战百胜。传说他骑着大鳇鱼西征,先后征服了(巴尔道霍通,卓不勾霍通,什热勾霍通,阿尔米霍通)等众多部落,大获全胜,称霸一方,从此结束了挹娄民族俯首称臣的历史。为还原这段历史,我们建造了木竹林骑黄鱼挥戈西征的雕塑。我们东北人身上特有的热情豪爽、英雄侠气追古溯今是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已经工作或即将工作的朋友们可以观赏或留影,保证你们今后的事业就像当年祖先挥戈西征时一样顺风顺水,锐不可当。

七星故事
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相传,在松花江的下游有一条河,由于天上的七位星女经常飞来河中沐浴,人们便称这条河为七星河。在七星河左岸边,有一座王城(巴如古苏霍通),城主是个英俊魁梧的青年人,叫木尔哈勤,他经常外出打猎。
话说这年六月的一天,姊妹七人来到七星河边游玩,时值酷暑,荷花盛开,姊妹七人便脱掉衣服跃入池中沐浴嬉戏。此时,木尔哈勤正在山中围猎,恰巧路过池边,见七位星女的衣服都放在岸上,于是,趁池中诸人不备偷取了一套,而后隐避在树林里。不多时,七人沐浴完毕,上岸准备穿衣服,最年幼的那丹格格四处都找不到自己的衣服,姐妹们虽都非常着急,可最后也不得不驾鹤飞去。那丹格格没有衣服,不得已只好摘取荷叶遮身。此时,她抬头见到一位英俊青年来到河边,手里还拿着她的衣服,于是,那丹格格便向他讨还衣服,但木尔哈勤不肯交还,而是将自己的衣服解下给她穿上。英俊青年与美貌星女产生了爱慕之情,二人便在此定了终身。在同一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木尔哈勤迎娶北斗七星中最小的一颗星——瑶光(那丹格格)为妻。一年后,生了一对龙凤胎,男孩取名木竹林,女孩叫西马安妮。人们在木尔哈勤和那丹格格的带领下,以捕鱼打猎为生,过着富足幸福的生活。
未婚朋友们可在此默默祈祷,必能保佑您找到真爱;已在热恋中的必能结成连理;已婚的朋友爱情必能长长久久,再生个像木竹林一样英勇帅气的儿子。

大殿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我们还原了大殿原貌。宏伟的殿堂建筑体现了当年人们在建筑工具不发达的情况下,挹娄人的建筑工艺和技能。
  在凤林城址七城区中部揭露出的近700平方米的半地穴式大房址,面宽约29米,进深约23米,地面上有序排列着横5个、纵4个,计20个大柱洞。柱洞底径25—30厘米、口径60厘米,深90—100厘米,被省内专家称之为“王者宫殿”。
  挹娄王议政场面。由于挹娄民族臣属于夫馀国,每年要向夫馀国缴纳很重的租赋,严重影响了挹娄社会、民族的发展。为使挹娄社会有较大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必须摆脱夫馀的统治。因此,挹娄王召集群臣商量挹娄民族摆脱夫馀统治之大事。坐在位置中间的是挹娄王,站在两侧的是各文武大臣,挹娄王问各位大臣是否愿意摆脱夫馀的统治,各文武大臣一致赞同。会后,挹娄数度兵伐夫馀,最终摆脱了夫馀统治,历史至此发生重大变化。
  据《三国志》记载:挹娄这个民族“自汉以来,臣属夫馀,夫馀责其租赋重,以黄初中叛之”。这表明挹娄民族在223年时挹娄与夫馀决裂并叛离、摆脱了夫馀的统治,成为一个独立体,其历史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家文物局专家张忠培多次来友谊考察挹娄民族的文化遗存,指出:七星河流域挹娄文化遗存的发现“在黑龙江地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表明该地区已进入关键的城邦林立的初级国家阶段,黑龙江东部的历史在这一时期发生转折”。
  殿内陈列挹娄王使用过的各种器具,墙上挂满各种动物头骨;大殿的东西两侧以布景画的形式展现了挹娄人军事、捕鱼、捕猎、采集、饲养、祭祀、制陶、纺线、围猎等生产生活及军事活动等内容。在我们的右手边展出的是挹娄人的战袍,身长1.6米,两袖伸展1.95米,体现当年挹娄人的高大魁梧。在议政厅的南北两侧以投影的形式,演绎了挹娄人舞蹈、生活场景。每个人都可以幻想自己是挹娄王,体验一下当年坐在威武庄严的大殿内和群臣共议国事的情景。

 
穴 屋 区
  挹娄人的穴居屋,是根据凤林城址考古发掘揭露的半地穴式房址情况而复原建设的,展现的是挹娄人生活、居住的场景。
穴屋区是挹娄人日常生产生活的地方;(1)膳食作仿(半地穴草屋)就是我们现在的厨房;里面是当时挹娄人用来做饭的器具,有陶罐、单柄罐、木炊具、陶碗等;有四个灶坑,上边支着陶罐煮饭菜。设石板灶烙肉、火坑灶烤肉;看来我们祖先那个时候就有铁板烧了。(2)磨房(半地穴草屋):石磨盘、磨棒,木制和石质杵臼;野谷子、加工玉米、黍米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亲身体验一下。(3)厨夫(半地穴草屋):用于休息的地方,屋里有炕,炕上边有被褥;地上有草鞋,里面还摆放罐类及木制工具;灶坑有柴禾火。现在咱们东北也保存着这种结构。(4)仓储房(半地穴草屋),存粮的地方,里边有用柳编的囤子;草编粮囤;木制粮柜。墙上挂满采集榛子、核桃、谷子,玉米等。(5)竹深原(半地穴草屋):相当于古代的记事房。屋里放有办公木制桌子、土炕,炕上有被褥;屋中间摆放罐类;墙上挂着不同形状的木牌(用以记载城里的事情)。丫鬟 (半地穴草屋) 居住的草屋;泥炕上摆放物品,炕洞中有火光;兽油灯。仆妇(半地穴草屋)里面挂着破衣服,单炕摆放被褥;各种陶器器具;简单木制工具。阿哈(奴才居住的草屋)内有火堆;炕铺草;墙上挂着破皮衣;陶器、衣服的骨针、纺线砣轮、木波轮槌。渔翁(半地穴草屋):屋内挂着树皮蓑衣,屋外树皮渔网;叉鱼工具,罩鱼罩子,河里挹娄人捕鱼场景。(10)营寨(士兵居住的草屋):对面炕,炕上整齐摆放草甸、毛皮被子、简单摆放木制和铁制、石制兵器、穴门用原木条或草帘挡、弓箭挂墙。

满 之 源
书卷形状的雕塑为满之源,寓意着中国友谊是满族的源头。从满族的根脉上看,满族祖先在周至西汉时称肃慎,汉魏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期称靺鞨。宋元明时期称女真,明清至今称满族。

兵伐夫馀
为还原当年群落争雄称霸,征服周边聚落的历史故事,我们建造了这座群落争雄人物雕塑。当时挹娄人和外界交往密切,军事和经济发展比较迅速,所以很快他们拥有了足够的能力将周边居落征服,并将被征服的群落迁到王城周边,形成以王城为中心的庞大居落群。
(挹娄又于236年与曹魏建立臣属关系,曹魏将其划归辽东郡管辖。这是挹娄民族继春秋(公元前770一前476)肃慎时期以后,第一次与中原直接来往,并自此保持着融洽的臣属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