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底片 - 基本信息

 青峰冥月 2017-11-11

底片又译作菲林(film的音译)。现今广泛应用的底片是将卤化银涂抹在乙酸片基上,当有光线照射到卤化银上时,卤化银转变为黑色的银,经显影工艺后固定于片基,成为我们常见到黑白负片。彩色负片则涂抹了三层卤化银以表现三原色。除了负片之外还有正片及一次成像底片等等。

底片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底片

  • 外文名称

    film 

 
  • 别称

    菲林

  • 用途

    照片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在PCB术语中,底片的意思常指的是黑白底片而言。至于棕色的"偶氮片"(Diazo Film)则另用 Phototool 以名之。PCB 所用的底片可分为"原始底片"Master Artwork 以及翻照后的"工作底片"Working Artwork 等。

底片感光度(ISO) 指的是国际照明组织的数据,底片ASA指的是美国标准协会的缩写,ISO跟ASA指的都是一样的数据。

胶卷以感光速度来分别,由最低速之ISO 25度至高速之ISO 3600。

胶卷以片幅大小来分别有常用的120型(大底片)、135型(最常用)、110型等,还有另外为拍摄广告或大型海报而设的诸如8"X10"大幅底片。

胶卷以感光类型来分的则有黑白胶卷、彩色胶卷、红外线胶卷等。

折叠编辑本段分类

折叠片幅大小

有常用的120型(中底片)、135型(最常用,底片宽 35mm)、110型(小型匣式)等,还有另外为拍摄广告或大型海报而设的诸如4"x5"或8"x10"大幅底片。

60年代以前,常用的底片规格是120型。此后由于镜头生产技术的发展,中下价135照相机镜头质量大大提高,135型底片开始普及。直至70年代彩色摄影技术成熟,全自动的135彩色冲片晒相机充斥市面,120型底片正式被取代。

折叠感光类型

有黑白底片、彩色底片、红外线底片及X光底片等。而彩色底片因应不同的光源色温,又分为日光片与灯光片,若用灯光片拍摄日光下的景物,则相片色调会偏蓝,反之则偏黄。

折叠包装方式

又可分为软片硬片。制成长条卷状的软片又称胶卷。 120型胶卷可以拍摄12张6x6,俗称2吋半的底片。用一条较长的不透光纸卷起,一头插在铁片做的轴心上。纸向里面黑色,向外黄色 (也有粉红色绿色),印有1到12字样。照相机后背有小窗孔,拧转卷片把手或卷片钮,看到号码对正窗孔就是到了预定位置。 135型胶卷可以拍摄36张俗称1吋的底片。片基上打有齿孔(见图),相机内有齿轮勾住齿孔,拍摄时拧转把手过片。

折叠编辑本段尺寸

毫米(8mm):8毫米是最窄小尺寸的底片。1932年问世,用于拍摄业余及家庭影片,由于底片及冲片成本低廉,许多前卫及地下电影也爱用8毫米宽电影底片。自1960年代中期起,8毫米宽的电影底片逐渐为超8毫米电影底片所取代。

@超8毫米(Super 8):于1965年问世,8毫米宽,但是品质较标准8毫米尺寸佳,画面也较大,现已大量取代8毫米底片。最常用于教育、营销、工业培训及家庭电影领域,亦为原创相机底片及16厘米底片原作的缩小冲印。

@16毫米(16mm):宽度为16毫米的底片。在无声电影里,16毫米底片两边都有排孔;而有声电影则只有一面排孔,另一面则作为音轨。这类底片于1923年引进业余者市场,并逐渐发展成为非针对一般戏院上映之家庭电影制片者的常用媒材。这类尺寸的底片多用于独立短片、纪录片及教育性用途影片。[2]

超16毫米(Super 16mm):1971年问世,超16毫米电影底片的画面比标准16毫米电影底片大40-46%。由于成本较便宜,超16毫米影片时常被放大至35厘米以便在电影院播放。

@35毫米(35mm):宽度为35毫米,每个画格每面有4个排孔,一呎由16个画格组成。这种底片从电影发展最早期开始,即是专业电影摄制的标准尺寸底片。

@65毫米(65mm):65毫米宽,两面皆有底片链轮定位孔。通常为了电影院上映而转换成70毫米投影片。

@70毫米(70mm):70毫米宽,两面皆有底片链轮定位孔。利用35毫米或65毫米底片所拍摄的电影,可转换放大成70毫米宽底片,以便在电影院宽屏幕播放及发行。

折叠编辑本段发展

美国电影业的发达,刺激感光材料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美国感光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底片的名牌有美国柯达(Kodak),欧洲爱克发(Agfa)和日本的富士(Fuji)。

中国的国产照相材料工业始于40年代。南洋归国华侨在创办广东汕头公元照相材料厂,生产公元牌黑白胶片胶卷和相纸。此后上海,保定也生产黑白照相材料。

中国的彩色摄影技术研发起步太晚,70年代保定开始试产彩色胶卷。由于质量太差,又缺乏配套的照相机和冲晒机工业支持,丧失生存空间。80年代中期,外国彩色照相材料大举进入中国,雄霸中国市场20多年.中国的照相材料工业完全衰败.

到了21世纪,电脑科技的突飞猛进和ccd的发明促使数字成像技术日益普及,也促使感光化学工业的彻底没落.

今天,采用底片摄影的人已经不多了,虽然底片有其无可取代的优点,例如135底片面积就比多数数码相机感光板(数字介质)大,如果要制作大幅照片,仍然是用底片较佳,另外底片图像层次感较强、色彩自然(模拟产生的色彩)、图质细腻(像素高)、宽容度大(容易保留亮部或暗部细节)等,其成象质素较数码相机为佳。尤其在光线暗的情况下,会需要长时间曝光拍摄,或在冲洗底片时作增感显影(提高显影液浓度或拉长显影时间),例如Kodak Tri-X 400增感显影至iso 1600,甚至Kodak T-max p3200增感显影至iso 6400也有不错的画质,然而长时间曝光在数码摄影上会产生大量噪声,因此有部分摄影师仍坚持使用底片拍摄。

虽然用底片拍摄能制作素质高的相片,但是需要熟习暗房技巧,一般来说快冲印店难以充分发挥底片的优点,所以用底片摄影者最好亲自冲印相片,例如可以在印放相片的时候实行分区曝光,自行调整相片反差及裁剪,另外也因为黑白冲印所用的药水毒性远较彩色冲印低,并且冲印过程较简单,所以很多人在黑白暗房作手工冲印,彩色底片多数用自动冲印机器来避免接触彩色冲印的药水,不过手工冲印的素质比自动冲印机器佳。

数码摄影在成像、存储、传送、收藏和检索等方面,有底片摄影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接收者可以通过网络看到千里外镜头内的现场.一火柴盒存储器存储的相片,用胶片足够堆积一间房。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底片市场逐年萎缩,但是由于底片数字化的存在,加之底片摄影在大画幅摄影领域的优势,以及底片独特的"发色"(指底片更加逼真的颜色),底片摄影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与数码摄影处于共存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