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英雄牌秀丽笔,笔尖是软的,比传统钢笔更有表现力,非常适合用来临摹古帖: 买根小楷,大字小字通吃。 练习钢笔字也可参照写毛笔字的办法,但要注意几点: 一,用指运笔,不用腕运。 二,不用逆笔回锋。 三,注意横平竖直,掌握重心,大小得宜。 四,注意用笔轻重。 钢笔的学习套路建议: 找田蕴章的字临上两个月,有那么点基础之后。 如果走行书路线,建议临一下《曹全碑》,然后直接写怀仁的《集字圣教序》,不建议先学唐楷,笔法根本不一样; 如果走楷书路线,临完今人的之后直接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帖开始临,推荐褚遂良《圣教记》、《灵飞经》以及文征明小楷。 本人才疏学浅,说说书法当中的“婉约派”: 一、隶书篇: 传世的隶书很多,但是大都雄放态肆、宽博厚重或是古拙雄浑,不能算在“婉约”一类里面。秀丽飘逸的行书很少: 1、《曹全碑》: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东汉时期的碑刻,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 注:此帖不建议初学者学习,容易流俗。 2、《孔宙碑》 《孔宙碑》全称《汉泰山都尉孔宙碑》,碑主孔宙,是孔子的第18世孙,是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之一的北海太守孔融的父亲。碑文称颂孔宙,价值不大,但其书法精美,是汉隶中的精品。 3、《刘熊碑》 此碑古而逸,秀而劲,疏密相间,奇正相生,神明变化,拟于古文。 二、楷书: 每个时代的楷书各有不同,风格亦是多样: 1、卫夫人《稽首和南帖》 卫夫人,非常少见的女性传奇人物,师从钟繇,是大名鼎鼎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她的作品传世的只有18行,世称簪花小楷。 2、王羲之《黄庭经》 王羲之小楷,一百行。原本为黄素绢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传。此帖其法极严,其气亦逸,有秀美开朗之意态。 3、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虞字端庄、高雅、华贵。 对虞世南的书法感兴趣是最近几个月的事情,比较而言,欧阳询的字显得刻薄。 可惜虞世南传世作品太少,否则,,,,四大家可能就没有欧阳询了。 4、褚遂良《圣教记》(不是圣教序啊) 褚遂良的字看似纤瘦,实则劲秀饱满;笔法上方圆兼施,逆起逆止;横画竖入,竖画横起。全碑婉媚遒逸,波拂如游丝。 5、薛稷《信行禅师碑》 这位可能知道的朋友并不多,传世作品很少,却是初唐四大家之一。 书法和褚遂良非常相似,但是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成一家。 这个碑开了廋金体的先河。 6、《灵飞经》 这个不说了,硬笔书法界名气最大的一本古帖。 7、宋徽宗的廋金体 (当代人写的廋金体) 当时的国家美协主席赵佶的字体。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 宋朝楷书只推荐这一个,这是一位被皇帝耽误了的艺术家。 8、赵孟頫《道德经》 赵孟頫的小楷代表作之一,书于延祐三年,时年六十三岁,字体工整秀丽,笔法稳健,独具风格。 9、文征明《落花诗》、《琴赋》 文徵明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小楷和行书。他的小楷师承晋唐各家,主要学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不仅精细工整、法度严谨纯熟,且笔锋劲秀、风格俊雅。至八十岁后的小楷尤见功力。 三、行书 楷书有欧颜柳赵等等很多体,每个书家的风格都不尽相同。 而行书只有王体(二王)、颜体两个路子,古往今来学颜行的也有不少,但名家不多,所以只盘点二王这个路线的一些贴。 1、怀仁《圣教序》 学习书法,《圣教序》是无法绕开的一个帖。 由于帝王的喜爱提倡,又有群臣的附和,更因为其“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道媚劲丽的书风,确为后世所钦仰,千百年来被尊为“书圣”,被书法界奉为圭臬。 2、赵孟頫《秋兴赋》、《洛神赋》 赵孟頫的行书端正匀称、优美潇洒的字姿、圆润灵秀的运笔、密中有疏的布局;同时,又呈现自身的追求,象比较丰腴的点画,轻捷的连笔,飘逸中见内敛的运锋,端美中具俯仰起伏的气势,都显示出他博取众长而自成一体的艺术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