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全文解说第一章:人生的起点

 百科知识博览 2017-11-11

人生成长的启示

《老子》全文解说

 

第一章:人生的起点

 

   对于每一个人来讲,这都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虽然他的出生并不是人所共知的事件,但作为那个个体本身,他总会脱口说出自己的生日,尽管那个时刻的他还没有任何记忆,尽管他诞生的情景都是听父母讲述的。每一个人在回望自己的出生时总会带有很多美好和神奇的遐想。的确,出生对于一个人来讲是再伟大不过的事情,可是你想过没有,人的出生还有着一个更为伟大的意义,伟大到远远超过个体诞生对这个人的意义,那就是道创生了一个生命。由于所有的生命、乃至天地宇宙都是道创生的,于是,一个人的诞生所展现的道的形象对我们来说就有着跨越时间、空间,理解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借鉴作用。观察生命的诞生,就如同欣赏道的直播秀,这对于一直在问“道是什么”的我们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意义。
   刚刚出生的生命是那样的奇特,我们甚至很难将其称之为婴儿,感觉上婴儿应该是满月以后的生命所具有的称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因为诞生初期的生命一切都是那样的反常,几乎没有什么与成年后的人相似。别说站立、坐起,甚至连脖子都需要用外力加以固定,也就是说,他连头都抬不起来。至于吃饭、说话等成人必备的功能,在生命起始点的这个生灵都不具备,就连视觉也没有完全形成。这个刚刚诞生的生命是道创生的,他距离道很近,可以说他表现出的反常特性正是道的特征。我们能够描述这个生命起始点的生灵的特征吗,显然可以,尽管他是如此的反常。道正是这样的,如果我们看看霍金是怎样描绘宇宙诞生之初所显示的道,就会发现那与生命的诞生有着非常相似的状况。霍金在《大设计》里是这样说的:

 

   的确,正如当今科学中的许多概念,它似乎违反常识。但常识是基于日常经验之上,而非基于通过一些无比美妙的技术被揭示的宇宙之上,这些技术中有一部分使得我们得以窥探原子或者观测早期宇宙。

 

   直至现代物理的出现,一般认为有关世界的一切知识都是可以通过直接观测而获取。事物就是它们看起来的样子,正如我们的感官所觉察到的,但是现代物理学辉煌的成功显示,情况并非如此。现代物理学是基于诸如费恩曼的与日常经验相抵触的概念之上。

 

    显然,宇宙的诞生并不神秘,完全可以描述,但这个过程所揭示的规律与我们日常的经验不符,是“违反常识”的。比起宇宙的诞生,人的出生距离我们更近,更为我们所熟悉。对比宇宙的诞生,我们发现了道在创生万物时所拥有的共性。我们完全可以用上面霍金在描述宇宙诞生所使用的语言来描述人的诞生时刻:“的确,正如婴儿所显示的许多概念,它似乎违反常识。但常识是基于日常经验之上,而非基于在所有方面与成人相反的婴儿所揭示的人之上,这些信息中有一部分使得我们可以窥探道和观测刚刚开始的人生。”当宇宙和人并列在道面前时,他们的诞生向我们提供了完全类似的信息。他们的诞生过程是道的特征的显现,完全可以被描述,并且是违反常识的。我们可以将这样的特点简称为“道可道,非常道”。
   由于宇宙、人、乃至一切事物在诞生点和成熟之后呈现完全相反的特征,于是对事物的命名就有了困难。我们还是用宇宙来举例,宇宙最基本的特征是空间和时间,但是当我们将空间和时间这两个名字拿到宇宙诞生点,就发现这两个名字并不合适。现代物理学显示,宇宙诞生点尺寸为零,密度极高,没有尺寸还可以叫空间吗,那时的宇宙一点也不空。同样,宇宙诞生点的时间是停滞的,停滞了还可以叫时间吗,显然有问题,这违反时间即流逝的常识。可见,我们平常所使用的对宇宙的命名是基于常态宇宙,而不是基于包含了宇宙诞生点的整个过程的。如果我们一定要给包括宇宙诞生点的同一事物命名,就会发现,我们只能使用一些无法描绘常态的名字。空间和时间在这样的规则中可以被命名成“维”。例如说我们的宇宙包含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但遗憾的是,“维”无法表达空间所表达的空旷,也无法表达时间所表达的流逝。同宇宙命名相类似的是,对人的各种命名也具有同样的问题。例如人的腿,说到“腿”这个概念,我们知道它可以支撑身体直立,可以用来走路。但是这种命名所包含的意思用到刚出生的婴儿身上就不成立了。很少有人会在讨论婴儿的这个部位时用“腿”这个字,而是用“小腿儿”来替代,原因就是我们本能地在将“腿”这个字和行走、直立联系在一起。如果一定要给人的这个部分起一个名字,并且这个名字一定要包含婴儿和成年阶段,或许“下肢”这个词要贴切一些。同样,找到了这样的名字,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表达“腿”所表达的直立、行走等内涵。这样的、可以包含事物诞生点的名字可以找到,但它不是平常我们使用的名字。这就叫“名可名,非常名”。
   站在人生的起点处,就如同站在宇宙的起点处,很容易看到他们是从何而来的。宇宙诞生于137亿年前的大爆炸,那个当时爆炸、后来膨胀为今天整个宇宙的东西,我们叫它为黑洞。黑洞没有尺寸、没有时间,但是它有很高的能量,很高的温度,很密集的质量。不仅如此,这些高能量、高质量以基本粒子的形态存在于黑洞之中。面对这样的状况,为了更好地描绘宇宙、生命的诞生,我们需要引入“有”和“无”的概念。
   有和无是相对的,它们无法脱离彼此而单独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绝对的“有”,也没用绝对的“无”。如果我把做成房子的水泥、砖、玻璃定义为有,那么房子里的空间就成为了无,尽管这个被定义为“无”的空间里依然存在空气。虽然有空气,但是相对于组成房子的固体物质,我们还是可以将这个含有空气的空间定义为无的。同样,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这样使用“有”和“无”的概念。例如,某个人说他自己一无所有。这样说的人实际上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否则他早就无法维持自己的生存了,那是在表达这个人没有他想拥有的东西。在这里,“无”同样也相对于“有”成立。现在,当我们面对宇宙、生命的起始点,我们也需要运用“有”和“无”这一对基于对方而相对成立的概念。我们可以将常态宇宙、常态生活中所拥有的东西称为“有”,与此相对,常态宇宙、常态生活中没有的就是“无”。用这样的概念来观察宇宙起始点就会发现,大爆炸时刻的宇宙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常态宇宙的任何特性;它有的是高能量、高密度、基本粒子,所有这些都是常态宇宙中所没有的。然而,就是这个没有常态宇宙所具备的任何特征的点是宇宙的起始点,因此,我们就说,“无”是宇宙的起始点。我们的古人习惯用天地来表达现代语言中的宇宙,用这样的语言讲就成了:“无”是天地的起始点。这个结论来同样适用于人的诞生,一个人的起始点是一颗受精卵,这颗受精卵也是从常态中并不存在的能量中诞生的。如果我们看人的精神世界更是这样,人们甚至无法回望自己4岁以前绝大部分记忆,更何况记住自己在生命诞生时刻的精神世界了。人生起始点的精神世界也是常态人生不存在的东西,属于我们所定义的“无”。“无”不仅仅是天地的起始点,也是人生的起始点,是一切事物的起始点。
   当天地从无中诞生之后,无所创造的常态宇宙所拥有的东西,或者简称为“有”,就开始了它的发展过程。霍金在《时间简史》第八章中有如下的描述:
 
    在大爆炸后的大约100秒,温度降到了10亿度,也即最热的恒星内部的温度。在此温度下,质子和中子不再有足够的能量逃脱强核力的吸引,所以开始结合产生氘(重氢)的原子核。氘核包含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然后,氘核和更多的质子中子相结合形成氦核,它包含二个质子和二个中子,还产生了少量的两种更重的元素锂和铍。可以计算出,在热大爆炸模型中大约4分之1的质子和中子转变了氦核,还有少量的重氢和其他元素。所余下的中子会衰变成质子,这正是通常氢原子的核。

 

   可见,在大爆炸后的大约100秒时,常态宇宙中所具备的东西就出现了。包括10亿度、这个最热的恒星内部的温度;组成宇宙的基本原子,氢、氦、锂和铍等等。霍金描述了宇宙创生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个过程历时很短,这个过程创造了常态宇宙所具备的特征,创造了“有”。不要小看这个被创生出来的“有”,霍金说得明白:“温度降到了10亿度,也即最热的恒星内部的温度。在此温度下,质子和中子不再有足够的能量逃脱强核力的吸引,所以开始结合产生氘(重氢)的原子核。”这个常态宇宙中最热的温度使得基本粒子得以束缚,从而产生了原子核,进而产生了原子。可见,从“无”中创生的“有”再进一步的发展,生出更多的“有”,乃至万物。现在我们要讨论一个重要的差别,简单地说,“有”进一步生出更多的有,和宇宙诞生点的“无”创生出“有”是有着本质不同的。从宇宙诞生点的无生出常态的有之后,无就转变为了有。由于无是常态中不存在的东西,我们无法在常态中找到它。但是,当最初的“有”被创生出来并进一步发展、“有”再生出更多的有的时候,生出更多的有的那个“有”并不像宇宙诞生点的“无”那样会消失,而是保留在常态宇宙之中。就如同霍金所说的:导致原子诞生的宇宙温度(10亿度)被保存在常态宇宙中最热的恒星内部。如此一来,可以进一步生出万物的“有”就如同母亲一样,在生出万物后并不像“无”一样消失、转换,而是存留在常态之中。于是,我们可以说:“有”是万物之母。
   从“无”创生出“有”,再到“有”进一步生出万物,“有”和“无”作为宇宙、人生起始点的重要元素为我们了解道的运行规律,以及道所创生出的宇宙万物、人文精神的种种特征和界限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常态中所不存在的“无”,例如黑洞、例如基本粒子总是直接显示道的特征,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了解这个“无”来了解道最本真的奥妙。也就是说,用常态中不存在的无(常无)来了解道的奥妙。与“无”不同,“有”是常态宇宙所具备的东西,通过了解宇宙、人生中的各种“有”,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道所创生的这个世界的种种界限。也就是说,可以用常态中存在的有(常有)来观察道所建立的事物的边界。由于2500年的时间间隔,边界这个词在《老子》里被称为“徼”。“无”和“有”各有各的用途,分别观察它们,可以使得我们了解宇宙万物的奥妙和边界。然而,这里出现了一个逻辑问题,那就是“无”本来是常态宇宙中不存在的东西,我们怎么去观察它呢?失去了观察“无”的可能,我们又怎么能够了解宇宙中万物的奥秘呢?别着急,有一个可行的方法使得我们可以间接地观察“无”。
   “无”和“有”相对而生,通过向对方的转换来实现万物的诞生和死亡。当一个事物无中生有时,这个事物就诞生了。这个事物可以是我们的人生,也可以是那个看似很长久的宇宙。在另一方面,当一个事物进行了从有到无的转换时,这个事物就从这个世界消失了,我们也可以称其为死亡。“无”和“有”之所以进行相互的转换,是因为它们原本就是一家,它们来源于同一个东西。是的,是道造就了他们的相对性,是道导致了它们的相互转换。原本简单、一体的道通过它的巨大能量造就了可以相互转换的、完全相反的双方:“无”和“有”。这一切并非我们的猜测,是老子通过观察人生所获得的准确认识。之所以说它准确,因为这样的认识在2500年后被物理学家通过科学手段证实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对黑洞长时期的思考使霍金得出了“黑洞不是这么黑”的推测。霍金认为,由于黑洞的大引力场的作用,在黑洞的边界处应该时时刻刻发生着粒子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过程。也就是说在黑洞的边界处,由于巨大的能量,不时凭空诞生一对对正粒子和反粒子,而这些粒子都很短命,它们产生后便找到它们的伴侣并与之相湮灭。但是有些反粒子不慎掉进了黑洞,与它相伴的正粒子找不到相互湮灭的对象,从而有可能逃逸到太空之中。于是人们有机会观测到这些逃逸到太空之中的粒子,于是人们也就有机会找到黑洞。关于粒子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推测是巧妙而准确的,如今在高能加速器中就可以创造这样的过程。
   上面的事例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状态,即粒子存活的时间很短,也就是“有”状态的时间很短,与此对应,“无”状态的时间也很短,粒子实际上一直处于不停地诞生和湮灭,这是一个粒子不停进行有无转换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中,我们很难区分什么是“无”,什么是“有”。于是我们需要一个总称,这个总称要包含相互对立的双方“无”和“有”,同时也包含他们之间的相互转换。我们当然可以将它们的总和称之为道,但是考虑到这个总称所表达的是道创生万物、推动万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我们最好还是给出一个独有的名字来表达“无”和“有”的总称,并包含他们之间的相互转换。我们就将这样的总和称为“玄”。

 

《老子》全文解说 <wbr> <wbr>第一章: <wbr>人生的起点

图1: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得注意的是,“玄”所表达的内容不仅仅是“无”和“有”这两个概念的简单组合,“玄”之中还包含了从无到有、以及从有到无的相互转换过程。这个概念在常态中或许用处不大,因为常态是一个以“有”为存在形式的状态。例如我们的人生,“有”的状态会有几十年,而出生的从无到有、死亡的从有到无的时间并不长。如果看宇宙,它存在的时间就更长了。我们将这样长存的“有”和创生点的“无”合起来思考可能会有意义,但我们不一定非要这样做。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将“无”和“有”分开来考虑在常态下也是可以的,我们没有被迫使用它们的总称“玄”的必要性。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我们非常需要“玄”这个概念,那就是前面例子中所描述的粒子不停地产生和湮灭的状态,因为“有”和“无”相互转换的太快,我们无法区分“有”还是“无”,此时我们需要使用“玄”这个概念。我们被迫使用“玄”才能描述的状态正如前面的例子中讲到的,处于黑洞的边缘。什么是黑洞,黑洞就是“无”,我们宇宙的起始点就是一个黑洞。于是,我们了解了,那个分不开有无的“玄”状态距离宇宙的起始点很近。由此类推,“玄”状态距离人生的起始点也很近。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宇宙、生命都起源于无,在从无到有的过程中,一定会经历一个分不开“有”和“无”的“玄”状态。

《老子》全文解说 <wbr> <wbr>第一章: <wbr>人生的起点

图2:“玄”状态介于“无”和“有”之间

 

   现在,让我们来观察这个“玄”状态,很容易我们就会发现它是在不停地变化的,因为那里一直在发生着有和无的相互转换。尽管它在不停地变化,但也不是难以把握,也不是无法获得任何消息。恰恰相反,在这里我们所获得的信息将解开宇宙诞生之谜。还是那个粒子诞生、湮灭的例子,我们发现在粒子不停地有无转换的过程中,有些粒子由于找不到与之相互湮灭的对象而逃逸到宇宙之中。如此一来,原本连光都无法逃出来的黑洞就通过它周围的这些“玄”状态下跑出来的粒子使得它“不那么黑”了,使得我们可以找到它了。如果我们换个说法就是:那些原本在常态宇宙、人生中不存在的“无”就是通过它周围的“玄”状态所逃逸出来的信息使得我们可以发现它。只有找到了“无”,我们才能通过对“无”的观察来了解道的奥妙。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方法呢?显然是通过观察“玄”状态的变化。换一个数学一些的表述就是,我们通过对比“玄状态一”和“玄状态二”,从而找到那些逃逸出来的粒子、逃逸出来的信息。再通过这些信息发现原本我们无法发现的“无”,进而通过观察“无”来了解道的奥妙。了解了道的奥妙,就可以通晓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规律,通晓万物的奥妙。这样的对比不同“玄”状态的方法叫“玄之又玄”。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这样的方法是通晓道和万物的方法和途径。

《老子》全文解说 <wbr> <wbr>第一章: <wbr>人生的起点

图3:玄之又玄的方法

 

   人生的起点处给了我们大量的关于道的信息,在以上的论述中我们不仅仅使用了对人之初的观察,也更多地借用了现代物理学对宇宙之初的认识。物理学有着严密的逻辑和现代观测手段,如果我们没有老子那种从人的诞生中发现人生的“玄”状态的本领,借用现代物理学对宇宙的认识来理解老子所阐述的内容就不失为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上面论述了人生第一年、特别是人生起始点所展示的道的特征和了解道的方法,这些论述可能过于冗长,我们现在就将其简化为如下的诗一般的语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欢迎继续阅读以下章节:

 

第二章:相对性的产生

第三章:欲望容器率先长成

第四章:一个新阶段

第五章:以众人为刍狗的萌童

第六章:传道成为可能

第七章:人的社会性开始建立

第八章:人在社会中应该如何定位

第九章:山峰方案,无以为继

第十章:德容器的出现和天门的关闭

第十一章:有无相对性之于德容器

第十二章:身心的建立

第十三章:身心带来了惊患

第十四章:宇宙观

第十五章:做什么样的人

第十六章:认识道的路径

第十七章:相信始终伴随我们的道

第十八章:社会中反常的逻辑关联

第十九章:社会管理的基本规律

第二十章:毕业寄语

二十一章:黑洞与费恩曼历史求和

第二十二章:自我实现的充分条件 

第二十三章:陌路殊途

第二十四章:自我实现的必要条件 

第二十五章:自洽的人生和宇宙

第二十六章:风华年代待君临 

第二十七章:可以做到最好

第二十八章:守住前行的方向

第二十九章:取天下者,情非得已

第三十章: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第三十一章:强有力者,恬淡为上

第三十二章:像道一样去创造

第三十三章:旅途加油站

第三十四章:跟随道的洪流

第三十五章:放胆前行 

第三十六章:接近收获时的放手

第三十七章:伟大的收获时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