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分享】如何处理对虾白便?

 倪文彬 2017-11-11

症状及危害: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只是吃料减慢。随着病情发展。有越来越多的虾不吃料,池塘下风口水面可见漂浮的白色粪便,发病虾出现“断肠”、空肠现象,肝胰脏也开始萎缩、变小,外观模糊,有的虾红须、红腿,肠道变粗,漂浮的白便也增多。进一步发展,有少量偷死或爬边,药物控制不死的虾生长慢或停止生长,有的体重下降,变成“干瘪虾”,池塘内虾的规格大小相差悬殊,产量低,饵料系数达2.0以上。解剖见前期肝胰脏脂肪减少,肝胰脏体积变小前肠变白,发病严重时整个肠道变成乳白色,呈“白肠”。从解剖和病理组织切片来看,“白便”的实质是从肝胰脏病变开始的,是肝胰脏和肠道病变后脱落的上皮细胞和增生细胞形成的,不是食物消化后形成的粪便。 

(一)病因:

1)细菌感染: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等致病菌;

2)藻毒素:淡水以蓝藻毒素(微囊藻毒素、鱼腥藻毒素),海水以裸甲藻毒素及鞭毛藻毒素为主;

3)水环境恶化:由于残饵、粪便、死藻的大量累积以及滥用絮凝性底改等因素导致水质、底质发热、发臭、泛酸,生物和化学耗氧量大,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严重超标,细心的养殖户会发现,常常在下雨过后,白便就大量的出现,下雨的时间越长,白便越严重,就是因为水环境恶化没有及时调节引起的;

4)长期投喂霉变或劣质的饲料,造成肝细胞坏死,肝胰脏解毒和消化功能障碍;

5)滥用抗生素、消毒剂、杀虫剂均能导致对虾肝胰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肝功能障碍。

流行季节:高温季节藻类过量繁殖(特别是出现蓝藻水或甲藻水的时候),水质、底质恶化严重时及连绵阴雨季节最易发生。建议定期使用解毒活水素Ⅲ型15亩米/ 5L桶,可有效控制蓝藻或甲藻水。

 

(二)预防:

1)白便发生与池塘环境关系密切,定期使用复合乳酸菌原粉复合芽孢杆菌原粉、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及时分解过剩饲料及有机污染物,保持水质清爽。

2)投喂充足的优质饲料,不要投喂劣质、发霉变质的饲料,避免对虾摄食残饵和变质饲料,定期在饲料内添加复合乳酸菌原粉

3)定期使用全效救星强效分解底净水底速改超强底改等有效改底,通过氧化分解残饵、粪便、有机污染物,防止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产生,保持底层水质溶氧充足。

合理开动增氧机,天气恶劣时配合使用应激解毒安碧水解毒液同时泼洒。

(三)治疗:

1)外泼碧水解毒液+应激解毒安,解除水体毒素,防止对虾应激;

2)适当消毒:百安康弧菌清+本草精华;

3)改良底质:全效救星超强底改远大久氧,选择搭配一或三同时使用皆可。

4)内服:若能确认因细菌原因引起的白便,可内服山楂素提取物,按正常期间饲料投喂量减半,每公斤饲料投喂2-3克,一天投喂两次,连续投喂3-5天即可。

若非细菌原因可内服拌料复合乳酸菌原粉或搭配黄芪类产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