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释永信:身在此山中,霾深不知处

 黑猩猩表哥 2017-11-12


 

1981年,年仅16岁的刘应成从安徽出发,前往河南,做了他一辈子最重要的决定:出家为僧。


有人问了,这么年轻当和尚,他妈妈知道吗?


当然知道,他是在他父母的陪伴下去少林寺的。


他的法号叫释永信。历史选择他,就是让他来改变少林寺的。

 

 


出世与入世


16岁,正是其它孩子上高一的年龄,他坚定地献身古老的佛教事业,为什么?


这个世界上每天都生产无数为什么,都要搞清楚,真的很累。


我想,只能用他简历里的8个字解释:幼即颖悟,好静喜佛


那时候,电影《少林寺》还没有上映,少林寺是大山中一个远离红尘的处所。终日与青灯古佛为伴,晚上可能还要防备野兽的袭击。


选择少林寺,意味着告别俗世欲望,一辈子跟寂寞孤单做朋友。


尤其对于那些还在红尘门口、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来说,是个很不容易的决定。


能说到做到、想到做到的人,就像城市里的绿色植物一样,已经很罕见了。


仅执着这一点,就令人佩服。


一入佛门深似海。说实话,一个和尚一辈子能参悟多少佛经教义,看他的个人造化。


但佛门外的世界,永远比佛经更难参透,红尘就是一本深奥的无字书。


误解、傲慢、不屑、诅咒、偏见、敌视、狠毒、虚伪……


这些人生之霾,不管白天黑夜,它都在。


风来了也吹不走。

 


佛教与我们的关系


佛教,佛门中人,是我们身边一种非常神秘的存在。


他们未知的心理世界、高超的武艺(也许),令人好奇。感觉就连少林寺附近的乞丐,都能模仿两招大力金刚脚和罗汉拳。


千百年来,他们充当着神佛与凡人之间的中介。然而,有谁关注过他们自身的烦恼?


过去一些年,去过少林寺、五台山、寒山寺、衡山等地方,看到很多和尚双手合什,或虔诚地匍匐前进。


另一些和尚拿着高级手机通话,做网络直播,开着别克商务舱,按着喇叭,呼啸而过。


在寒山寺,我举起相机,对准了几位正在院子里嘻闹的年轻和尚。察觉到我在拍他们后,他们的笑容马上消失了,其中一位俊俏的和尚走过来,严肃地挡住了我的镜头。


一个朋友在寺院里买了一些东西,他说没零钱。戴眼镜的和尚定定地看着他几秒钟,微笑而淡定地说,他们那里不久就能刷卡了。不知道菩萨们是不是习惯了刷卡供奉。


在佛教几千年的历史中,在某个阶段曾经抛却过那些清规戒律。那也是我曾经腹诽过的,都是人,凭什么光头就不能吃肉喝酒谈恋爱?


入世之后,他们还会对经书感兴趣吗?如果不再感兴趣,红尘男女遇到精神上的问题,又该求教于谁?


从佛国到人间,原本只有一步之遥。

 


释永信的理想


不可置疑,释永信是一个有理想的人。


他到少林寺后遇到了一位老人,那是位非常值得尊敬的方丈、一代宗师释行正。


在军阀火烧少林寺的时候,他与其它同门在烈火中抢救文物和法器;大饥荒的时候,他又不顾重病带领导大家努力谋生,走出灾难。


他一眼就看中了释永信,并把他留在身边,言传身教。


被一把手看中,很容易被提拔。1987年,释行正去世,才22岁的释永信就开始主持有1500年历史的少林寺的日常工作。


上个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逻辑走红,少林寺赶上了那股热潮。


置办产业、开办武校、拍摄电影,这些少林寺多年都没沾边的事,都开始让和尚们大开眼界。


这种努力是被认可的,就连当时的昆明市委书记都说过,昆明的寺院如果管不好,就让少林寺来管。


佛教徒一定要拿着他们祖传的破钵,天天出去乞讨吗?请注意,那是乱世。


在盛世,佛学可以做更多的事。


除了经济发展,还能广泛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尤其是参与政治,参与到什么程度,是个考验。


佛学教人出世,政治使人入世,如何把佛学和政治融为一体,其实很难。


这几千年来,佛教一直在入世与出世之间踩钢丝。


印象中,释永信经常将科学发展挂在嘴边。多次完成各方交办的接待重要外宾的任务。是一位在宣传上比较有经验的方丈。


有个朋友跟他握过一次手。据说,那手柔若无骨,笑容也和蔼可亲。


“我对少林寺以后的1500年负责,”他坚定地说。


他的理想,无法阐释太多。在这里列几句他的名言,大家自己体会。


“我们在海外有一系列商业计划,这些计划都是赚钱的”。


“中国不能再让城市扩张了,受害的是农民”。


“现在大学生的素质不一定比农村的老太婆们高”。


“金融危机是提高国人素质,进行反省的一个机会”。

 


智慧


理想要实现,需要智慧作支撑。


如果谁说如今的大师们不研究佛学,我完全不能同意。


为了跟广大群众增加交流。有一次,少林寺在其官方网站公开了“机锋辨禅”三道辩题。


组织者称,辩题是礼请禅宗高人精心拟定的,他们还公布了少林问禅的相关流程。


题目在这里就不列出来了,不要高估自己的智力,即使看了,你肯定也看不懂。反正我是一点没看懂。


实在不服气的朋友,可以在百度搜索“机锋辨禅”。


倒是释永信在活动中提的4个问题令人折服,他写到:少林问禅,问谁?谁问?为何问?问什么?


这四个问题,其实跟哲学中“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去往何处?”有异曲同工之妙,实在让人想破脑壳。


能提出这四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一个饱览佛经,俯视苍生的人,是一个关心熟知人民群众困惑和苦恼的人。

 


争议


知名佛门弟子,历史上经常要面对争议,这没什么奇怪的。


只要他们心中仍有黎民百姓,愿意为民瘼而奔走调研,他们就是好样的。


有的事,要淡然处之。


依稀记得,2009年少林寺网站被黑客攻击过一次,好事者以释永信的口吻发了一封公开信,表达自己的愧疚。


他看得很淡。在接受人民网访谈的时候,他说,黑客只是想跟他和少林寺开个玩笑,不值一提,所以不会追究其法律责任。


他甚至说,自己会把黑客的攻击当作一种鞭策(啧啧,这觉悟)。


当然,他也解释了一下少林寺的日常管理、门票收入问题,并称自己和其他僧众一样,每天的伙食标准是7块钱(人民币)。


不妨相信他,毕竟, 不远处的塔林,还有唐代以来的200多位高僧看着他。


人,都躲不过历史。


史实为骨架,现实为血肉,幽默为灵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