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恐龙世界-野牛龙

 零壹贰012 2017-11-12

野牛龙 是角龙科下的中型恐龙,其化石在美国蒙大拿州的双麦迪逊组发现,年代为上白垩纪,约为7,500万年前。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

科: 角龙科 Ceratopsidae

属: 野牛龙属 Einiosaurus


野牛龙身长被估计可达4.5米长,体重被估计约1.3吨。


野牛龙的口鼻部狭窄、前端尖,它们通常被描绘成有一个低矮、大幅向前弯的鼻角,就像一个开瓶器,不过这个角可能只在成年个体中才有。


野牛龙的头骨


野牛龙与有明显额角的角龙科(如三角龙)不同,它们的额角是较低、较短。

野牛龙的头盾较小型,顶端有一对大的颈盾缘骨突,向后方延伸。


就像其他的角龙科,草食性恐龙,它有复杂的齿系可以咬碎最粗糙的植物,野牛龙生存于内陆的温暖及半干燥的的环境。


密度的尸骨层代表有群体动物在灾难(如旱灾或洪水)中集体死去。这证实了野牛龙是群居的动物,就像现今的美洲野牛或角马。


在2010年,一群科学家研究野牛龙的多个化石,发现野牛龙的成长快速,直到三至五岁时,生长速率才缓慢下来,可能是未达到性成熟。


野牛龙模式种为:

前弯角野牛龙

Einiosaurus procurvicornis

属名是阿尔冈昆语“野牛”与古希腊文“蜥蜴”的意思,而种小名则是拉丁文及古希腊文“向前弯的角”的意思。


野牛龙的化石只有在美国蒙大拿州被发现,所有已知的化石现都存放在蒙大拿州落矶山博物馆。


杰克·霍纳

Jack Horner


目前已发现最少有15头不同年龄的野牛龙化石,包含三个头颅骨,以及发现于两个低密度尸骨层的上百件骨头。这些化石都是由杰克·霍纳(Jack Horner)在1985年发现,并由落矶山博物馆的挖掘队伍在之后4年间陆续挖出。


野牛龙的化石地质年代为白垩纪晚期的坎潘阶中晚期,约7500万到7000万年前。


同期的恐龙包括:

基础鸟脚下目的奔山龙、鸭嘴龙科的亚冠龙、慈母龙及原栉龙、甲龙科的埃德蒙顿甲龙及包头龙、暴龙科的惧龙。


兽脚亚目斑比盗龙、纤手龙及伤齿龙,反鸟亚纲的鸟龙鸟,角龙科的短角龙及河神龙。




双十一 来啦

 我们也有购物活动 

动物世界原创设计 复古印花半袖T恤

买2件减8元,以此类推

加入购物车后,我们在后台进行减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