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實用董氏針灸奇穴全集》学习摘录1

 江平551 2017-11-12

第一章  董氏针灸  壹壹部位手指部份穴道介绍

穴位:食指掌面第一節正中央偏外側三分處。 

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心臟及六俯分支神經,肝分支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当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偏外侧三分处。

主治:心悸,心臟性喘息、心內膜炎、疝氣特效、扁桃腺炎、腹脹氣、膝蓋痛、眼痛、三叉神經、小兒氣喘、疳積、肠炎(特效)。

剌针法:五分针、直刺、入针一~四分。直刺一分为心脏分支神经,直刺二~四分为肝及大小肠神经。或以三棱针放血。

針感:局部脹痛麻電感。

应用:左病取右、右病取左,雙手取穴不忌。

文献摘录

《董氏奇穴针灸发挥》取穴:平卧、手心向上、取食指第一节中央偏左三分是穴。注意:禁忌双手取穴。)

解剖:桡骨神经之皮下枝、心臟及六俯分支神經。

主治:心脏病、膝盖痛、小肠气、疝氣(尤有特效)、眼角痛。)

手术:五分针,正下一分为心脏分支神经;正下二分至二点五分为大小肠神经。);

(《董氏奇穴针灸学》手术:针一分至二分治心脏病变,针二至三分治小肠病、疝气及膝痛。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董氏针灸临床精要秘录·董氏精华穴临床特效治疗》:大间、小间:主治:膝盖痛、膝关节炎、膝酸麻木。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归经:入心肺二经。

穴性:清泻心火、泻肺热、利咽喉。

说明:大间、小间、外间等都是肺气管在掌诊上的反应点,如穴上有反应点时,针之必效,此穴入心经穴位较浅。因此,浅刺即得,又此穴亦可治气喘,但效果较定喘穴及双喘穴为差,又董公说明只可单手取穴但临床经验,双手取穴不忌。

配穴:

(一)气喘本穴可配人士、地士、人士穴,有效。

(二)扁桃体腺炎可先于少商、商阳放血,再取本穴。

《董氏针灸全集验证》睾丸癌睾丸会发硬发肿,稍为压迫却不会感到疼痛。患者以廿~卅岁的年轻人居多。

疗穴:大间穴、小间穴、外间穴、浮间穴(除扎针,亦可刺络出血)。

刺络:以上疗穴部位刺出恶血。

疗程:每日施针1次。

睾丸炎阴囊内发肿疼痛,触摸时特别疼痛,会肿得和鸭蛋一般大肠,不论站着或躺着都很疼痛,患者因此很痛苦。阴囊因受到撞击或罹患腮腺炎、病毒侵入睾丸,都会引起睾丸炎。有些是因为梅毒所引起的。

疗穴:天皇穴、人皇穴、大间穴、小间穴、外间穴(对治阴囊肿大有特效)。

刺络:不宜。

疗程:每日施针1次至症状消除。

《董氏奇穴实用手册·解说及发挥》赖金雄医师认为大间穴、小间穴、外间穴、浮间穴、中间穴治疝气以穴位上有乌点或青色反应点针之必效,但治疗疝气限于寒疝,腮腺炎引起之睾丸炎无效(如有阳池穴直接米粒灸则有效。阳池穴直接灸可治疗多种病,如妇人痛经加中脘穴;糖尿病取阳池为第一要穴,但近人怕直接灸,应用日少),久年疝气则无反应点也无效。作者曾治疗陈姓妇女,因工作忙碌饮水不足,导致膀胱炎,小便稀少,疼痛。服食西药两天,自觉效果不好,经扎侧大间穴、小间穴、浮间穴、外间穴,当天小便顺畅,不知不觉中已痊愈。

三本书在针剌深度叙述不一;《发挥》无“肝分支神经”;在手术项叙述详细;禁忌双手取穴。《董氏奇穴针灸学》在手术项叙述在针深度量来确定治疗某病。

大间穴特效主治疝气、肠炎,针剌深度为直刺二~四分,特效配穴为大間、小間、側間、中間、下間等五穴 

@

穴位:掌面食指第一節正中央外側三分下二分半,即大間穴下二分半處。

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肺及心臟分支神經、六俯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当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外侧三分下二分半处,即大间穴下二分半。

主治:支氣管擴張、支氣管炎、吐黃痰、喉炙臠、角膜炎、麥粒腫、心悸、胸悶、膝蓋痛、腹脹氣、小兒氣喘、疳積、扁桃腺炎、腸炎(特效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四分,或以三棱针扎出血,治气喘、支气管炎、小儿肺炎特效。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麻感。

应用:左病取右,右病取左。雙手取穴不忌。

文献摘录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归经:入心肺二经。

穴性:宣肺化痰、通经活络,清热镇痛

说明:侧间穴在董公之书上未列,乃胡医师著上所公开的,侧间之主治,大致与大间同,在董氏所传之针法,常有取齐刺、旁刺之针法,这都是为加强针效之故,故在临床上,董氏门人取独穴,因此在临床上大间、小间、中间、下间可取其中三穴下针。

小间穴

穴位:手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外侧三分上二分半处。即大间穴上二分半处。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肺及心脏分支神经、六腑神经。

取穴:掌面向上,取食指第一节外上方,大间穴直上二分半是穴。

主治:支氣管喘息,吐黃痰、胸悶、心悸、膝蓋痛、小腸脹氣、疝氣(特效)、角膜炎、扁桃腺炎。小兒氣喘、疳積、腸炎(特效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四分。或以三棱针扎出血,效果与上间穴同。

针感:局部酸痛微胀感。

应用: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双手取穴不忌。

经验:依据作者临床经验,大间、小间、侧间、中间、下间等五穴为治疗疝气之特效穴。在疝气一二○名患者治列中,完全痊愈九十八人,减轻者十七人,无效五人。治疗急慢性肠炎亦有特效。

文献摘录

《董氏奇穴针灸发挥》:平卧、手心向上、取食指第一节外上方,距大间穴二分是穴。

《董氏奇穴针灸发挥》:五分针,正下一分为治心脏;二分至二点五分为肺分神经。)

《董氏奇穴针灸学》手术五分针,针一分至二分治心肺病变,二分至二点五分治小肠气、疝气、膝痛。

《董氏奇穴针灸发挥》:桡骨神经之皮下枝、肺分支神经、心臟及六俯分支神經。

《董氏奇穴针灸发挥》:支气管炎、吐黄痰、胸部发闷、心跳、膝盖痛、小肠小肠气、疝氣(尤有特效)、眼角痛。

《小间穴:董氏奇穴实用手册·解说及发挥国》

小间穴除了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之外,尚有肺分支神经,所以可以治疗支气管炎、吐黄痰及胸发闷。胸部发闷似乎也与心脏有关,但董氏奇穴大、小、外、浮、中五个以“间”为名的穴位,小间穴及中间穴有肺分支神经,主治也有胸部发闷,其余三个穴并无肺分支神经,主治并未列出胸部发闷,故可推断此处所指胸部发闷与肺的关系较大。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归经:入心肺二经。

穴性:宣肺止咳、清肿止痛。

说明:有疝气之病人如在董氏独特掌诊上气管及男性生殖器之诊断部分上,如有出现青筋之色时,这时取用上列部分上有关穴位时,对治疗疝气之效果非常显著。

@

穴位:手掌面食指第二节中央外开三分上一分半处。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心脏及六腑神经,肝分支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食指第二节中央偏外侧三分上一分半处是穴。

主治:疝氣、尿道炎、牙痛、胃脘痛、小腸寒脹。如刺出黃水神效。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三分。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如刺出黄水神效。

文献摘录

《董氏奇穴针灸发挥》手术:五分针,针深一分至二分

《董氏奇穴正经奇穴学》部位:食指第二节正中央线外开二分,距第三节横纹三分三。

《董氏奇穴针灸学》取穴:食指第二节正中央线外开二分,距第三节横纹三分三处是穴。

《董氏奇穴针灸发挥》解剖:桡骨神经之皮下枝、心臟及六俯分支神經。

(《董氏奇穴针灸发挥》主治:疝气、尿道炎、小肠气、牙痛、胃痛。

(《董氏奇穴针灸发挥》注意:禁忌双手取穴。说明:浮间、外间两穴均在阴掌食指第二节之B线上,取穴采三分点法,下穴为外间,上穴为浮间。

《董氏奇穴实用手册·解说及发挥 大、中、小、外间穴》以上各间穴功用相似,但同中有异。外间穴、浮间穴治尿道炎、牙痛、胃痛;小间穴、中间穴治心跳、胸部发闷;小间穴、中间穴治膝痛;小间穴治眼角痛;仅有小间穴可治支气管炎、吐黄痰。

董氏门人均谓外间、大间、小间、浮间四穴同时用针为主治疝气之特效针。作者认为此疝气不是指体腔内容物向外突出的病症,而是指生殖器、睾丸等的病症,如睾丸或或阴囊的肿大疼痛;另外也可能是指小腹部的疼痛,如前述赖金雄医师主张的寒疝。治疗膀胱炎、尿道炎可配云白穴、李白穴以增强疗效。作者曾治疗一位妇女患尿道炎、经常尿急、尿频,但尿量少,用浮间穴外间穴阴陵泉穴足三里穴,效果良好。配足三里穴、阴陵泉穴是因根据《医学入门·杂病穴法歌》所云:“小便不通阴陵泉,三里泻下溲如注”。

李传真医师曾在天津指导一年轻医师为一位心肌梗死的急诊病人扎中间穴,扎后病人随即呼吸顺畅痛苦大减。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说明:在董公原著中小间、浮间、外间为中央外开二分,而其在原著上之图示,则浮间、外间、小间、大间皆在同一条直线上,以上有关之穴位在赖著、杨著皆是,而大间穴位正中央外开三分,在临床上多年研究,董公所著恐有书中有误而未校正,因而在胡师所著中,将其穴位校正为外开三分而非二分,特此说明。

疑问

浮间、外间、小间、大间在图上皆在同一条直线上,但文字叙述《董氏奇穴正经奇穴学》浮间、外间:“食指第二节正中央线外开二分。”,均不在一直线上。董氏阴掌五线划分:阴掌指三阴所经之掌心而言,靠大指侧称为“外侧”,靠小指侧称为“内侧”,以下不论阴阳掌皆如此称之,试以中央线为C线,外侧(近大指侧)黑白肉际为A线,AC之中央线为B线,内侧(近小指侧)黑白肉际,为E线,EC之中央线为D线,了解此五线之分布位置,对于寻找阴掌手指部位之穴位,关系甚为重要(见图一)。实际上手指尖细,指根粗,按照董氏阴掌五线划分皆不在同一条平行直线上。在取浮间、外间空位时,穴位定位上应按董氏原箸为准。

@

穴位:手掌面食指第二节中央偏外侧三分下一分半处,即浮间穴下三分处。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心脏及六腑神经、肝分支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浮间穴下三分处是穴。

主治:疝氣、膀胱炎、尿道炎、牙痛、胃脘痛、小腸脹氣。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四分。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如刺出黄水神效。

应用:浮间、外间通常两穴一起取用效果佳。治疗尿道炎、膀胱炎可配合李白、云白穴(详见七七部位),效果倍增更佳。双手取穴不忌。

文献摘录

《董氏奇穴针灸发挥》说明:浮间、外间两穴均在阴掌食指第二节之B线上,取穴采三分点法,下穴为外间,上穴为浮间。

手术:五分针,针深一分至二分。

注意:禁忌双手取穴。

《董氏奇穴针灸学》手术:五分针,五分针,针二分至二点五分。(针深一分至二分治心胸头眼病,针二分半治疝气及膝痛。)

应用:浮间、外间通常两穴一起取用效果佳。双手取穴不忌。

配穴:

(一)治疗尿道炎、膀胱炎可配合其它部位穴位如李白、云白穴,效果更佳。

(二)牙痛,可本穴再加配三齿穴。

(三)小肠胀气加本穴加配足腑肠穴。

(四)胃脘痛,可用本穴加四花穴、心灵一穴。

(五)疝气治疗很多,不可单独取穴,应取附近穴位成倒马。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归经:入胃、肾二经。

穴性:理胃和肠,清理下焦。

中间穴@

穴位:食指掌面第一節正中央。 

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肺及心臟分支神經,六俯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食指第一節正中央。

主治:疝氣、心悸、胸部發悶、膝蓋痛、頭暈、眼花、眼睛痠痛、背痛。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针深二—三分。

針感:局部有酸痛感及微脹感。

文献摘录

《董氏奇穴正经奇穴学》注意:禁忌双手取穴。

《董氏奇穴针灸学》运用:治疝气成方——外间、大间、小间、中间四穴同时用针为主治疝气之特效针。

说明及发挥:上述之大间、小间、外间、浮间、中间等穴均忌双手取穴,一般而言,单手取穴,以男左女右为准则。

上述诸穴为治病之特效穴,若能配合三棱针在内踝及内踝周围点刺放血,效果更佳。

依据董氏对应针法(见附三)第四种之手躯顺对法”,董氏以五个穴治疗疝气,具有一定的道理。此五穴均在食指上,与大肠经有关,透过肝与大肠通之理论,治疗疝气当然有效。

董师极为注重心与膝之关系,凡能治心脏病变之穴位,亦常用于治膝部疼痛。

《董氏奇穴针灸发挥》说明:

① 上述之大间、小间、外间、浮间、中间等穴均忌双手取穴,一般而言,单手取穴,以男左女右为准则。

② 上述诸穴为治疝气特效穴,若能配合三棱针在内踝及内踝周围点刺放血,效果更佳。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经验:有位学生的母亲,年龄六十余岁,常年气喘,而其食指第二节处,即中间、大间、侧间、小间之穴位,每出现深沈之黑点时,扎之气喘即止,效果不错,然不得根治。如要彻底治疗,当配合其他穴位,如双喘穴、耳穴中气管点、定喘、神门,另如能再配合中药及食疗,效果当更好。

配穴:

(一)治疗心悸可本穴配心灵穴。

(二)取用时,可上下同取三针倒马。

下间穴@

穴位:掌面食指第二節正中央處是穴。

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肺分支神經、心臟及六俯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食指第二節正中央處是穴。

主治:心悸、疝氣、背痛、頭暈、膝蓋痛、兩眼發酸。

针剌法:使用五分針,直刺二~三分。

針感:局部痛酸麻電感。 

 

下间穴、侧间穴等穴位在董公、赖著、杨著皆无二穴记载,系胡师著上所公开。

人阳穴@

穴位:掌面食指第二節中央外側五分處。 

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六俯神經、肝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食指第二節中央外側五分處是穴。

主治:睪丸炎、睪丸瘤、陰囊水腫、陰莖痛、疝氣痛、前列腺腫大、隱睪症。 

剌针法:使用五分針與肌肉垂直下針,直刺針深二~三分。

針感:局部酸脹痛感。

地阳穴@

取穴:雙手取穴不忌。

穴位:食指第二節中央外側五分下二分半處。

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六俯神經、肝神經。

主治:睪丸癌、睪丸瘤、陰囊水腫、陰莖痛、疝氣痛、前列腺腫大、隱睪症。 

剌针法:五分針,與肌肉垂直下針,直刺針深二~三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天阳穴@

穴位:掌面食指第二節中央外側五分上二分半處。 

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六俯神經、肝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人陽穴(掌面食指第二節中央外側五分處)直上二分半處是穴。

主治:睪丸炎、睪丸瘤、陰囊水腫、陰莖痛、疝氣痛、前列腺腫大、隱睪症。

剌针法:使用五分針,直刺二~三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內阴穴@

穴位:掌面食指第三節中央偏外側四分下二分半處,即第三節橫紋上二分半外四分處。 

解剖位置:固有掌指側神經,肝及六俯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食指第三節中央偏外側四分下二分半處是穴。

主治:睪丸炎、睪丸痛、陰莖痛、疝氣痛。 

剌针法:直刺二~三分。

針感:局部刺痛感。

应用:雙手取穴不忌。

文献摘录

(《董氏奇穴处方学·第二十二章  生殖系统疾病》)

阴茎痛:1、针天阳穴、地阳穴、人阳穴,配内阴穴、沈阴穴。

隐睪症:1、针天阳穴、地阳穴、人阳穴,配沈阴穴、人皇穴。

阴囊水肿:1、针天阳穴、地阳穴、人阳穴。

前列腺肿大1、针天阳穴、地阳穴、人阳穴,配地皇穴、三重穴。

2、针天阳穴、地阳穴、人阳穴、内阴穴、沈阴穴

3、针下三皇穴。

4、针三重穴。

睪丸癌、睪丸炎:1、针天阳、地阳、人阳穴,特效。

2、针沈阴穴、内阴穴,有效,可留针。

沈陰穴@

穴位:掌面食指第三節中央偏外側四分下二分半處,即第三節橫紋上二分半外四分處。 

解剖位置:固有掌指側神經,肝及六俯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食指第三節中央偏外側四分下二分半處是穴。

主治:睪丸炎、睪丸痛、陰莖痛、疝氣痛。 

剌针法:直刺二~三分。

針感:局部刺痛感。

应用:雙手取穴不忌。

文献摘录

(《董氏奇穴处方学·第二十二章  生殖系统疾病》)

阴茎痛:1、针天阳穴、地阳穴、人阳穴,配内阴穴、沈阴穴。

隐睪症:1、针天阳穴、地阳穴、人阳穴,配沈阴穴、人皇穴。

阴囊水肿:1、针天阳穴、地阳穴、人阳穴。

前列腺肿大1、针天阳穴、地阳穴、人阳穴,配地皇穴、三重穴。

2、针天阳穴、地阳穴、人阳穴、内阴穴、沈阴穴

3、针下三皇穴。

4、针三重穴。

睪丸癌、睪丸炎:

1、针天阳、地阳、人阳穴,特效。

2、针沈阴穴、内阴穴,有效,可留针。

穴位:掌面食指第一節中央外側五分上二分處。即小間穴外二分處。

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心臟及肝分支神經、六俯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小間穴(掌面食指第一節正中央外側三分上二分半處)外側二分處是穴。

主治:睪丸癌、睪丸瘤、疝氣痛、攝護腺腫大、前列腺腫、陰莖痛、陰門腫痛。 

剌针法:使用五分針,直刺針深二~四分

经验:天陽、地陽、人陽、內陰、沉陰五穴,為治療睪丸疾病的特效。對疝氣、前列腺腫、陰莖腫痛也有很好的療效。 

木一穴@

穴位:掌面食指第一節正中央內側三分下二分半處。 

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肝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食指第一節正中央(即中間穴)內側三分的下二分半處是穴。

剌针法:使用五分針,直刺二~四分。

主治:肝火旺盛、脾氣暴躁、肩膀緊痛、項強痛、右胁下痛、膽固醇過高、胃脹痛。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同木一穴

文献摘录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归经:入肝、胃、肺三经。

穴性:泻肝胆热、开郁通窍。

说明:

(一)下针的深浅,通的经就有所分别,木一穴、木二穴、木三穴为胡师所列,在董公书中有二个木穴图示,而书中只有木穴一穴而已,此三穴,可用五分针,浅刺一分入肺经,深刺二分到四分入肝胃两经,这亦是董氏奇穴所特有,常随扎针的深浅而其所归属就有所不同,这点该特别注意。

(二)木穴共有三穴,可三针同下成倒马针法对右胁下痛,效佳。同时对口干火大亦有效果。

木二穴@

穴位:掌面食指第一節正中央內側三分處。 即中间穴内侧三分处。

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肝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食指第一節正中央(即中間穴)內側三分的下二分半處是穴。

剌针法:使用五分針,直刺二~四分。

主治:肝火旺盛、脾氣暴躁、肩膀緊痛、項強痛、右胁下痛、膽固醇過高、胃脹痛。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双手取穴效果更佳。

文献摘录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归经:入肝经。

穴性:疏肝理气,活血去风。

说明:(一)在董公著作中,木穴主治范围不广,而胡师扩大其范围,而赖著在其书中将木穴又称为感冒穴,赖说木穴对流泪、发汗、止汗、感冒效果不错,其谓木穴能止感冒流涕于片刻,而笔者认为如要治疗感冒流涕单取木穴,不如再配三叉三穴、灵骨、大白,再加足感冒穴,则效果当更佳。

     (二)木穴在人体脏器全息律投影上为肝区,所以称木穴,因此取本穴对治右胁下痛,有特效。

木三穴@

穴位:掌面食指第一節正中央內側三分上二分半處。 

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肝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食指第一節正中央(即中間穴)內側三分(即木二穴)上二分半處是穴。

主治:肝火旺盛、口苦耳鳴、脾氣暴躁、肩膀酸痛、項緊痛、膽固醇過高、胁肋痛、胃脹滿煩痛。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木一穴、木二穴、木三穴在臨床應用上,可任取一~二穴使用,以稜三針點刺出血,治胃腸脹氣、胁痛(甚效)。雙手取穴不忌。

文献摘录

《董氏奇穴针灸发挥·木穴

解剖: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肝神经。

主治:肝火旺、脾气燥。

取穴:当在掌面食指之内侧,距中央线二分之直线上,上穴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下穴距第二节横纹六分六,共二穴。

说明:

① 木穴位于阴掌食指第一节D线上,计有二穴,取穴采三分点法,临床多半只取一穴,一般而言,以下穴为准。

② 木穴为掌面常用穴道之一,对于眼睛发干,眼易流泪、手汗、感冒、手皮发硬等皆有疗效。

③ 木穴治疗鼻涕多,及手掌皱裂,手皮肤病尤具特效。

《董氏奇穴处方学·第十九章  上消化道疾病(脾胃)胃气胀:针土航一穴、木一穴、木二穴、木三穴、木华一穴、木华二穴、脾肿穴。

《董氏奇穴针灸学》说明及发挥:木穴位于阴掌食指第一节D线上,计有二穴,取穴采三分点法,临床多半只取一穴。一般而言,以下穴为准。

本穴为掌面常用穴道之一,对于眼睛发干、眼易流泪、手汗、感冒、手皮发硬等皆有疗效。

本穴治疗手掌皱裂,手皮肤病尤具特效。本人以此治愈数十例富贵手,平均三至四次即愈。

本穴治疗鼻涕多,不论清涕浓涕皆有效,尤其感冒流涕可止于顷刻。

本穴治手皮肤病及手掌皱裂,以患侧为主。治其它各病以对侧为主。

本穴对外感风邪所致之皮肤骚痒亦有著效。

本穴具有清利头目,开窍疏肝的作用,位在食指上,亦系透过肝与大肠通之关系治疗多种疾病。其治鼻病,一系经络作用,一则与疏肝亦有关.

本人曾治一严重手足干燥翻裂出血之妇人,已在数大医院治疗三月无效,手不能触物,足不能着地,经其子背负而来,仅在尺泽及委中三棱针点刺,二次即皮肤收口而愈,见者无不称叹刺血之妙。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归经:入肝、胃、肺三经。

穴性:泻肝胆热、开郁通窍。

说明:赖著在木穴经验中,木穴可治眼睛易流泪及干涩,另木穴能止外感风邪不宣皮肤瘙痒等,因本穴入肝经,目通于肝,因此如赖著所称可治上列诸症,而笔者认为,如木穴再配董氏奇穴上三黄穴,效果当更好。

《董氏奇穴实用手册·解说及发挥 木炎穴》赖金雄医师说:“本穴能止感冒流清涕于片刻,又本穴能止外感风邪不宣之皮肤瘙痒于数秒钟之内,诚神效之穴也。”李传真医师验案:有一妇女因受其丈夫冷落,隔天即发作膀胱。此为肝火上传于心,心火下传小肠及膀胱,追究其病之根本,可用本穴泻其肝火。

本穴有双向作用,肝郁、肝火旺者均可应用。肝脉沉弦是肝郁、肝脉大则为肝火旺、脾气躁,若扎本穴则病人立即感到呼吸顺畅,表示肝气郁结已解,或肝火过旺已除,故气顺而呼吸顺畅。

心常一穴@

穴位:掌面中指第一節正中央內側三分下二分半處。 

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心臟神經、肺分支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当中指第一節正中央內側三分下二分半處是穴。 

主治:心悸、心臟性風濕病、心肌梗塞、狹心症、肺癌、肺結核。

剌针法:使用五入針,直刺二~四分。或以三稜針刺出血。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雙手取穴。

经验:依据作者经验,心常一穴、二穴、三穴配靈骨穴、大白穴治肺癌、肺氣腫特效。曾用上述穴道治癒六位肺癌二~三期患者。 

文献摘录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归经:入心肺二经。

穴性:疏心气,清包络,调心安神。

说明:

(一)心常穴子啊董公所著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中,其部位位于中指第一节中线外开二分,但其书后穴位图示中并未相符,如根据图示应为内侧才对,胡师受教董公所传,乃将其订正为掌面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分处,董公所著之说,未能校订,书中所言常与穴位图示有所出入,坊间诸多著作,皆抄自董公原著未曾订正,以讹传讹,实感遗憾。

 (二)在治疗心疾上最常用为手上心灵穴,足上通关、通山穴,要治心病,可取本穴配以上诸穴。

心常二穴@

穴位:掌面中指第一節正中央內側三分處。

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心臟及肺分支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中指第一節正中央內側三分處是穴。

主治:心悸、心臟性風濕病、心肌梗塞,狹心症、肺癌、肺結核、胸痛。

剌针法:使用五入針,直刺二~四分。或以三稜針刺出血。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文献摘录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归经:入心肺二经。

穴性:疏心气、清包络、宁神调心。

说明:心常穴在董公所著有二穴,胡师加了一穴成三穴,心常穴治疗心悸及心跳过速有很好效果,另外对慢性心脏病扩大有特效,另依作者经验董氏奇穴中三—三部位之心灵一、二、三穴在治疗心疾上,依临床上经验验证,效果较心常穴效果佳。

配穴:

(一)心肌梗塞可先于背部四、五椎之间放血,再取本穴。

(二)心常穴有三穴,可三针齐下成倒马。

(三)胸痛,可取穴珠圆穴。

心常三穴@

穴位:掌面中指第一節正中央內側三分上二分半處。

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心臟及肺分支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心常二穴上二分半處是穴。

主治:心悸、心臟性風濕病、心肌梗塞,狹心症、肺癌、肺結核、胸痛。

剌针法:使用五分針,直刺二~四分。以三稜針刺出血。

針感:局部脹痛感。

经验:依作者经验,心常一穴、二穴、三穴配灵骨穴、大白穴治肺癌,肺气肿特效。胡师本人曾用上述穴道治愈六位肺癌二—三期患者。且胡师本人亲眼看见恩师董公景昌先生治疗与泽普等十二人经西医诊断为肺癌者,皆以上述穴道治愈。

文献摘录

(《董氏奇穴针灸发挥》心常穴位于阴掌中指第一节D线上,计有二穴,取穴采三分点法。无心常三穴记载。)

《董氏奇穴针灸学》说明及发挥:

本穴顾名思义有治疗心悸及心律不整之功。

对于心脏扩大可在背部心脏附近穴位,如三金等穴点刺出血后再针此,有良效。

《董氏奇穴实用手册·解说及发挥 心常穴》胡文智医师:“心常穴配灵骨穴、大白穴治肺癌,肺气肿特效。且曾亲眼看见董治疗与泽普等十二人经西医诊断为肺癌者。”本穴配其他穴治肺癌虽难证实,但作者在天津曾以此法再加重子穴、重仙穴等治疗几例疑似肺癌病患(病人自述,限于当时条件,并未取得确实证据),病人症状缓解,有一例到最后追踪时已存活十年以上。心常穴配小间穴治疗咳嗽且有心脏病患者曾收至确实疗效,在解说小间穴时已经提及。一般咳嗽,尤其是对年纪大的患者即使没明显的心脏病,也可应用。赖金雄医师用本穴治心悸及慢性心脏扩大,谓之效果极佳。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归经:入心肺二经。

穴性:疏心气、清包络、宁神调心。

配穴:

(一)心常穴较少单独使用,常配灵骨、大白两穴。

(二)心肌梗塞可先于背部心肺区放血。再取用心常穴。

(三)心常不单只治心疾,并可治肺病,治肺疾可心常穴配灵骨、大白、驷马,效佳。

火星上穴@

穴位:掌面中指第一節中正央處。 

解剖位置:固有掌側指神經、心臟及肺分支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当中指第一节正中央处是穴。

主治:心悸、頭暈、狹心症、心臟性喘息、心臟瓣膜症、肩胛骨痛、胸痛、肺癌、多發性骨癌、兩腿痛、五十肩、嗝逆、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剌针法:使用五分針,直刺二~三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可双手取穴。

文献摘录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归经:入心肺二经。

穴性:疏心调气、宽胸利膈。

说明:掌面中指在掌诊中属心的部位,因此火星上穴、火星下穴计心常穴皆是治疗心疾要穴,在临床取穴上,大都再配上灵骨、大白,较多的穴位,不但可治心疾,另对胸、肺之疾病,亦有其治疗的功能。

配穴:(一)头晕,可取本穴配神耳穴。

(二)肺癌,取本穴配灵骨、大白、三重穴,再配不定穴针法。

火星下穴(手指)@

穴位:掌面中指第二節正中央處。

解剖位置:固有掌側指神經、肺及心臟分支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中指第二節正中央處是穴。

主治:心悸、頭暈、狹心症、心臟性喘息、心臟瓣膜症、肩胛骨痛、胸痛、肺癌、多發性骨癌、兩腿痛、五十肩、嗝逆、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治療肺癌用於配穴,有立止胸痛之效果) 

剌针法:使用五分針,直刺二~三分。

应用:可双手取穴。

文献摘录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归经:入心肺二经。

穴性:疏心调气,宽胸利肺。

经验:火星上、下穴对治疗打嗝,效果不错,在临床上有诸多打嗝情形,在下针后不久,立即消除。

配穴:火星上、下穴可配地宗穴、灵骨、大白、心灵一穴、二穴、三穴计地宗穴、对治疗心脏疾病,效果显著。

说明:

(一)火星穴董公著作未公开,由胡师公布。

(二)在临床上可取火星上穴、下穴间,刚好于第一节与第二节间横纹中间取一穴成直倒马针,针效更佳。

(三)中指主心,因此中指上很多穴位,皆可治心疾。

(四)心肺同在一区域,因此可治心疾之穴位,亦可治肺病,治肺疾都要加配灵骨、大白穴。

木华一穴@

穴位:掌面中指第二節中央偏外側五分處。 

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肝神經、脾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当中指第二節中央偏外側五分處。

主治:小腿脹痛、胃腸脹氣(肝病引致)、脾臟腫大、腿部抽筋。

 剌针法:使用五分針、斜刺,由外向中指中央方向針二~四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右病取左,左病取右。

经验:木華一穴、二穴中任取一穴,治療小腿脹痛有立解之效。作者於三八一病例中,三七七例效果神速,另四例減輕。 

木华二穴@

穴位:掌面中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內側五分處。

解剖位置:固有掌側指神經、肝神經、脾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中指第二節中央偏內側五分處是穴。

主治:小腿脹痛、胃腸脹氣 (肝病引致)、脾臟腫大、腿部抽筋。又治肩痛。 

剌针法:使用五分針、斜刺,由內向中指中央方向針二~四分

经验:木華一穴、二穴中任取一穴,治療小腿脹痛有立解之效。作者於三八一病例中,三七七例效果神速,另四例減輕。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木華一穴、二穴中任取一穴,治療小腿脹痛有(立解之效。) 

脾肿一穴(手指)@

穴位:手掌面中指第二节正中央下二分半处。即火星下穴二分半处。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正中神经、脾神经、心分支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中指第二节正中央下二分半处是穴。

主治:脾硬化、脾肿大、肝脏发炎、胃肠胀气、胸痛、背痛、脚趾酸麻肿痛。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四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可双手取穴。

文献摘录

《董氏奇穴针灸学》手术:针深一分至二分

说明及发挥:

脾肿穴位阴掌中指第二节C线上,计有二穴,取穴采三分点法。

本穴治脾肿大虽有效,但不若上三黄、三重、木斗、木留等穴。

《董氏奇穴实用手册·解说及发挥 脾肿穴》

脾肿大、脾炎、脾硬化之说甚难理解。脾肿大常因肝硬化或寄生虫病引起,需要对症治疗,但此穴似乎以治疗消化不良,并非真正治疗脾肿大。又按池琛医师(董公嫡传弟子)表示下针本穴时间要短,针刺深度要浅,通常一次不超过5分钟,第二、三次不超过3分钟,以后每次1分钟为限

赖金雄医师说:本穴配通山穴、通关穴治消化不良有特效。又本穴配足三里穴、内关穴、中脘穴并温灸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等穴,治胃下垂有殊效。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归经:入脾胃经。

穴性:调理脾胃,通经活络。

说明:

(一)原著因无公开火星穴,因此取穴记载与胡师不同,其实两者穴位是一样的,脾肿穴与手掌掌面脾脏诊断点是一样可用于掌诊,脾脏有问题的人,大都会在手掌面或手指上显现出异常肤色。

(二)脾肿一穴,脾肿二穴,再取火星下穴可形成倒马。

配穴:

(一)治疗肝疾,可本穴加配上三黄。

(二)胃肠胀气,可本穴配四花穴、火菊穴,有效。

脾肿二穴(手指)@

穴位:掌面中指第二節中央上二分半處,即火星下穴上二分半處。 

解剖位置:固有掌側指神經、脾神經、心及肺分支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中指第二節中央上二分半處是穴

主治:脾腫大、脾臟發炎、胃脹、腳趾酸痛、胸痛、肺炎、心臟病、背痛。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四分。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应用:可双手取穴。

脾腫二穴配三重一穴、二穴、三穴(效果顯著)。 

文献摘录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归经:入脾心肺三经。

穴性:健脾除湿,宽胸清肺。

配穴:(一)治疗脾肿大可三重一穴、二穴、三穴效果显著。

      ()治疗脾脏的手针穴位,计有三星穴、三眼穴、健脾穴、土兴穴;等皆可选择二—三个穴位配穴。

     (三)脾肿穴配体针心灵一、二、三穴可治心疾。

     (四)治疗肝疾,本穴配上三黄学。

说明:董氏针灸讲究手足对应针法,手指对脚趾,两者相互下针,可治疗相对应部位的疼痛。

土兴一穴@

穴位:掌面中指第一節中央下三分處。即火星上穴下三分處。 

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脾胃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中指第一節中央下三分處是穴。

主治:慢性胃腺癌、胃炎、急性腸炎。脾腫大、兩胁痛。胃火牙痛、前額頭痛。齒齦炎。

剌针法:使用五分針,直刺二~二分

針感:局部酸痛脹感。

应用:配土興二穴、靈骨穴效佳。

土兴二穴@

穴位:掌面中指第一節中央上三分處。即火星上穴上三分處。 

解剖位置:固有掌側指神經、脾胃神經、肝分支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中指第一節正中央上三分處是穴。

剌针法:使用五分針,直刺二~三分。

主治:胃痛、急慢性腸炎、兩胁痛、脾臟炎、胃腺癌、牙痛。 

治療方法:刺針法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配土興一穴、靈骨穴效佳。

凤巢一穴@

穴位:掌面無名指第一節中央偏外側五分處下二分半處。 

解剖位置:固有掌側指神經、肝副神經、腎副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外側五分下二分半處是穴。

主治:子宮癌、子宮瘤、子宮炎、月經不調、赤白帶、崩漏、輸卵管不通、子宮前傾或後屈、不孕症、陰門腫痛、肩凝症、卵巢炎。 

剌针法:使用五分針,直刺二~三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鳳巢一穴、二穴、三穴、配婦科穴治婦科百病特效。

凤巢二穴@

穴位:掌面無名指第一節中央偏外側五分處。

解剖位置:固有掌側指神經、肝副神經、腎副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外側五分處是穴。

主治:子宮癌、子宮瘤、子宮炎、月經不調、赤白帶、崩漏、輸卵管不通、子宮前傾或後屈、不孕症、陰門腫痛、肩凝症、卵巢炎。 

剌针法:使用五分針,直刺二~三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鳳巢一穴、二穴、三穴、配婦科穴治婦科百病特效。

凤巢三穴@

穴位:掌面無名指第一節中央偏外側五分上二分半處。即鳳巢二穴上二分半處。 

解剖位置:固有掌側指神經、肝副神經、腎副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鳳巢二穴上二分半處是穴。

主治:子宮癌、子宮瘤、子宮炎、月經不調、赤白帶、崩漏、輸卵管不通、子宮前傾或後屈、不孕症、陰門腫痛、肩凝症、卵巢炎 

剌针法:使用五分針,直刺二~三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鳳巢一穴、二穴、三穴、配婦科穴治婦科百病特效。

经验:作者经验以鳳巢一穴、二穴、三穴配婦科穴治子宮炎、子宮瘤、卵巢炎、以灸十二次統計,在三一二七個案例中,有三○七六人痊癒,其餘皆有減輕。 

还巢穴@

穴位:掌面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外側五分。

解剖位置:固有掌側指神經、肝腎副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外側五分是穴。

主治:子宮癌、子宮瘤、卵巢炎、卵巢囊腫、月經不調、赤白帶、輸卵管不通、子宮不正、安胎、陰道炎、尿道炎。

剌针法:使用五分針,直刺二~三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配妇科穴治妇科百病。

 

文献摘录

《董氏奇穴针灸学》

(原注: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说明及发挥:还巢穴位于阴掌无名指第二节E线上,仅一穴,取穴采二分点法,即无名指第二节靠近小指之侧黑白肉际中点。

本穴配妇科穴,左右交替(即针左妇科配右还巢,针右妇科则配左还巢,治不孕症有极佳疗效。)

本穴位于无名指,与三焦经有关;透过理三焦、疏肝胆之作用,治疗妇科病变颇有效验。

《董氏奇穴实用手册·解说及发挥 凰巢、凤巢、妇科穴》

凰巢穴按董公原书应为还巢穴,而且没有所谓凤巢穴。还巢穴在手少阳三焦经上,根据杨维杰医师提出的脏腑互通的原理,三焦与肾、命门通,而且董公又认为无名指之经穴皆作用于肝,故此穴的解剖作用为肾之副神经、肝之副神经,有调理肝肾作用,故治妇科疾病。还巢穴应该注意取穴法,原书说部位在无名指中节尺侧斜斜扎入,针身贴近指骨下沿。赖金雄医师注明取右手较佳,但目前均一手取妇科穴,则另一手取还巢穴,次诊即左右互调。

妇科穴与还巢穴可以说是治疗所有妇科疾病必用之穴位,也可配全其他穴位来应用。例如经痛,可配内庭穴、三阴交穴;若见病人有肾虚状况,可配复溜穴或肾关穴;若病人属痰瘀体质,可配丰隆穴或三重穴;若病人气虚可加灵骨、大白穴,如此应用以治疗一切妇科病。赖金雄医师认为妇科穴治经痛不论前后期都有效,治疗子宫前倾、后货、左屈、右屈不正都有奇效。张长安医师(张氏本为心脏内科西医,2004年在北京与作者交流时开始接触董氏奇穴,以后屡用屡效)治疗痛经成:妇科穴、还巢穴,另用太冲穴做牵引。一般3日一疗程,23 疗程再无复发。杨维杰医师则用妇科穴、还巢穴、门金穴或内庭穴治经痛有效。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归经:入肝肾二经。

穴性:调经理带,宣通下焦。

说明:

(一)还巢可配凤巢穴,妇科五穴,效果更佳。

(二)取妇科要穴再加通肾,通胃有安胎效果。

(三)子宫瘤、子宫癌可本穴配足三重穴。

(四)从正面下针较痛,亦可从后侧下针。

(五)治赤白带下,可本穴配足木妇穴及李白、云白穴。

疑问

杨师与胡师在还巢穴定位上有差别:杨师“在无名指中节外侧(靠近小指之侧)正中央。”胡师“掌面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外側五分。”杨胡二师在文字上均以“外侧”注明,但二师外侧的标准不一,造成穴位图不一。

復原一穴@

穴位:掌面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內側三分,下二分半處。

解剖位置:固有掌側指神經、肝之神經、腎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名指第一節正中央內側三分,下二分半處。是穴。

主治:骨骼腫大、骨膜炎、筋腫痛、脊椎骨疝板症(骨刺)、坐骨神經痛、腰痛。以三稜針刺出黃水特效。 

剌针法:使用五分針,直刺二~三分。或以三稜針刺出黄水特效。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本穴配復原二穴、三穴、五虎穴、上三黃穴治全身骨腫

復原二穴@

穴位:掌面無名指第一節中央偏內側三分處。 

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肝之神經、腎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復原一穴上二分半處是穴。

主治:骨骼腫大、骨膜炎、筋腫痛、脊椎骨疝板症(骨刺)、坐骨神經痛、腰痛。以三稜針刺出黃水特效。 

剌针法:使用五分針,直刺二~三分。或以三稜針刺出黄水特效。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同复原一穴。

復原三穴@

穴位:掌面無名指第一節中央偏內側三分上二分半處即復原二穴上二分半處。 

解剖位置:固有掌側指神經、肝之神經、腎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無名指第一節中央偏內側三分上二分半處是穴。即復原二穴上二分半處。 

剌针法:使用五分針,直刺二~三。或以三稜針刺出黄水特效。

主治:骨骼腫大、骨膜炎、筋腫痛、脊椎骨疝板症(骨刺)、坐骨神經痛、腰痛。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同复原一穴。

文献摘录

《董氏奇穴实用手册·解说及发挥 复原穴》所谓“消骨头胀大”意义不明,骨头胀大后恐不能“消”,即使量骨刺也不可能消弭于无形,充其量只能导致的症状减轻或消除。可以明显看出骨头胀大的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或表征似有骨头胀大的痛风石结聚,复原穴或系主治此等疾病,可惜作者并无应用此穴的经验。杨维杰医师认为三焦与肾通,肾又主骨,故治骨病。作者早年也觉其言甚妙,近年则觉其论点过于笼统。杨维杰医师说:“本穴在无名指三焦经上,透过'三焦与肾通’能治骨病。'复原’者使已肿之骨胀大复原也,此处之消骨头胀大,系指'指关节胀在’,本穴针入抵骨疗效较佳。”陆建中医师、刘约翰医师认为为直刺二至三分,或以三棱针点刺出黄水特效。又本粉配五虎穴、土水穴、上三黄穴治全身骨肿;本穴配骨关穴、木关穴、大白穴等治骨刺、骨膜炎、坐骨神经痛、筋骨痛、腰痛。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归经:入肝肾二经。

穴性:疏筋益骨,消肿止痛。

说明:复原穴在主治方面,董公书中只列了消骨头胀大,而胡师根据其所知扩大了其主治范围,公开了董氏不传之秘。

配穴:

(一)复原穴加水源穴及腕顺可治腰痛。

(二)本穴配三河加腕顺及瞻穴对坐骨神经痛有效。

(三)治骨刺,应先于病点放血,再取本穴下针,效显。

(四)复原一、二、三可取倒马三针同下在配上脊一、二、三穴可治脊椎骨痛。

偏肩穴@

穴位:掌面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內側五分,靠近小指處。 

解剖位置:固有掌側指神經.肝之神經、脾之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內側五分处是穴。

主治:肩背痛、五十肩、頸項痛、手背外側痛、慢性肝炎。

劑量:使用五分針,斜刺二~四分。

应用:偏肩穴配靈骨穴、大白穴、中白穴效果更佳。 右病取左、左病取右。

文献摘录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归经:入肝经。

穴性:舒筋活络,止痛消瘀。

配穴:

(一)本穴配灵骨、大白、中白穴,效果更佳。

(二)偏肩穴加失枕穴、腕顺二穴上五分,捻针、配合动气疗法,治颈项痛,落枕有效。

说明:偏肩穴和失枕穴为董公未公开之穴位,此两穴对治疗落枕,效果奇佳,如无针时,可用牙签取代,刺激后,要患者动动颈部,可速解痛苦。

木炎一穴@

穴位:掌面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內三分下二分半處。 

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肝分支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無名指第二節中央偏內側三分下二 半處是穴。

主治:各種肝炎、肝硬化、腹水、兩胁痛、腳抽筋、氣喘。 

剌针法:使用五分針,直刺二~三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文献摘录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归经:入肝经。

穴性:泻肝胆热,疏肝理气。

说明:

(一)在董氏所著书中,木炎穴位于掌面无名指第二节中央缐外开二分,二书后图示都标于内侧,而胡著将木炎穴订正,改为掌面无名指第二节正中央偏内侧三分处,以符董公之所传。

(二)手指上治气喘的穴位不少,有大间、小间、中间、双喘二穴,定喘三穴,及本穴,笔者认为不拘以上穴位,只要以上穴位有出现乌异黑点时,就下针,效果一定有。

配穴:治肝疾,一般都加上三黄穴。

木炎二穴@

穴位:掌面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內側三分處。 

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肝分支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內側三分處是穴。

主治:各種肝炎、肝硬化、腹水、兩胁痛、腳抽筋、氣喘。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文献摘录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归经:入肝经。

穴性:泻肝胆热,疏肝理气。

说明:

(一)在董氏所著书中,木炎穴位于掌面无名指第二节中央缐外开二分,二书后图示都标于内侧,而

胡著将木炎穴订正,改为掌面无名指第二节正中央偏内侧三分处,以符董公之所传。

(二)手指上治气喘的穴位不少,有大间、小间、中间、双喘二穴,定喘三穴,及本穴,笔者认为不拘以上穴位,只要以上穴位有出现乌异黑点时,就下针,效果一定有。

配穴:治肝疾,一般都加上三黄穴。

木炎三穴@

穴位:掌面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內側三分上二分半處。即木炎二穴上二分半處。

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肝分支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木炎二穴上二分半處。

主治:各種肝炎、肝硬化、腹水、兩胁痛、腳抽筋、氣喘。 

剌针法:使用五分針,直刺二~四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文献摘录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归经:入肝经。

穴性:泻肝胆热,疏肝理气。

应用:木炎一穴、二穴、三穴与八—八部位之上三黄穴,功效相同,但一般习惯以腿部上三黄穴为主,而少取用木炎穴。其实它在治疗肝脏疾病上也有很好的疗效。

经验:依作者经验,木炎穴配合耳针肝区治疗B型肝炎,在一三二病例中,有七十八例治愈,十八例效果不显著。

另以木炎穴配三黄穴,肝炎点治疗传染性肝炎,有二九一例在连续治疗二个月内,CCFHAA为阴性;上述穴用以治疗肝硬化十一例,有九例治愈。其余需配合药物治疗。

《董氏奇穴实用手册·解说及发挥 木炎穴》本穴可治肝火旺,口苦睡不着,作者大儿子因为准备大学入学考试,火气甚大,为其扎治本穴,在毫无暗示下,抚着胸腹肝区说有一凉气直透该处,令当年初习董氏奇穴的作者大为惊奇。李传真医师治疗一位医师的太太,肝区疼痛已有7年,经扎本穴三次,症状消失。又治一因受输血后得了慢性肝炎的病人,GOTAST)数值达900,扎针20分钟后,病人自觉肝区似有潺潺蠕动感,而疼痛大减。可惜6年后该病人因患肝癌腹水,李医师自美国去加拿大探视该病人,并为该病人扎本穴,当晚病人即得安睡,享受了死前短暂的安宁。

太陽一穴(原名眼黃穴)@

穴位:掌面小指第一節正中央處。

解剖:掌指固有神經皮下淺枝、肝膽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小指第一節正中央處是穴。

主治:太陽頭痛、偏頭痛、黃膽病、頭暈、頭昏、低血壓高、三叉神經痛、眼病、手指痛、眉稜骨痛。太腸一穴配太陽二穴同時下針,效果較佳。 

剌针法:五分針,直刺二~三分。或以三稜針刺出血。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太阳一穴配太阳二穴同时下针,效果较佳。

文献摘录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归经:入肝胆二经。

穴性:疏肝清胆,通窍醒脑。

说明:太阳穴在董公原著名为眼黄穴,只有第二节中央点一穴而已,而胡师增订了第一节正中央亦为太阳穴,因太阳穴与脸部经外奇穴太阳穴,有相雷同之功能,故改名为太阳穴。

配穴:

(一)头晕、头昏、可本穴加神耳上穴。

(二)偏头痛,可病灶放血,再取本穴加心灵一穴透穴。

(三)眉棱骨酸痛,可病灶放血,取本穴配二角明穴。

太陽二穴(原名眼黃穴)@

穴位:掌面小指第二節正中央處。

解剖位置:掌指固有神經皮下淺枝、肝膽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小指第二節正中央處是穴。

主治:太陽頭痛、偏頭痛、黃膽病、頭暈、頭昏、低血壓高、三叉神經痛、眼病、手指痛、眉稜骨痛。

剌针法:五分針,直刺二~三分。或以三稜針刺出血。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配太陽一穴,靈骨穴治偏頭痛、太陽頭痛、頭暈,下針(一分鐘立癒)。 

文献摘录

《董氏奇穴实用手册·解说及发挥》:董公在解剖中称此穴有胆神经,即认为此穴作用于胆的病证,本穴治疗急性黄疸应与肝门穴配合,治慢性黄疸病配合天黄穴、明黄穴、其黄穴。十多年前作者助理胡光医师曾用此穴治一视力模糊者,扎后即觉视力大增。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归经:入肝胆二经。

穴性:疏肝清胆,通窍醒脑。

配穴:

(二)如为虚症头痛、头晕,可配耳穴神耳上穴神耳中穴及皮生阳穴,效果佳。

(三)如为实症偏头痛除针太阳穴位,可于脸部太阳穴上放血,效果更佳。

说明:偏头痛就头侧面病灶放血有技巧,一般用三稜针直刺,血不容易流出,应当斜刺,并且要患者低头,用力,暂时闭气,彼此配合,才能够除尽恶血。

失枕穴@

穴位:掌面小指第二節中央偏內側二分二分處。 

解剖:掌指側固有神經皮下淺枝、腎神經、腦神經。 

取穴:手掌心向上,当小指第二节正中央偏内侧二分上二分处是穴。

剌针法:五分針,直刺二分,或由上往下斜刺二~三分。

主治:頸項痛特效,失枕、用腦過度致頭昏腦脹。 

針感:局部脹痛感。

应用: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经验:依据作者经验,本穴治療落枕之特效穴。效果神速針下立除。其效果與人皇穴、中九里相同,尤對臨時性失枕效果更佳。

文献摘录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归经:入膀胱。

穴性:宣通气血,开郁通窍。

配穴:配人皇穴、偏肩穴治疗颈项痛。

说明:

(一)治疗颈区毛病时,要配合董氏独传动气疗法,效果立即显现。

(二)失枕穴可加无名指上偏肩穴,如无方便用针,亦可用指甲重掐。

(三)失枕穴可配合偏肩穴、肾关穴对治失枕,常能速效。

通骨一穴@

穴位:掌面小指第一節與第二節之間橫紋內側,距橫紋中央點(四縫穴)三分處。

解剖:掌指側固有神經皮下枝、腎之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小指第一、二節橫紋中央偏內側三分處是穴。

主治:坐骨神經痛、腰痛、脊椎炎、脊椎長骨刺。

刺針法:斜刺二~三分。(通骨一穴能否由內往外四十五度斜刺二~三分。)

針感:局部酸痛感。

通骨二穴@

穴位:掌面小指第一節與第二節之橫紋中央點偏外側三分處。即小指四縫偏側三分處。 

解剖:掌指側固有神經皮下淺枝、腎之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小指第一、二節橫紋中央偏外側三分處是穴。

主治:坐骨神經痛、腰痛、脊椎炎、脊椎長骨刺。 

刺針法:使用五分針,由內往外四十五度斜刺二~三分。

針感:局部酸脹痛感。

应用:本穴配通骨一穴同时下针效佳。亦可单独下针。

五虎穴@

穴位:手掌面拇指第一节中央外侧五分,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计有五穴。

解剖:掌指侧固有神经皮下浅枝、脾肾神经。

取穴:手掌心向上,当大拇指第一节中缐外侧五分,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至第二节横纹止,计有五穴,故名五虎穴。

主治:肺炎、支气管炎、颈淋巴结核、扁桃腺炎、脚掌内侧部分肿痛、肝肿大、肝硬化、全身骨肿。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三分。或以三棱针点刺出黄水效佳。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经验:治疗全身骨肿,或药物性骨肿,可配灵骨穴、大白穴、复原穴、效果更佳。

文献摘录

《董氏针灸临床精要秘录·董氏精华穴临床特效治疗》:五虎穴:在大指掌面,第一节之外侧共有五穴。主治:全身骨肿、手指及脚趾扭伤特效

《董氏针灸处方学·第十一章  上肢疾病 手指疼痛》:针五虎一穴,特效。(五虎穴位在大指掌面桡侧,共有五穴,取穴时使大拇指弯曲,可见两斜横纹,在横纹端尽头联机于赤白肉际处,中点为五虎三穴,近端为一二穴,远程为四五穴,五虎一穴治疗手指疼痛、手掌痛,五虎三穴治疗脚趾疼痛,五虎四穴治疗脚背痛、五虎五穴治疗脚跟痛)。

《董氏奇穴针灸学》说明及发挥:五虎穴位于阴掌大指第一节A线上,计五穴,取穴采六分点法,已如本节前言所述自上而下,即自指尖向手掌顺数。依序为五虎一、五虎二、五虎三、五虎四、五虎五。

五虎穴应用广泛,对于脚跟痛、脚痛、手痛,效果显著。

五虎一治手指痛酸腱鞘炎、五虎三治足趾痛酸、五虎四治脚踝、脚背酸痛、五虎五治脚跟酸痛皆极有效五虎二则作为五虎一或五虎三之倒马针。五虎三尚可治头痛

本人以此穴组治愈篮球、体操、网球国手多人,有些病例病已多时,仅针一二次即愈。

《董氏奇穴实用手册·解说及发挥》五虎穴取穴时必须掌面朝上,大拇指的指甲面与地面垂直,自大拇指骨第一节上下两髁点画一条连线,此线的中点即为五虎三。五虎三与上髁点之间取五虎一、五虎二;五虎三与下髁点之间取五虎四、五虎五。

五虎一治手指酸痛、腱鞘炎、扳机指、类风湿关节炎及手指痛;五虎三足趾酸痛;五虎四治脚踝、脚背痛酸;五虎五治脚跟酸痛皆极有效,配小节穴不论扭伤或其他原因引起者皆效,但以扭伤最具特效。五虎二则作为五虎一或五虎三之倒马针。内踝伤肿,我五虎三、四穴配中白穴、下白穴,而外踝伤肿配上白穴。张丛旺医师以五虎一、二配合肾关穴、天皇穴治疗手指腱鞘炎,疗效确切。作者认为加针肾关穴、天皇穴的目的为补肾以巩固疗效,治疗疼痛时疗效不能巩固,可以仿效此法。段圣德医师习得董氏奇穴两年来,治疗腕踝关节及其以下之疼痛、麻木、肿胀诸症达数十例之多,均取对侧,绝大多数病患针入痛止,数次治疗基本痊愈。自认比之扎患处之其他穴位简单,易于操作,且疗效确切而迅速。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归经:入肺、肝二经。

穴性: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经验:五虎穴之位置为内外踝反应点,在临床上可在内外踝扭伤的部位放血,然后再扎五虎穴捻针,对内外踝伤痛,常能扎后速愈。

雙靈一穴(係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

穴位:掌面中指第一節與第二節之間,橫紋中央(四縫穴)內側二分半處。 

解剖位置:固有掌指側神經皮下淺枝、心臟神經、肺分支神經、腎分支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中指第一、二節橫紋中央偏內側二分半處是穴。

主治:肺癌、骨癌、心臟內膜炎、腎炎水腫、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風、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兒瘠積、小兒消化不良、心臟擴大、狹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

刺針法:使用五分針,直刺一~二分。以三稜針淺刺、從針孔擠出少許黃白透明液特效。刺出黑血亦佳。 

針感:疼痛感。

文献摘录

《董氏奇穴秘要整理》指法:指按、指压或用硬物点按刺激,715分钟。

雙靈二穴(係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

穴位:掌面中指第一節與第二節橫紋正中央偏外側二分半處。 

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皮下枝、肺分支神經、心臟神經、腎分支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中指第一、二節橫紋正中央偏外側二分半處是穴。

主治:肺癌、骨癌、心臟內膜炎、腎炎水腫、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風、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兒瘠積、小兒消化不良、心臟擴大、狹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治小兒疾病,以三稜針刺出水或血效著。 

刺針法 :使用五分針,直刺一~二分。以三稜針淺刺、從針孔擠出少許黃白透明液特效。刺出黑血亦佳。 

針感:疼痛感。

治療方法:

应用:1、治疗心肝病配火灵穴、火海穴、火神穴神效。

2、治療肺癌配肺金穴、火靈穴、火海穴、靈骨穴、大白穴、精靈穴效佳。 

3、治疗肝癌配木灵穴、木华穴、精灵穴效佳。

4、治疗胃腺癌配门金穴、四花穴、通胃穴、通关穴、土水穴特效。

5、治小儿疾病,以三棱针刺出水或血效著。

说明:双灵穴为董公七十二绝针之一,为董氏针法不传之秘学,在科学昌明之今日,为向学者,特公开董氏绝学,以造福人群。

经验:依作者经验,曾以雙靈穴、火海穴、火靈穴、木華穴、靈骨穴、大白穴治癒肺氣腫五人、肺癌者三人。 

文献摘录

《董氏奇穴秘要整理》指法:指按、指压或用硬物点按刺激,715分钟。

经验:笔者用双灵一穴、双灵二穴在治疗肺疾病时用刺络疗法点刺出血,配伍灵骨、大白、驷马、外三关、止污穴等收到明显的疗效。主治小儿疳积、小儿消化不良也有应用,效果不错。

木靈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

劑量:以三稜針點刺出血

穴位:掌面無名指第一節與第二節間之橫紋中央點偏外側二分半處。 

解剖:固有掌側指神經皮下枝、肝之神經。 

取穴:掌心向上,當無名指第一、二節間之橫紋中央外側二分半處是穴。

主治:肝硬化、肝炎、肝癌、兩胁痛、膽囊炎、膽道蛔蟲症。痿症、半身不遂。

刺針法 :五分針,直刺一~二分。以三稜針刺出黃白色液體、或刺出黑血均效。 

針感:疼痛感。 

应用:木灵穴配木海穴、木神穴、三黃穴、木黃穴治療肝膽疾病特效。 

文献摘录

《董氏奇穴秘要整理》指法:指按、指压或用硬物点按刺激,715分钟。

经验:木灵穴,木灵也肝胆之灵也,董公取之穴名和病名相辅相成,既体现了中医五行学说又解释了五行配属关系,此乃董公之大智。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此穴配上三黄、木全、木枝治疗以上诸症均有不同疗效,尤以急性胆囊炎为主,针下痛上、难以置信。

婦科五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

穴位:手背大拇第一節外側,從掌指橫紋起,每上二分一穴、合計五穴。 

解剖位置:固有掌側指神經皮下淺枝、子宮神經、六俯神經。 

取穴:平背,當大拇指第一節外側,距中央二分半處,從掌指橫紋起,每上二分一穴、至第二節橫紋上,合計五穴。

主治:子宮癌、子癌瘤、子宮炎、卵巢炎、不妊症、月經不調、經痛、月經過多或過少、陰痛腫痛、赤白帶下、陰吹、產後風症(月內風症)。 

刺針法 :五分針,直刺一~二分。或以三稜針淺刺出血。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婦科五穴為婦人百病之特效穴。臨床上可任取二~三穴下針,有立竿見影之效。 

文献摘录

《董氏奇穴秘要整理》指法:指按、指压或用硬物点按刺激,715分钟。

经验:

木火四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

穴位:

木火一穴—手背食指第二节、三节间横纹正中央处。

木火二穴—手背中指第二节、三节间横纹正中央处。

木火三穴—手背无名指第二、三节间横纹正中央处。

木火四穴—手背小指第二、三节间横纹正中央处。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浅枝、心脏及肝分支神经。

取穴:同穴位。

主治:半身不遂、(木火二穴曾用於治療高棉總統龍諾元帥之半身不遂奇效)腿痛、中風後遺症、草鞋風。三稜針淺刺出血奇效。

针刺法:斜刺,由上往下斜刺十五度,入针一—二分。或以三棱针浅刺出血奇效。

针感:微酸疼痛感。

配穴:本穴为治疗半身不遂特效穴,如配合八关穴效果加倍。临床上应用可任取一穴使用,一般习惯大都取木火二穴下针。左病取右,右病取或。

注意:(一)木火四穴效果迅速,通常下针一次以不超过五分钟为原则。连续取用五日后,限用三分钟。

文献摘录

《董氏奇穴针灸学  木火

手术:皮下针间向(小指方向)横刺。

注意:第一次限用5分钟,5日后限用3分钟,又5日后限用1分钟。时间及次数均不可多用。

说明及发挥:本穴接近中冲穴有强心活血作用,治疗中风后遗症对其它各针有加强作用。单用治中风后下肢无力颇有效,尚能治膝内侧痛及小腿肚酸痛。

《董氏奇穴实用手册·解说及发挥  木火穴》杨维杰医师说本穴接近中冲穴有强心活血作用,中风与风(木)痰(火)关系最密切等理由来解释木火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机制,但若用此理由解释,那用中冲穴岂不更直接?穴名木火就可治木火之病,恐怕也太勉强了。作者认为董公是直观地发现病人本穴乌黑反应点而创用之,其中没有那么多硬凑的道理。胡氏所写的董氏奇穴在手指部分常一穴衍生出多穴,此处的木火穴,原只在中指一穴,胡氏多出食指、、无名指及小指,就成了木火四穴。作者认为董公对扎木火穴一再强调时间及次数不可太多,扎中指一穴都怕太过刺激,怎么会再多扎三指?有人主张若乌黑反应点在何指就扎该指,不无道理,但也不应四指一齐扎。

赖金雄医师说:“本穴为董师赴高棉为朗诺总统治半身不遂时所发现之新穴。当时朗诺总统半身不遂,觉下肢冰冷无力,甚是痛苦,董师诊治时发现本穴呈乌黑反应点,即在穴上扎之,顷刻下肢觉热,而且较有力,朗诺总统赞董师针技之神奇,其私人法籍西医亦对董师之针术敬佩不已。”本穴又可使用在小腿肚胀及曲泉穴附近筋紧,与心膝穴的用法有相符之处;配肺心穴则可治头痛。

作者曾治一年轻女性药品销售业务员,向作者推销药物未成,转而要求为其治疗常年手脚冰冷,而头上烘热的毛病,其心态为试试看而非真心求治。作者不以为忤,诊断为上下气机不交接,乃扎百会穴,太冲穴透涌泉穴上下交征,再加木火穴以为枢纽交通上下气机,仅针治一次,几天后该女性特地来致谢,谓其毛病已不复见,始信中医针灸确有良效。

作者出力、出资、出技术,创设于天津河西医院针灸科的董氏奇穴研究所,多年来应用木火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病患数以千计,配合灵骨穴、大白穴、足三重穴、肾关穴,效果极好。一般先扎木火穴,要求患者活动肢体,尚能走动者则可到处走动,约十分钟后取针再扎其余穴位。韩裔美国跨国电子公司高级主管,到台湾视察业务,忽患腰腿痛,经作者以灵骨穴、大白穴针治一次后即痛苦大减,直呼奇迹。20年后(2004年)又因车祸导致颈部鞭打症,手术后竟致半瘫,特地请作者飞去汉城(首尔)为其治疗,仅扎右侧灵骨、大白及木火穴,针后随即有力气在其屋子行走三四分钟,再呼奇迹一次。

董公原书警告用此穴时间不可长及次数不可多,作者在天津初用木炎穴治一中风后遗症病患,效果虽好,但经数天连续治疗后,病人即觉气虚,验证了董公的警告实有道理。但近代手针较细,刺激小,一般留针十分钟内还可以。

《董氏奇穴秘要整理·第十章》头痛:木火加肺心穴,妇科,富頂,後枝。火主(心脏病引起),天皇,火散,針灵骨立可緩解。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归经:入肝经。

穴性:疏经活络,活血祛瘀。

 在中风后遗症,或半身不遂时,如果本穴上有乌黑色时,下针最为有效。

 

特效配穴:木火四穴為治療半身不遂(特效)穴,如配合八關穴效果加倍。臨床上應用可任取一穴使用,一般習慣大都取木火二穴下針。 

止涎穴@

穴位:手背大拇指第一节中央偏内侧五分,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计有五穴。

解剖:桡骨神经浅枝、眼神经、胃神经。

取穴:手背当大拇指中央线偏内侧五分,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计有五穴。

主治:小孩流口水、中风患者流涎、胃寒胃痛、虚泄、角膜炎、结膜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白内障、迎风流泪、牙痛、肠疝。

针刺法:由内往外斜刺二—三分。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文献摘录

《董氏奇穴针灸学》

说明及发挥:止涎穴位于大指背第一节内侧,计二穴,取穴采三分点法。

本穴治小儿流口水有效,治大人则以水金或水通疗效更佳。盖小儿之流涎多热,大人之流涎多寒

《董氏奇穴实用手册·解说及发挥 指五金、千金穴》本穴贴于骨旁下针,针深一分至二分。

杨维杰医师说:“本穴在肺经上,有补气收摄之效,本穴与制污穴皆有补气收摄之效。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止涎穴):

归经:入肝胃二经。

穴性:扶脾统血,通经活络。

说明:

(一)董公所著之书中只列止涎共二穴,而其穴位取法为大拇指背第一之内侧,中央线内开二分,而根据图示,其穴位近黑白肉交接处,胡师乃将止涎穴位校订为中央内侧五分,并划分为五穴。

(二)董公曾言,每一手指亦同独立成一系统,手背大拇指为一人体全息,根据头部、胸腔、上腹、下腹,即可知道此涎所处之位置,又拇指与第一掌骨,亦成一人体全息,整个拇指代表为头部,而止涎穴所处之位即唾腺分泌之位区。

制污穴@

穴位:手背大拇指第一節正中央下二分半處。

解剖位置:正中神經皮下淺枝、腎神經、脾神經。 

取穴:

制污二穴——手背大拇指第一節正中央處。

制污一穴——制污二穴(手背大拇指第一節正中央)下二分半處。

制污三穴——制污二穴(手背大拇指第一節正中央)上二分半處。

主治:惡性腫瘤、久年惡瘡、癰疽、或惡瘤開刀後刀口流污不止,不收口不結痂者。以三稜針點出黑血立即見效。 

刺針法:斜刺,由下往上刺一~二分。

針感:局部疼痛感。

应用:配外三關穴、止瘤穴治外科腫瘤(效佳)。

文献摘录

《董氏奇穴针灸学》

说明及发挥:制污穴位于大指背中央线上,计三穴,取穴采四分点法。

本穴治疗一切疮疡、刀伤、烫伤或手术后伤口溃疡出水,久不收口,点刺出血,极有效验。余曾治一厨师,不慎切伤食指,历数月而不收口,仅以患侧制污穴点刺二次即见痊愈。

指五經穴@

穴位:手背食指第一節中央偏外側三分,下二分半處。 

解剖:掌指固有神經皮下枝,肺分支神經。

取穴:手背、食指第一節中央偏外側三分,下二分半處。

主治:急慢性腸炎、下腹痛、魚刺鯁喉、肺虛畏冷。

刺針法:直刺一~二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指千金一穴@

穴位:指千金一穴(手背食指第一節中央偏外三分處)下二分半處。 

解剖:掌指固有神經皮下枝,肺分支神經。 

取穴:手背食指第一節中央偏外三分處下二分半。

主治:急慢性腸炎、下腹痛、魚刺鯁喉、肺虛畏冷。 

刺針法:直刺一~二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

指千金二穴@

穴位:指千金一穴(手背食指第一節中央偏外三分處)上二分半處。 

解剖位置:掌指固有神經皮下枝,肺分支神經。 

取穴:手背食指第一節中央偏外三分處上二分半处。

主治:急慢性腸炎、下腹痛、魚刺鯁喉、肺虛畏冷。 

刺針法:直刺一~二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文献摘录

《董氏奇穴针灸学》

说明及发挥:指五金、指千金位于食指背第一节小侧,计二穴,取穴三分点法,下穴为指五金,上穴为指千金。

凡名五金千金者皆能治肠腹喉病,唯手足之五金、千金效皆大于指之五金、千金。

《董氏奇穴实用手册·解说及发挥 指五金、千金穴》

杨维杰医师认为凡名为五金、千金者,皆能治疗肠腹喉病,但手足上的五金、千金效用皆大于指头的五金、千金。作者认为本穴虽说能治鱼刺鲠喉,但鱼刺最好仍由耳鼻喉科医师取出为佳。本穴或能松弛喉咽肌肉,故能治某些核气异物感。

指駟馬穴@

驷马二穴—手背,食指第二节正中央外开三分处。

驷马一穴—驷马二穴下二分半处。

驷马三穴—驷马二穴上二分半处。

解剖:正中神经下浅枝、肺分支神经。

取穴:同穴位。

主治:皮肤病、脸上黑斑、雀斑、鼻炎、耳鸣、中耳炎、胸痛、肋膜炎。

针刺法:直刺一—二分。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文献摘录

《董氏奇穴针灸学》

手术:贴骨旁下针,针深二分至三分。

说明及发挥:指驷马位于食指背第二节小侧,计三穴,取穴采四分点法。

本穴配木穴治疗掌指之皮肤病极特效。

本穴治肩痛效果甚佳。

本穴亦有退乳回奶之功效。

《董氏奇穴实用手册·解说及发挥 指驷马穴》董公曾治一妇人泌乳不退,其子年已12岁,早就不吃奶了,但遍看台北医师,仍无法回奶,董公针刺本穴3次后,竟将12年乳水不退的问题治愈,令人叹为观止。作者按:不回乳的病机应为肺气不足、胃气虚弱,董公认为指驷马为肺分支神经,作用于肺,而肺经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亦关于胃气,董公循此恩维治疗不能回乳竟获大效,可见其订定某某神经作用,并非凭空虚设。杨维杰医师认为本穴配木穴治疗掌指皮肤病极特效,又能治肩痛,效果甚佳。作者因针扎本穴太痛而不喜应用,但段圣德医师反偏爱其在手上便于操作,使用时机比足驷马穴多,治疗鼻炎、流涕、鼻塞均配本穴而获效,与张长安医师用足驷马配本穴治鼻过症如出一辙。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指驷马穴):

归经:入肺经。

穴性:疏风解表,调和气血。

说明:指驷马穴与指五金,指千金在同一条直线上,指五金在食指背第一节,指驷马在第二节,董公原著外开二分,胡著三分,此为两者出入。

经验:驷马穴有手驷马,足驷马穴,两者都入肺经,为调气的主穴,主治疗有关皮肤问题的穴位,对各种皮肤病、青春痘、黑斑有治疗效果。

配穴:

(一)治疗黑斑驷马穴配上三黄,通关、通山,效果佳。

(二)治疗红肿大颗青春痘,可本穴配三重穴。

指腎穴@

穴位:

指肾一穴—手背,无名指第一节正中央外开三分下二分半分处。

指肾二穴—手背,无名指第一节正中央外开三分。

指肾三穴—手背,指肾二穴上二分半分处。

解剖:尺神经、肝副神经、肾副神经、心之神经。

取穴:同穴位。

主治:心脏性气喘、胸痛、肾亏、心脏衰弱、背痛、口干。

针刺法:直刺一—二分。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应用:治胸背痛宜三针同时用;本穴配手心灵穴治心脏麻痹特效;配地宗穴治心脏扩大,心脏积水神效。

文献摘录

《董氏奇穴针灸学》

说明及发挥:指肾穴位于阳掌无名指第一节小指侧,计有三穴,取穴采四分点法。

本穴董师常用治阔背肌(膏肓穴附近)疼痛。

本穴与大腿部位之通肾穴相同,唯效果略小。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指肾穴):

归经:入心肾二经。

穴性:调心气,滋肾阴。

说明:

(一)指肾穴归心肾两经,因此对心肾之疾有效,但治心疾伴有肾机能失调者如肾亏,效果较佳。

(二)董公所著为外开二分处,而胡师书校订为外开三分。

(三)下针时,如能贴骨而下,在疗效上较佳。

健脾一穴@

穴位:手背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偏內側三分處下二分半是穴。 

解剖:掌指側固有神經皮下枝、脾神經、肺分支神經。

取穴:手背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偏內側三分處下二分半是穴。

主治:脾腫大、胰臟炎、臉部腫痒症、青春痘、粉刺、氣喘。

刺針法:直刺二~三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健脾穴配駟馬穴治療皮膚疾病(效佳) 

健脾二穴@

穴位:手背,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偏內側三分處上二分半是穴。。 

解剖位置:掌指側固有神經皮下枝、脾神經、肺分支神經。 

取穴:手背,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偏內側三分處上二分半是穴。。

主治:脾腫大、胰臟炎、臉部腫痒症、青春痘、粉刺、氣喘。

刺針法:直刺二~三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健脾穴配駟馬穴治療皮膚疾病(效佳) 

健脾三穴@

穴位:手背,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偏內側三分處。 

解剖位置:掌指側固有神經皮下枝、脾神經、肺分支神經。 

取穴:手背,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偏內側三分處。

主治:脾腫大、胰臟炎、臉部腫痒症、青春痘、粉刺、氣喘。

刺針法:直刺二~三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健脾穴配駟馬穴治療皮膚疾病(效佳) 

指三重穴@

穴位:

指三重二穴—手背无名指第二节正中央外侧三分。

指三重一穴—在指三重二穴下二分半处。

指三重三穴—在指三重二穴上二分半处。

解剖:尺神经、肝副神经、肾副神经。

取穴:同穴位。

主治:乳臃、乳瘤、乳头肿大、肌肉萎缩、驱风、脸部神经麻痹。

针刺法:斜刺一~二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配肩峰穴治乳癌、乳瘤特效。

文献摘录

《董氏奇穴针灸学》

说明及发挥:指三重位于阳掌无名指第二节小指侧,计有三穴,取穴采四分点法。

本穴功同小腿部位之三重穴,效果稍小。

本穴治偏头痛有显效。

《董氏奇穴秘要整理·第十章》偏头痛:指三重、妇科、六完、三重(特效),四花外點刺(側三里+側下三里加肾关45次,头痛即不复发),九里,耳背點刺加足解穴。

《董氏奇穴秘要整理·第十章》后项痛:指三重加人皇。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指三重穴):

归经:入肝肾二经。

穴性:活血除瘀,疏风消肿。  

说明:董公书中取穴部位为无名指中节中央线名二分,未指明指背,恐为遗漏,今胡师修订为外侧三分,以符董公所传。

区别:

(一)三重穴有二,一为指三重,一为足三重,主治两者类同,而足三重范围更广,在临床上,足三重用得更多,效果较佳。

(二)三重穴与足三关穴皆是治疗肿瘤要穴,而三重穴主治较三关穴多,但专对肿瘤而言,两者可互相轮流使用。

少白穴@

穴位:手背小指第一節與第二節關節橫紋中央偏內側三分處是穴。 

解剖:掌指固有神經皮下枝,腎之神經。 

主治:腰脊椎骨刺、坐骨神經痛、腰痛、痔瘡。 

刺針法:斜刺二~三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珠圓一穴@

穴位:手背拇指第一節與第二節間橫紋兩側。 

解剖:掌指側固有神經皮下枝,肺及腎之神經、眼神經。

取穴:在拇指背第一、二節橫紋內側五分。

主治:青光眼、白內障、角膜炎、結膜炎、弱視。 

刺針法:直刺二~五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珠圓二穴@

穴位:手背拇指第一節與第二節間橫紋兩側。 

解剖:掌指側固有神經皮下枝,肺及腎之神經、眼神經。 

取穴:在拇指背第一、二節橫紋外側五分。

主治:青光眼、白內障、角膜炎、結膜炎、弱視。 

刺針法 :直刺二~五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定喘一穴@

穴位:掌面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外側的下二分半的是穴。 

解剖:掌側指固有神經皮下淺枝、脾之神經、肺分支神經。 

取穴:掌面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外側的下二分半的是穴。

主治:支氣管喘息、脾喘、右心衰竭。 

刺針法:直刺一~二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定喘穴配木炎穴治喘息效佳。 

定喘二穴@

穴位:掌面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外側是穴。 

解剖:掌側指固有神經皮下淺枝、脾之神經、肺分支神經。 

取穴:掌面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外側是穴。

主治:支氣管喘息、脾喘、右心衰竭。 

刺針法:直刺一~二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定喘穴配木炎穴喘息效佳。 

定喘三穴@

穴位:掌面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外側的上二分半是穴。 

解剖位置:掌側指固有神經皮下淺枝、脾之神經、肺分支神經。

取穴:掌面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外側的上二分半是穴。

刺針法:直刺一~二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定喘穴配木炎穴喘息效佳。 

三眼穴之一穴@

穴位:在掌面無名指第一節之外側三分線上。 

解剖:正中神經、掌指側固有神經。

取穴:當掌面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點偏外側三分的下二分半處是穴。

主治:消化不良、胰臟炎、脾臟炎、下痢、胃病嘔吐、失眠症、發燒、功同足三里。

刺針法:直刺半分~一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本穴具有預防疾病、保健及強壯的作用。

治療失眠配鎮靜穴。 

三眼穴之二穴@

穴位:在掌面無名指第一節之外側三分線上。 

解剖:正中神經、掌指側固有神經。 

取穴:當掌面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點偏外側三分處是穴。

主治:消化不良、胰臟炎、脾臟炎、下痢、胃病嘔吐、失眠症、發燒、功同足三里。

刺針法:直刺半分~一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本穴具有預防疾病、保健及強壯的作用。

治療失眠配鎮靜穴。 

三眼穴之三穴@

穴位:在掌面無名指第一節之外側三分線上。 

解剖位置:正中神經、掌指側固有神經。 

取穴:當掌面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點偏外側三分的上二分半處是穴。

主治:消化不良、胰臟炎、脾臟炎、下痢、胃病嘔吐、失眠症、發燒、功同足三里。

劑量:直刺半分~一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本穴具有預防疾病、保健及強壯的作用。

治療失眠配鎮靜穴。 

指三黃穴@

穴位:掌面、大拇指第一节中央线偏内侧三分处。

解剖:掌指固有神经,肝支神经。

取穴:掌面朝上,当大拇指第一节正中央偏内侧三分为中黄穴。

中黄穴下三分为下黄穴。中黄穴上三分为上黄穴。

主治:肝硬化、肝炎、子宫炎、卵巢炎、妇女经痛、两胁痛、下腹痛、肝机能不足引起之疲劳、眼昏、消化不良、脊椎骨膜炎、骨刺。

针刺法:直刺一分—二分。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文献摘录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指三黄穴):

归经:入肝胆经。

穴性:泻肝胆热,疏连下焦,调血室精宫。

说明:(一)再临床上,因指三黄下针较痛,一般都用上三黄穴取代较多。

     (二)董氏奇穴诸多人肝经的穴位,大都可治妇科疾病。

     (三)指三黄穴位的对侧即是妇科穴,所以它们两穴在主治上皆可治妇科上的一些疾病。

火膝穴@

穴位:手背於小指第二、三節橫紋內側端。 

解剖位置:掌指側固有神經、腎之神經。

取穴:手背,當小指第二、三橫紋內側端處是穴。主治:膝蓋內側痛、膝扭傷、眼球痛。 

刺針法:直刺一分。

針感:疼痛感。 

文献摘录

《董氏奇穴针灸学》部位:在小指甲外侧角后二分。

手术:五分针,针一分至二分。

说明及发挥:火膝穴在小肠经上,即少泽穴后一分。

本穴董师用治痰迷心窍之精神病有效。(生气所致)

本穴治肩臂不举,手太阳经疼痛者有殊效。

本穴在小肠井穴附近,亦具开窍作用,心与小肠表里,奇经之督脉与小肠亦相关,因此本穴治疗神志作用极好。(生气所致之疼痛亦有效)

本穴用治变形性膝关节炎亦极有效。

《董氏奇穴实用手册·解说及发挥》董公曾治一妇人,与丈夫争吵,因而出现急性精神分裂症状,董公针双火膝穴,当时吐痰涎两碗余,其病立瘥。本穴治疗肩臂不能举而属心者特效,又治各种急性心痛,翻胃有殊效。陆建中医师19886月治一章姓老师眼球疼痛,检查发觉本穴压痛,乃针之而卓效;又以本穴配门金穴透涌泉穴治眼球压高。穴在小指外侧后二分,与手太阳小肠经的少泽穴毫无二致,小肠与心相表里,穴名火膝穴,董公的思维在此非常清晰。解剖神经也强调是心脏神经,可见其主治都是以心弱为主。而陆医师以之治眼压高、眼球痛,则可视其为小肠经“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经脉循行的主治。

问题

董公原著火膝穴“在小指甲外侧角后二分。见图”而胡师对火膝穴的定位“手背於小指第二、三節橫紋內側端。见图 对后者学习董氏奇穴针灸无法择定。

指胃穴@

穴位:手背於食指第二節內側三分線上。

解剖:掌指側固有神經、肺分支神經、六俯神經。 

取穴:手背朝上,當食指第二節正中央點偏內側三分是指胃二穴。

指胃二穴下二分半處是指胃一穴

指胃二穴上二分半處是指胃三穴

主治:胃炎、胃潰瘍、肺熱咳嗽、肺虛畏令、皮膚病。 

刺針法:直刺一分~二分。

針感:局部酸脹痛感。 

正土穴@

穴位:手背,無名指第二節內側三分線上。 

解剖位置:掌指側固有神經、脾之神經。 

取穴:

正士二穴——當手背無名指第二節中央點內側三分處是穴。

正士一穴——在正士二穴(手背無名指第二節中央點內側三分处)下二分半處是穴。

正士三穴——在正士二穴(手背無名指第二節中央點內側三分处)上二分半處是穴。

主治:腹痛、直腸癌、十二指腸炎、胃炎、嘔吐、胰臟炎、皮膚過敏、氣喘、偏頭痛。 
治療方法: 

刺針法:直刺一分~二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其門、其角、其正三穴為治療腸癌之(特效)穴。加配外三關穴、三重穴效果更為顯著 

正水穴@

穴位:手背,小指第一節正中央及兩側。 

解剖:尺骨神經掌枝,腎之神經。

取穴:

正水二穴——當小指第一節正中央處是穴。

正水一穴——正水二穴(當小指第一節正中央)內側三分處是穴。

正水三穴——正水二穴(當小指第一節正中央)外側三分處是穴。

主治:腰酸痛、背痛、腿骨酸痛、腿外側扭傷、腎盂炎、膀胱炎、尿道炎。

刺針法:斜刺二分。

針感:局部酸痛感。 

应用:正水穴配中白穴使用效果顯著。

水腰穴@

穴位:手背,小指第二節正中央及兩側。 

解剖:尺骨神經掌枝,腎之神經。 

取穴:

水腰二穴——當小指第二節正中央處是穴。

水腰一穴——當小指第二節正中央的內側三分處是穴。

水腰三穴——當小指第二節正中央的外側三分處是穴。

主治:頭昏、偏頭痛、腰痛(特效)、坐骨神經痛、角膜炎、結膜炎、眼壓過高脹痛 
治療方法: 

刺針法:直刺一分~二分。

針感:局部酸痛感。

二角明穴@

穴位:手背中指第一节中央线上。

解剖:正中神经皮下枝、肾神经。

取穴:手背,当中指第一节中央线,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处一穴,六分六处一穴,计有两穴。

主治:腿压太高之胀痛、眉棱骨酸痛、腰痛、闪腰岔气、鼻骨酸痛。

针刺法:由上往下斜刺一—二分。或以三棱针点出血。

针感:局部疼痛感。

文献摘录

《董氏奇穴针灸学》说明及发挥:二角明位于阳掌中指第一节中央线上,计有二穴,取穴采三分点法。

本穴治疗腰痛、闪腰岔气、眉棱骨痛、鼻骨痛(含前额痛),效果显著,针刺时向外沿皮刺。

《董氏奇穴秘要整理·第十章》前额痛:二角明加中白,火菊加火連,水相加中白,五虎四。

《董氏奇穴实用手册·解说及发挥 二角明穴》有人认为:“肺心穴、二角明穴都在一条直线上,中指指背可视为人体背部,木火穴、肺心穴、二角明穴的连线可视为人体的脊椎和人体的督脉,所以肺心穴对项紧痛、颈项骨刺、脊椎骨刺有疗效。”这是全息观的一种,但台湾宋文靖医师则谓百会至后顶对应胸椎的上下段,后顶至强间则应对于腰椎。可见全息对应千百种,仍应以实验有效为准则。如果从董氏奇穴的观点来看,仍应以董公认为此穴有“肾神经”通过,能作用于肾,故治闪腰岔气及肾痛。

二角明穴有两穴,一般采皮下向小指方向横刺二分,共扎两针,但胡文智医师则主张由上往下一针贯两穴。赖金雄医师用本穴治腰眼痛,眉棱骨痛最具特效,又能治肾之募穴京门穴处疼痛,若配中白穴可治前额痛。钟政哲医师曾经在天津治疗一腰痛病人,经扎治多种穴位后仍无效果,最后扎治二角明穴而收到大效,病人多年头痛也因此而愈,甚为神奇国。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  二角明穴):

归经:入肾经。

穴性:疏气化瘀,止痛消胀。

说明:由木火二、肺心穴、二角明穴,一直浅下来,代表人的脊椎骨,亦代表人的督脉,就中指来论二角明所在的部位,就是人腰椎的相应部位,所以二角明可治腰痛、闪腰岔气等。

经验:二角明有两穴,两穴如采一针透穴法下针,疗效较单独取穴好。

配穴:二角明对腰椎骨原因造成的腰痛,较有效,可加配腕顺穴。

三仙一穴@

穴位:手背食指第一節正中央下二分半。 

解剖:正中神經皮下淺枝,肺分支神經。

取穴:手背食指第一節正中央下二分半。

主治:皮膚因挫傷而腫痛、過敏性皮膚炎、疥瘡、濕疹。 

刺針法 :由下往上斜刺一分。 

針感:局部疼痛感。

三仙二穴@

穴位:手背食指第一節中正央處。 

解剖位置:正中神經皮下淺枝,肺分支神經。 

取穴:手背食指第一節中正央處。

主治:皮膚因挫傷而腫痛、過敏性皮膚炎、疥瘡、濕疹。 

刺針法 :由下往上斜刺一分。

針感:局部疼痛感。

三仙三穴@

穴位:手背食指第一節正中央上二分半。 

解剖:正中神經皮下淺枝,肺分支神經。 

取穴:手背食指第一節正中央上二分半。

主治:皮膚因挫傷而腫痛、過敏性皮膚炎、疥瘡、濕疹。 

刺針法 :由下往上斜刺一分。

針感:局部疼痛感。 

胆穴@

穴位:

胆一穴—手背中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五分处。

 胆二穴—手背中指第一节正中央外侧五分处。

解剖:正中神经皮下枝、胆神经、心副神经。

取穴:同穴位。

主治:小儿夜哭、腹胀、腿酸胀、小腿神经痛、头昏、头痛、黄胆病、惊悸。

针刺法:

胆一穴由内向外斜刺二—三分。

胆二穴由外向内斜刺二—三分。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应用:治疗腿胀痛,针下立癒;治疗黄胆病配木黄穴神效。爬山腿酸疼痛可治。

文献摘录

《董氏奇穴针灸学·胆穴说明及发挥:胆穴位于阳掌中指第一节大

侧、小侧中点各一穴,取穴仍采二分点法。

胆穴除治疗小儿夜哭、心惊外,用毫针治疗膝痛亦极特效。

本穴位于中指心经上,治膝痛极效。透过心与胆通,尚能治胆虚之小儿夜哭及心惊。

《最新實用董氏針灸奇穴全集·胆穴膽一穴治療腿脹痛,針下(立癒)。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胆穴):

归经:入心胆经。

穴位:镇定、理气、止痛。

说明:

(一)胆穴主治在董公原著中只列心惊及小儿夜哭,而胡师增列了不少主治内容,将董氏奇穴的要义不藏私的公布了不少资料。

(二)二角明穴治腰椎,而胆穴可配腕顺一穴治腰痛。 

心膝穴@

穴位:

心膝一穴——手背中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內側五分處。 

心膝二穴——手背中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外側五分處。 

解剖位置:正中神經皮下淺枝,心臟分支神經。

取穴:同穴位。

主治:膝蓋痛、肩脾痛、頸項痛、小腿脹痛及酸痛。

劑量:由內向外斜刺二~三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心膝一穴配肩中穴效果更佳。

文献摘录

《董氏奇穴针灸学·心膝穴

说明及发挥:心膝穴位于阳掌中指第二节大侧、小侧之中央各一穴,取穴采二分点法。

本穴位于中指上,治脊柱痛亦有效,治膝无力及变形性膝关节炎疗效极佳

《董氏奇穴实用手册·解说及发挥 心膝穴》:赖金雄医师也主张本穴治脊椎痛、膝无力、膝关节痛及曲泉穴一带疼痛。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心膝穴):

归经:入心经。

穴性:消肿止痛。

应用:两手一并取穴不忌。

配穴:(一)治疗膝盖痛,小腿胀痛可配肩中穴,效果更佳。

   (二)治疗肩胛痛及颈项痛可配偏肩穴,人皇穴。

说明:(一)心膝穴董公所著有别,在其部位上只写中指背,第二节中央两侧未注明尺寸,胡师乃标示出来,其穴位位于内外侧各五分处是穴。

     (二)有时不方便下针时,亦可用指甲掐,效果亦佳。

水源穴@

穴位:手掌,小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分线上。

解剖:尺骨神经皮下浅枝,肾之神经。

取穴:

水源二穴—在小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分处是穴。

水源一穴—在水源二穴下二分处是穴。

水源三穴—在水源二穴上二分处是穴。

主治:手麻、腹痛、颈椎骨骨刺。

针刺法:直刺一分—二分。

针感:局部酸胀感。

文献摘录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水源穴):

归经:入肾经。

穴性:通络止痛。

说明:

(一)水源穴在董公原著中未提出,而由胡师在其著作中,依董公平日所传公开此穴。

(二)水海、水源在同小指面一条线上,同属入肾经,主治骨疾。

配穴:

(一)本穴配中白穴治颈部骨刺。

(二)本穴配肺灵穴治手麻有卓效。

土航一穴

穴位:手掌,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點。 

解剖位置:脾之神經,掌指側固有神經。 

取穴:當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點處是穴。

主治:頭昏、嘔吐、胃脹、氣喘。 

刺針法 :直刺一分~二分。

針感:局部酸痛感。 

土航二穴

穴位:手掌,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點。 

解剖:掌指側固有神經、脾之神經。 

取穴:當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處是穴。

主治:腳麻、小腿外側痛、腹痛、頭昏。

刺針法 :直刺一分~二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土航一、二穴配門金穴治腹痛卓效。 

双喘穴

穴位:掌面,食指第一、二節橫紋兩側。 

解剖:掌指側固有神經、肺之神經。 

主治:氣喘、支氣管炎、肺炎、發高燒。

取穴:

双喘一穴——當食指第一、二節指紋内側盡頭處是穴。

双喘二穴——當食指第一、二節指紋外側盡頭處是穴。

刺針法:直刺一分~二分。以三稜針點刺出血立即見效。

針感:局部脹痛感。

火龍穴@

穴位:掌面,中指第一節中央外側三分線上。 

解剖位置:掌指側固有神經、心之神經。 

取穴:

火龙二穴——当中指第一節中央外側三分線上。

火龙一穴——在火龙二穴(中指第一節正中央外側三分线上)下二分半處是穴。

火龙一穴——在火龙二穴(中指第一節正中央外側三分线上)上二分半處是穴。

主治:心窩痛、心悶、胸痛、背痛、心臟擴大。 

刺針法:直刺一分~三分。

針感:局部酸脹感。 

应用:火龍穴任取一~二穴配心靈一穴、肺靈穴治心絞痛、心臟麻痺有奇效。

七華穴@

穴位:手背食指第一、二節橫紋內側。

解剖:掌指側固有神經、尺骨神經掌枝、五臟神經。 

取穴:

七华一穴——手背食指第一、二節橫紋內側。

七华二穴——手背食指第一、二節橫紋外側。 

七华三穴——手背中指第一、二節橫紋內側。

七华四穴——手背中指第一、二節橫紋外側。

七华五穴——手背無名指第一、二節橫紋內側。 

七华六穴——手背無名指第一、二節橫紋外側。

七华七穴——手背小指第一、二節橫紋外側。

主治:頭痛、頭昏、三叉神經痛、腦鳴、腦脹痛、五臟不安。腦瘤(特效)腦炎。 

刺針法:直刺一分~三分。

針感:局部脹痛感。 

应用:七華穴有提神醒腦之作用、對用腦過度、失眠引起之頭昏、頭脹、頭痛確具(奇效)。

七華穴配少白穴名為八華穴,主治同应用。

肺心穴@

穴位:

肺心一穴—中指背第二节正中央下二分半处。

肺心二穴—中指背第二节正中央处。

肺心三穴—肺心二穴上二分半处。

解剖:正中神经皮下浅枝、心及肺分支神经。

取穴:同穴位。

主治:颈项骨刺、脊椎骨骨刺、项紧痛、肋膜神经痛、胸痛、背痛、大拇指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后脑头痛、小腿痛。

针刺法:由上往下斜刺一—二分。

针感:局部疼痛感。

文献摘录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肺心穴):

归经:入心肺二经。

穴性:宜通气血,通络止痛。

说明:肺心穴、二角明穴,都在一条直线上,中指背可视为人体背部,木火二、肺心穴、二角明的连线可视为人体的脊椎,和人体的督脉,所以肺心穴对项紧痛、颈项骨刺,脊椎骨刺有疗效。

经验:肺心穴共有三穴,可采横刺透穴,一针透三穴,效果佳,亦可用一寸针,由肺心穴透二角明穴。

膝靈穴

穴位:手背,中指指甲內外二側下二分處。

解剖:尺神經、肝副神經、腎副神經、心之神經。

取穴:

膝灵一穴——在中指指甲內側下二分處是穴。

膝灵二穴——在中指指甲外側下二分處是穴。

主治:膝蓋痛、關節炎、心臟性之風濕病、腳趾神經痛。

刺針法:直刺半分。

針感:局部疼痛感。

应用:膝靈穴在臨床上效果優於火膝穴,配肩中穴治療膝蓋風濕關節炎特效)。 

特效配穴_特效權值:90 

指肺穴@

穴位:手背,食指第一節內側三分線上。

解剖位置:掌指側固有神經、肺分支神經。 

取穴:指肺二穴——手背向上,當食指第一節內側三分正中央處是穴。

指肺三穴——指肺二穴上二分半處是穴。

指肺一穴——指肺二穴下二分半處是穴。

主治:皮膚病、小腿痛、咽喉炎、支氣管炎、腰痛、坐骨神經痛。 

刺針法:直刺一分~三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开脾穴@

劑量:直刺一分~二分。

穴位:手掌,中指第三節正中央點。 

解剖:掌指側固有神經,脾之神經。

取穴:手掌向上,當中指第三節正中央點處是穴。

主治:食慾不振,胃口不開、嘔吐、心悶、頭昏。

针刺法:直刺一分—二分。

针感:疼痛感。

文献摘录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开脾穴):

归经:入脾胃二经。

穴性:调理脾胃,宜道中焦。

说明:开脾穴,在董公所著书中未列,此穴由胡师根据董公所传而在其书中提出。

经验:

(一)开脾穴对心胸不开之心闷效果不错。

(二)治疗胃口不开,食欲不振当配合四花上穴。

(三)根据全息律,中指主心、脾,中指亦为独立之一全息律,而开脾穴即位于人体头部口之位置,故能健脾利胃之功。

分水穴@

穴位:手掌,小指第一节外侧三分线上。

解剖:尺骨神经皮下浅枝,肾之神经。

取穴:分水二穴—掌心向上,当小指第一节正中央点(即太阳一穴)偏外侧三分处是穴。

      分水一穴—在分水二穴下二分处是穴。

      分水三穴—在分水二穴上二分处是穴。

主治:肾炎水肿、耳鸣、耳聋、腰脊椎疝板症(骨刺)、腰痛、坐骨神经痛。

针刺法:直刺一分—二分。

针感:疼痛微酸胀感。

文献摘录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分水穴):

归经:入肾经。

穴性:调下焦气,除湿浊,利水消肿。

说明:(一)分水穴位于小指,小指属肾,小指上及小指掌骨上诸多穴位都入肾经,因此在中医上,与肾有关之骨、耳等皆是这一带穴位所主治的范围。

 (二)分水穴为胡师依董公所传而第一次在书中公开提出。

配穴:分水穴甚少单独取穴,可配三海穴、腕顺穴较佳。

水清穴@

穴位:掌面小指第二節正中央外側三分线上。 

解剖:尺骨神經皮下淺枝,腎之神經。 

取穴:

水清二穴——当掌面小指第二節正中央外側三分處是穴。

水清一穴——在水清二穴下二分半處是穴。

水清三穴——在水清二穴上二分半處是穴。

主治:偏頭痛、腰痛、腿痛、睪丸炎、腎炎水腫、尿道炎、膀胱炎。 

刺針法:直刺一分~二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水清穴任取一~二穴配中白穴治偏頭痛、腰痛、腿痛、睪丸炎、腎炎水腫、尿道炎、膀恍炎等症狀效佳。  

水海穴@

穴位:手掌,小指第二節正中央內側三分線上。 

解剖:尺骨神經皮下淺枝,腎之神經。

取穴:

水海二穴——當小指第二節正中央點內側三分處是穴。

水海一穴——在水海二穴下下二分半處是穴。

水海三穴——在水海二穴上二分半處是穴。

主治:項緊痛、背痛、腰痛、坐骨神經痛。 

刺針法:直刺一分~二分。

針感:局部酸脹疼痛感。 

应用:水海穴配腕順一、二穴治腰背酸痛有(卓效)。 

文献摘录

(董氏针灸门户网·董氏穴位详解·水海穴):

归经:入肾经。

穴性:通络止痛。

说明:

(一)水海穴,董公在其著作未列,由胡师依董公平时所传提出。

(二)水海穴,入肾经,但非治肾本脏病症,而是主治背部有关之骨疾,这和中医上肾主骨有关。

配穴:(一)本穴如配腕顺一、二穴,治腰背酸痛,效果更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