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抬起下颏,但不过分 | 齐世明

 老鄧子 2017-11-12

抬起下颏,但不过分,是国人面对世界最适合的角度。




  题目是一句英文的“成语”。提起这个话头,因为前一阵子喜迎国庆连中秋,楼下的社区“联欢”,散会时,“塑料家族”与餐巾纸满地“角逐”,有人叹曰:嗬嗬,同样情状,要在外国,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类似言论,亦时见网上、报端,一言以蔽之曰:国人素质忒差!


  笔者无意顺此“理论”,倒是从此“另一面”发现一个问题。


  念头一动,一波刚熄的网上热议吸引了笔者的视线。巧得很,这是一家纸媒披露纽约时报广场新年倒计时后地面一片狼藉的画面,遂在中国网络上引发了一场讨论。那洋文明达相当高“段位”的“山姆大叔”,竟然也……乱扔垃圾!这似乎让一些同胞又异常兴奋地找到了“自信”……


  读此,笔者的“大脑天空”立刻飘过五个字:外国的月亮。1947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在新生开学典礼上说:“美国的天空比中国蓝,所以美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一言既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遂“谬种流传”。


  面对欧美等发达国家,不止一拨国人发声“慨叹”:那外国的月亮真比中国的圆。当然,中国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足以证明,这是堪称经典的“贻笑万世”的谬论。而今,不再言外国的物质生活如何“漂亮、鲜亮”,则道外国的文明素养、精神生活如何“高大上”。这种以“洋”划线,凡“洋”即标尺,作为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现象,其背后,怎么看都晃着《法门寺》中贾桂的影子——赐坐于他,却说“奴才站惯了”,不敢坐。其实,长期站着,他已经“不会坐”了。



  此际,我诵一句:抬起下颏,但不过分,与泱泱同胞共勉,并以为这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国民应有的自尊,也是一个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奋然前行的民族应有的自信。


  抬起下颏,但不过分,是国人面对世界最适合的角度。


  一个人低惯了头,长此以往,没有错也会油然觉得自己有错。那种自卑的姿态,似乎永远在领悟被批评的必要,似乎永远在研究别人留下的脚印。一个人总是采取仰望的姿势,目光便不断去追逐新的高度,不会注意脚下丰厚的黑土地了,结果呢,要跌跤的。


  是故,你不必因为祖奶奶“三寸金莲”百年而自惭,也不要因为“西点军校学雷锋”系“愚人节消息”而自讽,更不可一说学习西方先进,就筷子易为刀叉地自轻。


  同理,也不要因美国名家奥戴德·申卡尔放言“21世纪是中国世纪”便自大,更不可因被西方大报忽悠“五年后中国将成世界第一,引领世界”便自傲,也不必因凡来宾皆盛赞我们经济创连年高速度增长“奇迹”便自狂。



  纠其实,论“时令”,欧美都有风雪夜,非洲亦有月圆时;说“人性”,各国都有“黛玉、宝钗”,也都有“薛蟠、焦大”……我们断不可凡“洋”即标尺,不要动辄美国如何如何,不以“太空中可以看见万里长城”的传闻便欢欣雀跃,亦不以披萨大卖便将天南地北的馅饼、小笼包店皆“易帜”……


  俯仰间显自尊,我们应取的态度就是充满自信地挺立在自己广袤的土地上,对外不卑不亢,令己庄敬日强(语出《礼记·表记》“君子庄敬日强”),即以庄严持重的态度,谋求日渐笃实,自立自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