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出师表练习题及答案
2017-11-12 | 阅:  转:  |  分享 
  
《出师表》练习题及答案

一、解释加点的词。

益州疲弊:人力物力缺乏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时

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若有作奸犯科:奸邪的事;科条法令

优劣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衰败,覆没

愿陛下亲之信之:亲近;信任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后值倾覆:兵败深入不毛:不长庄稼的地方,指荒凉的地方

庶竭驽钝:竭尽;喻平庸的才能攘除奸凶:铲除;奸邪凶恶的人

临表涕零:落下眼泪恢弘志士之气:扩大,发扬

不宜妄自菲薄:随意看轻自己?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陟罚臧否:奖惩功过,好坏必能裨补阙漏:补救;缺点;疏漏的地方

晓畅军事:通晓臣本布衣:平民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此;给予猥自枉屈:降低身份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以彰其咎:表明;过失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询问;正言

二、填空。

1、表,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课文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3、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③亲贤远佞表达了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4、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可概括的六个字:报先帝、忠陛下。

5、文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亲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苟全性命……于诸侯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危难之间

6、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7、文中的成语有: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计日可待、斟酌损益、亲贤远佞、引喻失义等。

8、能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封阵、三气周瑜等。

9.作者在本篇所表达的思想可用“报先帝_、忠陛下_”六个字来概括。

10._“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__”一句,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中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愿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11.表中着重回顾了__“三顾茅庐”、和“临崩寄大事”_两件大事,表达了诸葛亮的“北定中原”坚强意志和_受恩感激_之情。

12.作者写这篇表的用意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13.表中13次提到先帝,作用是:_勉励后主刘禅要完成先帝未竟大业。

三、阅读理解。(一)第1段

1、作者提出不利的客观条件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答:“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目的是使刘禅认识到决定存亡的危急形势,希望刘禅思危。

2、作者提出有利的主观条件的目的又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

答:“侍卫之臣……欲报之于陛下也”。目的是使刘禅认识到客观形势固然堪忧,但希望犹存。

3、作者为什么要先分析当前形势?

答:使刘禅认识到形势危急但希望犹存,进而启发他采取有利于兴复汉室的政策,为提出建议做准备。

4、作者在这段向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

答:广开言路。(开张圣听)

5、这段中包含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后果又是什么?

答:成语:妄自菲薄。意思:过分地看轻自己。后果:以塞忠谏之路也。

(二)第2段

1、这段作者提出了什么建议?答:严明赏罚。

具体做法是什么?答: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三)第3-5段

1、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推贤了哪些贤臣?目的是什么?

答:1)宫中:推荐良实,志虑忠纯的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2)营中:推荐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将军向宠。

3)其他:推荐贞良死节之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

目的是消除北伐后顾之忧,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

2、作者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历史,并引先帝故事,意在说明什么?

答:总结两汉历史兴衰的经验教训,说明“亲小人”必将导致亡国。

3、作者在这段向后主又提出了什么建议?三条建议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答:亲贤远佞。其中“亲贤远佞”是建议的核心。因为做不到这一点,一、二条建议就无法落实。文中“荐贤”等皆在于此。

(四)第6段1、这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答: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明作者:

答:无意于功名利禄,甘于淡泊的生活。

3、这段回顾了两件事,即:三顾茅庐和临危受命。作者回顾这两件事的用意是答:1)表达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

2)告戒刘禅要学习父亲礼贤下士,任人唯贤。

3)告戒刘禅创业艰难,守业不易。

4、这段中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答:成语:三顾茅庐。意思:现在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5、这段中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五)第7段

1、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答:工作: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安定了后方,做好战备。)

目的: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指什么?

答:白帝城托孤、兴复汉室。

3、从这段中选出六个字,概括诸葛亮在本文中的感情。

答:报先帝,忠陛下。

4、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出师的决心的?

答:1)以出师为己任。“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定下军令状。“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六)第8段

1、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对贤臣:“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要有“兴德之言”。

对后主:“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2、诸葛亮写本文表达了对后主刘禅怎样的希望和感情?

答:希望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

表达了效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3、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4、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答:受恩感激,“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勉励后主刘禅要完成先帝未竟大业。

5、谈谈亲贤远佞在当今的现实意义。

答:例: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有亲近贤人,才能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也只有疏远小人,才能避免他们的不良影响。“孟母择邻”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亲贤远佞无论对于领导干部还是平民百姓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献花(0)
+1
(本文系ccy76123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