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唧唧堂:你为什么写不出好的研究计划(一):10大症状和时间管理

 徒步者的收藏 2017-11-12

picture from Internet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有间学堂

作者| TUTOR X审校编辑|Runsong


本文作者Tutor X 系管理会计以及组织变革研究领域的大学教师,现居日本。文章排版系有间学堂负责人。有间学堂是一家专注辅导指导赴日硕博课程留学入学考试的升学塾。


你写研究计划书吗?你写研究计划书会遇到障碍吗?Tutor X 老师这次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他将撰写系列文章,分享如何才能写出一个好的研究计划!


首先请你来看以下10大症状,如果其中有3条以上被说中,相信这个连载多少对你有点用,如果一条都没中,那么恭喜你,相信你的研究计划书写作不会碰到很大的麻烦。

症状1:打算写研究计划书,但是对着电脑(空白的word文档)发呆一周,依然效率低下,什么实质的都没写出来(其中,已经有过出愿经验的,最后踩着截止日期结束前几小时出愿)。

症状2:拖延症严重,知道研究计划书对于考学的重要性,但是怎么都提不起写作的精神,经常熬夜赶稿子,然后陷入越不写就越怨恨自己,越焦虑的心理状态。

症状3:平均3周换一个主题,每次看了一篇其他人的论文总是觉得是个好主题,自己真的开始写了又觉得这个主题没东西可写。

症状4:要说3句话以上才能把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讲清楚。

症状5:与症状4相反,一个人空想,从来不对别人(哪怕是语言学校的同桌或者是室友)阐述自己的研究思路。

症状6:收集了一大堆先行研究(论文),但是发现看的速度很慢,研究计划书到头来一点都没进展;或者反过来,对于自己要做的主题,找不到30篇以上的论文,基本都在照抄教科书的内容.

症状7:自己写出来的内容,自己看着都觉得质量低下,但是对于修改,无从下手。

症状8:参考文献列表格式没有一个可以参考的模板(自己流),并且初稿写作以后不确认出愿学校规定的排版格式。

症状9:初稿写作以后,反复阅读修改的时间少于30天。

症状10:已经大学院考试面试过一次(无论合格与否)的情况下,即便在面试的时候被问到研究计划书的内容,但是对于修改无从下手,内容不变出了下一个(或者是好多个学校)。

虽然每个同学的目标和所处的阶段不同,但你是不是感觉症状基本都被Tutor X戳中或者感觉即将被预言中?如果是如此,那相信这个连载系列,可以多少成为你克服研究计划书写作的好伙伴。




本回我们先针对症状1和症状2进行讲解。这两个症状都是研究计划毫无进展的典型,因此结合讲解。这两个症状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把研究计划书的写作,分为可以在零碎时间完成的体力活,和需要集中时间完成的脑力劳动。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很好的进行时间规划,没有给每个时间节点设置目标。

Tutor以下来稍微详细地解说一下:

首先,研究计划书从最初的什么思路到没有,到最终以优秀内容的状态出愿,是一系列工作活动形成的,并不像大家想的是那么一气呵成的工作。

其次,大致计算出你距离出愿,可以用的小时数(最好精确到小时),在这个计算出的小时数上,大致计算出你花费在研究计划写作上的小时数,这个小时数可以是你的预测时间。

好了,你是不是已经计算出一个小时数了,那么来看下图:



再次,上图是Tutor X建议的研究计划书写作的一系列作业活动,也就是说,我们拆解了研究计划书的写作工作。图中的每个活动下都有一个百分比数字,这个百分比是你在上一步中计算出的研究计划写作总工作量小时数下的时间分配,你可以自己稍微规划计算一下。如果你发现每个工作活动分配下来时间不够,你可以进行调节,这样你的考试总时间规划也要相应的重新调节。

最后,在以上一系列工作活动的总时间,其中有起码4分之一的时间,是不需要很大量的脑力劳动,这些相对来说不太动脑的体力活,我们用粗体下划线来标注。当然,一定的语言能力是需要的,因此,时间分配(进行多线程/多项目的同时进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篇幅原因,我们将在之后的连载中详细讲解各项工作活动内容,因此这回连载我们不详细展开。


里想传达给大家的3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是:

1.研究计划书要达到最终完成,大致可以拆解为上图的几个工作内容,并且根据你的备考总时间来进行规划;

2.每个工作内容,是有一个时间分配的;

3.其中有大约4分之一的时间,是不用你怎么动脑,只需要用体力(包括语言能力)的。


回到症状1和症状2,这里要强调的就是,如果你一头雾水,Tutor X建议你不要浪费时间,先做相对不用怎么动脑的工作。我们对于划线部分做个说明:

即便你对着屏幕发呆,假设你什么都写不出,把目标出愿的学校的研究计划规定格式(如果还没放最新年度的,可以参考过去格式)入手以后,最起码,把“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参考文献”等等小标题根据格式要求无脑输入总是可以的吧?有的同学说学校的研究计划格式自由(其实这个很少,学校多少都有自己要求的文档排版格式),那找到一个正规的投稿期刊格式,作为参考标准,也是可以的。另外补充一下,检查一下有没有字体统一,有没有出现中文字体,这也是这个工作中很重要的作业活动。

总而言之,书面格式排版的那个13%所花费的时间,你是可以起码在大脑空白的时候,先处理掉大约5%(包括对于格式的熟悉)。不要小看这5%,就是这样点点滴滴的时间管理,为你节约出来大量的复习其他内容的时间,也为你的休息做出了保证。当然了,已经开始写作的同学,更加可以贯彻这一点。

在初期阶段熟悉排版格式以后,初期通读教科书其实也是无脑劳动,不要误会Tutor X认为教科书没用。Tutor X的意思是,初期通读教科书,未必需要每天集中几个小时在大脑最清醒的时候看,平时零碎的时间就可以,毕竟只是通读,只要知道大概有哪些章节,每个章节有些什么内容就行。至于为何通读教科书,和研究计划有何关联,不是我们今天专栏的主题,我们以后详细讲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