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话修复』付融冰:大型城市重金属污染的城市化特征及防治

 tiansenlin 2017-11-13

付融冰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生导师。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15项;获得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付融冰博士主要从事重金属污染防治、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水污染控制技术等研究与应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项目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和参与世博科技专项、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市环境保护重大项目、世界银行项目及其他各类项目20余项。为主承担了上海世博会园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获得“世博科技保障先进个人”称号。


中国生态修复网近期就大型城市重金属污染的城市化特征及防治采访了付融冰老师。


城市重金属污染防治与地域辽阔的省市还是有明显不同的。我认为大型城市重金属污染体现了典型的城市化特征。以河口海岸型大城市为例,它们往往是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高度发达的典型代表,悠久的工业史、不断调整的产业结构、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密集的人群活动、特殊的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使得这样的城市重金属污染有别于其他省份,体现出了城市特有的污染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长期的工业化过程造成了较为复杂的重金属污染局面。工业历史悠久,新旧经济交错,涉及重金属污染的行业和企业较多,布局较散,治污能力参差不齐;长期大量消耗煤炭及垃圾焚烧也会造成环境背景中典型重金属的积累;这些都会造成较为复杂的重金属污染局面。(2)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加剧了重金属污染格局的复杂性。工业布局调整较大,用地功能变迁较快,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原有的重金属污染格局随着城市化的进展进一步复杂化,城市化造成的含重金属的典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问题也会突出。(3)现代都市农业使农业生产面临多源的重金属污染威胁。大型城市的农业日趋向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都市农业生产将会面临多源污染威胁。(4)河口海岸型城市区域特征增加了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敏感性。重金属外源输入和内源输出相交织,增加了污染程度和防治难度;重金属在城市水-沉积物中的归趋效应会影响城市水生态环境。(5)大城市人群密集,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具有高/低剂量、长暴露和外源性、突发性并存的风险特点。本地重金属污染浓度高/低、分布广,对人体健康具有高/低剂量、长暴露的特点;地处流域下游,跨界交流频繁,外源输入突发性风险较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