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说到李存勖奔袭大梁,以朱友贞自杀宣告后梁灭亡而终,咱们这篇接着说。 李存勖终于亲手将刀插进了后梁的心脏,他方才擦掉身上猩红的血,这会儿抬头便看到了大梁金碧辉煌的皇宫。在那么一瞬间,李存勖恍惚了,似乎金色和血色竟然没有差异? 图片摘自网络 初出太原、歼灭桀燕、收服镇定、北御契丹,15年,打了15年的仗,这天下终究还是姓了李! 志得意满的李存勖飞速奔进皇宫,他要拿到朱友贞的人头,这样才能让他安心,顺带也好让宫中之人识得他们的新皇。与李存勖想象中有所不同的是,宫中的人没有一丝慌乱,他们的脸上更加没有亡国奴的悲凉,反而像是在迎接他。 很正常,后唐灭亡的时候也是如此。大家只是混口饭吃,您别当真,我们也好过活。他们在李存勖进宫前的一段时间早就将地板上的血迹擦干净,连那帮大臣都急着跪拜新皇,他们没有必要以身死国。 确定自己的皇位稳固后,李存勖开始进行清算。他没有杀太多的后梁大臣,仅仅将赵、张兄弟及其族人斩首,理由是他们祸乱朝纲。这也说的过去,通过诛杀前朝奸臣以凝聚人心算是屡见不鲜的招数。而有两个人他是必须杀的,主观意识上的非杀不可。 敬翔从李存勖进建国门开始就准备以死殉国,他对自己的“罪孽”十分清楚——辅佐朱温夺篡大唐天下。仅凭这一条,李存勖将他千刀万剐毫不为过。敬翔当了一辈子的谋士,这最后一刻他还是算对了。况且朱氏有恩与他,他知道晚节不保是什么意思。 图片摘自网络 同为朱温左膀右臂的李振没有那么高觉悟,他喜滋滋的投降了。当然他是找过敬翔的,他想拉着敬翔一块儿投降,但是敬翔没有同意。在李振入宫朝见新君后,敬翔在家自己上吊而死,没过多久李振被拉到菜市场砍了。 该封的封,该杀的杀,处理完这些李存勖才有功夫来端详他的庞大的帝国:一个北至幽燕、西接秦陇、南有荆襄、东入海滨的大帝国。 自唐朝末年诸侯们分疆裂土以来,后唐是第一个疆域如此广的政权,人们仿佛在李存勖身上看到了大唐中兴的希望。 所以接下来理想的故事情节应该是李存勖继续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最后一一灭亡几家诸侯统一天下,而李存勖也将成为中国历史上雄才大略的帝王之一。 好了,淡扯完了,我们来说不扯淡的。 图片摘自网络 咱们知道李存勖这么多年做的三件大事(灭燕、收拾契丹以及灭梁)是李克用临死之前交代他的,算得上是李克用的遗愿。李存勖背负着父亲的雄心大志奋斗了这么多年,现在几件事都完成了,他似乎失去了方向。 温软的龙床让他忘记了马背上的颠簸,锦衣玉食让他厌倦了风餐露宿,至于统一天下复兴唐室,早已遥遥无期。 想来也在情理之中,好日子总比苦日子舒服。 我翻了几天书,本来是想写写李存勖当皇帝后怎么治理国家,毕竟他也做了4年的皇帝,要是直接把这4年跳过去到李嗣源也太草率了。但是抱歉,新旧史、《资治通鉴》,包括一些比较偏的书对于李存勖当皇帝的这4年的描写基本上大同小异,总结出来就是三个字:不操心。 你要说李存勖在治国方面是个废物或者说是个残暴荒淫的君王,那是不确切的,因为我们熟知的李存勖不是这样的人。反过来他也不是知人善任、从谏如流的明君,因为我们熟知的李存勖也不是这样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