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弃疾九问月亮,差一点悟出天文规律,领先哥白尼几百年

 若如初见书馆 2017-11-13

文学艺术的创作离不开想象力,对于那亘古长存、阴晴圆缺的月亮,诗人们都大胆发问,如李白的“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屈原在《天问》中更是一口气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直到现在也没人能完全答得出。这一百七十多个问题涵盖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领域,体现了屈原的求索精神。

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在一次中秋赏月时,望着那皎洁如玉的月亮,也不禁脑洞大开,一连提出了九个问题,还给出了自己的猜想:

辛弃疾九问月亮,差一点悟出天文规律,领先哥白尼几百年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沈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这是一首非常特别的词,它首先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之前有待月,而无送月,主题创新;其次,他致敬屈原《天问》的写法,一共提出了九个问题,想象奇特。

“可怜”两句:一问。天色将晓,月亮悠悠西行,将行向何处?“是别有”三句:二问。难道西方尽头别有人间,月亮从这边冉冉西落,又从那边缓缓东升?

辛弃疾九问月亮,差一点悟出天文规律,领先哥白尼几百年

“是天外”三句:三问。太空浩渺,月亮运行是否凭借浩荡秋风?“飞镜”句:四问。月亮如飞镜无根,是谁用绳索将它悬系太空?

“嫦娥”句:五问。月中嫦娥千秋不嫁,又是谁将她留下?“谓经”两句:六问。听说月亮西经海底而重返于人间东方,究竟是真是假?

“怕万里”三句:七问。如果月亮真的经过海底,那月亮行经海底时,月中的玉殿琼楼怎不为恣意纵横的万里长鲸冲破撞坏?

辛弃疾九问月亮,差一点悟出天文规律,领先哥白尼几百年

“虾蟆”两句:八问。若言月中虾蟆会自己游水,那玉兔何以能在水中自由沉浮?“若道”两句:九问。如果说月亮一切安然无恙,则何以一轮圆月渐渐变作一弯银钩?

在这九问中,以第二问最为接近天文规律,辛弃疾隐隐猜到月亮可能是绕着地球旋转,这里月亮落下了,地球的那一端可能还是刚刚看见月亮出来。

可惜的是,辛弃疾不是科学家,也没有顺着自己的思路做科学论证,否则的话,他就是提出月亮绕地球旋转的第一人,比西方的哥白尼还要早三、四百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