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海旅游项目的常规出路 ——重新定义花海旅游(八)

 花海人 2017-11-13

 

得出这个结论我就等着被大家的口水淹死吧,花了整整2个月,居然告诉朋友们花海旅游就是一个最普通的物种。为什么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告知大家一句废话“做好花海旅游就是做好常规服务业”。这也回应了我开始的第一篇文章“撕开花海旅游‘火爆’的层层虚伪面纱”,之所以说“层层”,之所以说“虚伪”的谜底今天我也为大家解开。大家幻想的风华绝代原来最多不过是小家碧玉。社会的障眼法不只出现在我们这个行业,但是它让你们拼命地幻想,我也没有办法一开始就提出这样不起眼的观点,因为观点不但不起眼而且踩你们的面子。“皇帝的新装”里皇帝就是没穿衣服,很容易就可以指出的一个多么简单的事实啊!谁让我废了这么大得劲呢?

  

一、面对花海旅游综合项目,不同的人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有些背景是相通的:

(一)、被观念误导。

 觉得简单,认为比农业难得多的地产,工厂,娱乐业等都干过,涉农业的花海旅游更不在话下。认为花海旅游都是简单的事,这是轻敌也是最危险的开端。农林业如果真的简单就不会有“三农问题”,也不会有连续十几年的中央1号文件的反复强调。若有解决此问题的高招,必定长期出入中南海。

(二)、受政策和政府的“激励”的诱导。

 在当地有一定的关系网和财力基础,受政策诱导走上花海旅游之路。开始做的时候还游刃有余,这两年受“政策风气”影响一落千丈,特别是已经初具吃住行游购娱功能的观光综合项目所受影响更大。全国一片哀鸿遍野,即便是省农业、林业等的龙头企业。

(三)、被情怀、面子绑架。

中国人的庄园主、田园主梦,做个农庄,搞个庄园,很有面子还能融通各种资源,还能赚钱盈利,何乐而不为?

 
  

二、花海旅游业的突破点在服务业。

(一)、我理解的“花海旅游”本质。农林提供的是极其符合政策的场所,花海旅游是打通场所与服务业的通道。

简单地表述:在农林性质为主的地盘上通过种植花海做旅游服务业(吃住行游购娱);

通俗地讲:在以极底的成本拿到的土地上“玩”。

(二)、第一产是农业,第三产是服务业,加上第二产的农林产品加工,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一二三产融合”项目。

(三)、花海旅游是平台(详见“平台”栏)。在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背景中,农林本身很难盈利,它的本质和责任是平台而已。这一点不认识清楚,后面的路几乎都是灾难。

 解决花海旅游问题的关键不在农林本身,不在花海旅游本身,观光打通一产三产的通道,可以串联、并联众多服务业项目。那么基于农林基础的服务业到底该怎么做,怎么寻找突破口呢?陌生而新兴的系列问题被还原成了“服务”这个常识问题,而常识问题的答案我们早就知道了,并且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欣欣向荣。在另一片“规划乱象”主题的文章里,我也用同样的思维方式作出了另一个恶心的结论:“既然拨开针对花海旅游的规划设计的迷雾看到了‘简单’二字。那么,‘规划难题’这个概念就是个伪概念,是‘题’而已,或者连‘题’都不值得提了。”大家都还记得吧

 

给大家做一下第一期总结:本期共计8篇文章,梳理出如下观点:

1、花海旅游项目火爆的原因是交通、新传媒、政策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等的综合效应,并非花海美景本身有什么特别之处;

2、花海旅游一将难求有多方因素造成的,而且困难从本层面难以解决,必须创新才能轻而易举解决;

3、花海旅游的规划设计有其特点,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简单”;                              

4、根据花海旅游项目的低温、中温、高温天生条件决策不同的发展策略;

5、花海旅游发展过程中,认识科学的发展节奏,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

其中核心观点有:

1、花海旅游只适合做平台;

2、花海旅游的风险特点是“木盘风险”;

3、花海旅游不是风华绝代,出路的基石在于做好常规服务业。

  

1.洋洋洒洒用了8篇文章,陆续推了两个月,得出的结果竟然是“常规服务业”,不仅让人虚惊一场,有点不大相信。回顾这8篇文章从“火因”分析,到“平台观念”,指出平台上的系统风险,有人才风险、规划风险及风险特点,后续的发展阶段,还有存在的类型,最后找到了出路——服务业,全面无遗漏,严密成体系。

2.这8篇文章是作者十多年的理论及实践经验总结,试图用最原始、最简单的方式打开花海旅游这个“最宏观”的事情。迄今为止,在行业内没有人这样做,或许是不想这样做,或许是没有能力这样做。作者用最通俗的、最实在的语言解开了花海旅游的层层“虚伪”面纱,还原这个行业最真实的姿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