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区自然流水生态草鱼养殖技术

 乡村守望 2017-11-13


 

      山区“鱼窝”养鱼是指利用山间溪流或小河作为养殖水源,在山间溪流或小河边根据地形建设几十到几百平方米面积不等的坑塘进行养鱼。在健康养殖已成为现代水产养殖业主流的今天,我们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降低养殖成本为目的,从2013年2月起,着手在山坡上种草来进行“鱼窝”健康养殖草鱼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建造“鱼窝”
  “鱼窝”建造要因地制宜,选择在引水方便、水量充沛、流量稳定、地形倾斜、有落差和注排水方便之处,利用山间溪流或小河边的空闲地筑池,池深一般在1.5~2.5m,可充分利用地形建成方形、圆形均可,塘埂用卵石或石块砌成、用水泥混凝土勾缝,塘壁适当要高些,以防洪水冲进塘内和鱼跳出塘外。注排孔口的相对位置宜选择在有利池水交换处,其大小一般是100~200mm,并设有拦鱼栅。
  1.2 种草
  开春后,在“鱼窝”附近坡地进行种草,种植草类为“桂牧一号”象草,种植面积是池塘面积的3倍左右。
  1.3 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前10d左右,须用石灰水对养殖鱼塘进行清洗消毒。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大、规格齐、体质好,这是因为大规格的鱼种适应力强、生长速度快,并且当年可上市,因此应选用体重100~250g的鱼种为宜。鱼种过小当年不能上市,鱼种过大鱼种成本高且运输不方便;放养的品种主要以草鱼为主,搭配少量的鲤鱼、鲢鱼、鳙鱼等。鱼种放养前用聚维酮碘浸洗消毒。鱼种放养时间、规格和数量见表1。
  表1 鱼种放养情况
  1.4 管理
  1.4.1 投喂
  完全依靠人工投喂,一般以青饲料为主搭配少量的全价颗粒饲料,青饲料主要是种植的象草。青料每天按体重的5%~8%投喂,投饲量以当天吃完为好。在7~10月,每天傍晚用颗粒饲料补充投喂1次,投喂量占鱼体重1%。
  1.4.2 水质管理
  进排水系统流水池应尽量做到交换量大而流速小,这样有利于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又不会使鱼因水量大而导致能量消耗。进水应从鱼池上部流入,排水孔应设在鱼池最低处。在早春期,鱼种投放不久,可少注水、少排水;在高温酷暑季节,水温在30℃以上,尤其在7~10月,要加大水的交换量,有利于鱼的生长。
  1.4.3 日常管理
  每天早中晚巡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汛期发洪水时,会有大量泥土流入,影响鱼的呼吸和摄食,此外其他脏物也多,易阻塞拦污栅和拦鱼栅,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将注水量尽量调小,以鱼不严重浮头为度,并停止投饲,待水质基本好转时,用石灰水消毒后,再恢复正常注水量和投饲;每日要清除杂草残饵,约半个月清池1次,把池底杂质去掉。同时,要做好防洪、防堵、防逃、防偷、防病和养殖生产记录工作。
  1.4.4 病害防治
  鱼种放养前用聚维酮碘浸洗消毒,草鱼要及时注射“三联疫苗”,在养殖过程中,每2个星期左右或洪水过后用石灰水消毒1次。
  2 结果
  2.1 收获情况
  采取轮捕方式,收获情况见表2。
  表2 各种鱼收获情况
  2.2 饵料系数
  根据记录统计,共投入全价颗粒饲料2200㎏,青饲料66 247㎏,草鱼产量4716㎏,除去草鱼鱼种重量净产4416㎏,全价颗粒饲料饵料系数为0.5,青饲料饵料系数为15。草鱼占总产量的89%。
  2.3 经济效益
  根据记录统计,总成本为36 487元,其中鱼种费6750元,全价颗粒饲料费7040元,土地租金、草种和肥料3527元,人工、电费19 170元;总收入62 206元,利润25 719元,平均利润10 287.6元/667㎡。
  3 经验总结
  (1)“鱼窝”养鱼,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只要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与鱼的吃饱度,适时用生石灰消毒防病,调控好进水度,可达到防止鱼病发生的效果。
  (2)由于“鱼窝”养殖水质好,养殖的草鱼以青饲料为主,商品鱼的口感比其他方式养殖的商品鱼鲜香,其外观光亮鲜艳、背部溜黑、肚皮亮白,所以,有一定规模的地方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提高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3)在养殖过程中,适时或洪水过后用生石灰水进行消毒,这是最环保,对鱼病防治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4)“鱼窝”养殖要以草鱼为主,充分利用周边的土地来种草养殖,这样可大大降低养殖成本和提高商品鱼的品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