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社会演进机理及特征研究——笔记

 许永硕 2017-11-13

在11月10日举办的中国物联网大会上,中国电子学会研究咨询中心主任、中国科协智能社会研究所所长助理李颋从智慧社会维度,研究物联网对社会的影响,其演讲《智慧社会演进机理及特征研究》的很多方面,笔者也曾经思考过,结论有很多方面是一致的,但对于变革阶段的划分,还是有些差异。

不过无论怎样,物联网必将引发社会、经济的重大变革。

信息技术革命的创新思路

李老师将社会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智慧社会。并以此为主线贯穿演讲。

但是我认为农业、工业与信息、智慧不在一个维度上,农业、工业应该与服务对应。信息是技术维度,智慧是特点维度。信息与智慧还是服务业的载体,所以笔者将社会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服务业社会。

看这张图,信息社会主要还是解决服务业的问题。

网络——服务,智能协同适配提高物联网服务能力。

面向服务的智能化信息系统,还是解决服务的问题。

面向智慧信息服务的物联网3S体系

3S指的什么?智慧服务空间(Smart Service Space);智慧服务平台(Smart Service Store)和智慧服务系统(Smart Service System)。

既然所有的趋势都指向Smart Service,不清楚为什么李老师不进一步提出服务社会?

以下观点摘自李老师PPT

  1. 在人机物融合和万物互联的趋势下,泛在、群智、和易扩展是智慧社会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方向。信息空间、人与社会、物理空间加速融合,人机物呈现高度融合的发展趋势,社会正进入万物互联、虚实结合、开放共享的智慧时代,新一代智能技术持续推进全社会产业再造和转型,对基础设施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2. 社会生产活动的大数据逐渐丰富,从大数据中挖掘价值成为智慧社会发展的新型生产方式。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普及,智能终端和传感器的泛在,人机物的深入融合,使社会生产、生活、服务产生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新摩尔定律认为,人类有史以来的数据总量,每18个月会翻一番,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44万亿GB。

  3. 融合共享将成为新的行业分工方式,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和微经济构成智慧经济的三位一体的形态。随着供给型经济向需求型经济的转变,生产要素,产品,产业之间不断跨界,为满足需求而进行的融合成为更高层次的行业分工方式。同时,资源和技能的拥有权逐渐弱化,使用权得到更多的重视,社会跨界开始进入共享时代,生产方式的理念从独享占有,向共享使用转变。(许永硕注,这点非常赞同,在《服务业革命开启服务业文明》一书中,介绍社会主要矛盾将从生产力的不足,转变为资源使用效率,共享经济是效率最高的方式。而服务业文明时代,人类会摆脱物权的限制,也和李老师不谋而合。)

  4. 核心竞争力要素构成呈现智能化升级,智慧经济主导权之争正由物理世界向虚拟空间转移。在智慧社会,通过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正在形成数字化的虚拟信息空间,未来国家之间的智慧经济主导权之争正在由以往的土地、人力、机械等转变到对智能技术形成的虚拟空间的争夺,由物质和信息的混杂竞争模式,进入到纯粹的信息竞争模式。(许永硕注:还是认为人类社会不能脱离物质,我支持物质和信息的混杂竞争模式,不过信息在竞争中的地位不断增强)。

  5. 智慧驱动型企业将引领产业变革,数据、算法和产品的融合会引领新的商业模式。在缔造新产业的同时,智能技术革命也带来商业模式的变化。智慧驱动型企业通过收集和分析处理庞大而复杂的生产数据和用户数据,对传统的生产和营销模式进行业务和流程创新。数据、算法和产品三位一体构成了智慧驱动型企业发展的基石,形成了用户体验实时智能化提升的反馈闭环。(许永硕注:其实智慧驱动型企业是这一轮变革中工具提供商,在工具变革过程中,工具提供商都存在大机会。)

  6. 个性化、异质性的服务需求大量涌现,生产组织方式的重心由供给侧转变为需求侧。批量化、大规模流水线制造的传统生产组织方式已经不能很好的契合日益多样和多变的市场需求,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技术与生产流程的深入结合将为真正实现完全定制化的小批量、多批次的柔性生产提供基础条件,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正在转变以需求为中心的逆向整合,从20世纪初以来形成的福特式生产方式将被逐步消解和颠覆。(许永硕注:这个趋势的话,在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但这一轮变革会更加具有颠覆性,会是整个管理理论的颠覆,我以前文章有论述)。

  7. 社会治理模式正从单向管理转向多元互动,协同治理机制重塑政治治理新模式。智慧社会的治理模式正逐步从单向管理转向多向互动,从线下实施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佳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实施利益相关方的多元主题协同共治,将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开展多边协商,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第三方机构、国际组织,用户个体的系统效应。

  8. 人工智能持续冲击道德伦理和现有法规,亟需重构社会法律政治体系。智能机器人与人类的界限在智慧社会将愈发模糊,对社会的伦理标准、法律规则、生活秩序及公共管理体制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可能面临四方面问题:一是现行民法体系中人与机器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会发生动摇,民事主体的判定问题;二是机器工人群体有可能造成人类大规模失业的劳动法问题;三是无人智能驾驶系统遇事故的交通法问责问题;四是未来大量的新闻、图书和艺术作品将由人工智能创作,著作权的归属判定问题。(许永硕注:这个恐怕太高看机器人的能力了,另外我在《服务业革命开启服务业文明》中提到,人类将从工作时间中解放出来,未来失业不是社会主要矛盾,而是未来趋势)。

  9. 先进制造业是引领智慧社会建设的坚实支持。智能制造的发展将驱动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为经济增长注入强有力的新动能,并帮助传统产业实现生产制造与市场多样化需求之间的动态匹配,增加产出,减少消耗,提高品质,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10. 大数据是驱动智慧社会运行的核心平台。在智慧社会,数据成为最基础的战略资源和重要资产,亟需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前沿技术的社会化大数据运行核心支撑平台。数据竞争将成为国家竞争能力的核心,对数据资源的获取、占有、控制、分配和使用的能力成为智慧社会中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11.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是助推智慧社会的新引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均有强大的使能作用,可以为资本和劳动力赋能,开创新的价值与增长源泉。目前可服务人类生活,协助人类生产的各类智能机器人步入加速发展阶段,开启了人机融合的发展时代,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新产业所构建的社会网络,将遍及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智慧社会的重要基础。

  12. 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是支撑智慧社会的基石。以传感器等为核心的物联网与以光纤通信、无线技术等为基础的互联网融合发展,构成智能化的社会互联基础设施。在制造、能源、交通等各个领域,新兴智能化基础设施正与原有的基础设施创新叠加,出现了智能工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跨界融合的新产物,支撑新时期的新建设和新发展。

以上观点,笔者有认同,也有不认同的。

但是物联网将引领社会的重大变革是一致的。我提出的是服务社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