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室门外格子门

 七里山人 2017-11-13

教室门外格子门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2287
□  翠平
    村,叫小新村;门,叫格子门。
    这格子门和小新村连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古老的文化符号。有多少文人墨客,倾倒于小新村格子门的富丽堂皇;有多少外地游客,迷醉于小新村格子门的精雕细镂……
    传说中的小新村三圣宫在两千多年前是一个港口,后来海水落了,停在港口的一只大船就搁浅在现在的位置。到了明朝初期,沐国公(沐英)统军平云南,明军落籍云南通海,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始建三圣宫。因这片土地像只船,就将三圣宫建盖成一只船的形状。明洪武年间,由当地人傅承运主持建造前殿、中殿,因供奉有关圣,被命名为“关圣宫”。到清光绪年间建后殿,殿内塑有儒、道、佛三圣,故名“三圣宫”。
    三圣宫,当地村民叫大寺,布局为三进式两院,由大殿、后东西两厢、中殿、前东西两厢、前殿(重檐)及前、中、后的六个躲间组成。旧时被用作学校,书声琅琅。前殿初中,后殿小学。前殿与后殿一旁的过道,村子里用来烤酒,蒸酒饭的日子,院子里的凉酒饭,酒香扑鼻,课间馋学生偷吃,松软有酒药味。后殿右角里的几个小躲间,被用作合作医疗所,村民生病就来这里就医。后殿是整个三圣宫的主殿,除格子门外,其他的廊檐屋瓦都雕镂得极为精美,花纹雅致,色彩明艳清婉,优雅大气。
    格子门其实就是中国传统建筑正厅的大门,木质雕刻,一樘由六扇组成,普通的格子门制作工艺并不复杂,无非是雕刻些山水花鸟的浅层浮雕作为装饰。小新村三圣宫的这樘格子门之所以受世人瞩目,原因完全在于它美轮美奂的雕镂,在于它无与伦比的气度。大约10平方米的毛椿木门上,错落有致、舒缓有序地布置着战国、封神、三国、水浒和民间故事等内容的29个场景。人物、鸟兽、花草、台阁无不惟妙惟肖、细微入神,5层甚至6层的镂空雕琢又使空间得以无限延伸。这些,成就了它在中国木雕艺术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我小学有幸就读于三圣宫,一、二、三年级就坐格子门里这间教室。这间教室,拥有不少天然优势。课间休息,一脚跨出教室门,经常看到络绎不绝前来参观格子门的客人,大城市来的,衣着讲究、样式新,讲话腔调好听。给客人讲解格子门的老爷爷,个头高大,常穿件齐小腿的长袄,戴个大毛帽,风度翩翩,住在大寺旁的大营村,平常好像还给生产队称秤,有客人来了就去喊他。那时也没门票之说,讲解估计也是义务的,老爷爷讲故事尾音拖得很长,好似在唱,神韵十足,特有风趣。客人们很喜欢,赞叹连连,“不得了,不得了,了不得……”也许是受老爷爷的推崇,客人们都不会忘记抬头看顶廊上的弥勒佛画像,无论在哪个方向,他都笑眯眯地在看你,转着不同的方向,边看边喊:“这边看着我呢”“来这边”“快到这边来”……欢喜、惊叹造像的精湛、神秘、喜庆、福贵。这时我的小伙伴,也会加入他们的队伍,抬头看弥勒佛,新奇、开心,更有看客人的新鲜、热闹。
    格子门前石台阶左右,分别镶有两块青石坡坡。那时小女生最爱的游戏叫“梭坡坡”,一个接一个,坐着、蹲着、正躺、倒睡,有调皮的男孩子从上往下小跑,不过,这样的捣蛋鬼,一下就会被轰走。两块青石近两米长,整石凿成,宽一尺有余。在我的阅历里,去过不少地方,关注过很多类似的青石,从没见过哪儿的有这一对美好,那样滑、润、青,又透着白,感觉它已如玉温润,有灵性。流连于曾经带给我无限乐趣的“坡坡”旁,我在想,或许它也会怀念那些年娃娃们铃铛似的欢声吧。我伸手摸了又摸,仿佛触摸童年。
    前殿楼上住着个道人,小学生似乎有些害怕,很少去。不过,我却是在那里报名读书的。那天,付老师嫌我和另外三个小孩年龄太小,让第二年再去,登记完后,排队。付老师说,向左、向右看齐,关键要点是身子不动,只是眼睛向左、向右看,我们学着,排完队,付老师告诉我和那个清秀的小女生,“你俩明天可以来读书了。”
    后殿及两厢后是一片荒芜的草地,生长着树干直径粗达半米以上的柏枝树几十株,环境清幽,有块球场,树间安了根竹子滑竿,我们就在那儿上体育课,爬滑竿、丢手绢,多少趣事萦绕于心。
    童年总是美妙的,包括那些糗事。最搞笑的,当属那个小毛线团的事。准确记得就在格子门那间教室。有天放学,我被付老师留了下来,原来有个同学的妈妈找来告状,说她家女儿的毛线衣手袖不在了一截,毛线扯给我了。拉开同学的手,毛衣袖子果然散着,短了一截。我恍然大悟,原来小丁同学这些天给我小团小团的毛线,都来自这儿啊。付老师细问情况,我如实作答,小丁常拿我的作业去抄,但我从没问她要过东西,这些天她主动给我毛线团,我也不知道毛线团竟是从毛衣上扯的……还好,这个憨憨的丁同学也如实回答。记得,在老师的询问过程中,我心焦急得似热锅上的蚂蚁,心想一定会挨老师狠狠地骂。殊不知,了解完全过程后,付老师没骂我,只是严肃提出以后不许再要丁同学的东西,还要帮助她好好学习之类。
    尊敬的付老师,多年后,我还想感谢你的恩泽和启蒙。
    年纪大了,最爱说儿时的事。就在大寺的门口,有位老奶奶经常挑拉拉粉、米虾、薄脆去卖,老奶奶精明也和善,两分、三分也卖,估计多是四、五分。民谚常说,“馋学生,饿妖精,干鸡屎能吃掉几筲箕。”课间休息,小同学一堆地挤到校门口买东西吃。我和妹妹好像无论何时都找着一起去,谁口袋里有小硬币谁买,买后一个一口传着喝,总是传过去喝小点,又传过来喝小点,可以喝好几口。在小新村学校门口吃的东西,甜一辈子。
    三圣宫外设围墙,呈船形,墙外双溪环绕而过。难怪木雕槅门中、高应美用竹叶凑成的一首诗中写道:“水绕楼船起圣宫,双龙势发脉丰隆。”小新村大寺于我,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无限的情结,她给予我的,不只是几个片段几件小事的记忆,她的诗意将继续涵养我的人生。借大师高应美的诗联结语并祝福,“春山拥翠千年秀,不赖丹青点染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