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臣逼着皇帝立太子,皇帝却找了一个地方藏起来,大臣们气的集体辞职!

 零壹贰012 2017-11-13
 
  说起汉民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朝,历史君就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之中。
  朱重八先生建立的这个王朝,曾经是那么的辉煌:建国初期横扫北元,将蒙古贵族赶回了北方草原;明成祖在位时,郑和下西洋带去了无数的爱与和平,最后促成了万国来朝,东方的强盛得以享誉全球。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原本英姿飒爽的气势却不复存在了,曾经都不敢和明朝叫板的周围国家,什么鞑靼、瓦剌、日本、女真,先后来欺负明朝,要不是于谦、戚继光等等继位伟人横空出世,大明空恐怕已经倒闭关门了。
  但是俗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到了十六世纪末,明朝也快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但是和前朝不同,从未被外敌打趴下的明朝,却是自己作死的。明朝中后期几乎每个皇帝都巨能作,其中将明朝彻底作死的,要数明神宗万历皇帝了。
  明神宗这位皇帝在明朝历史上极为重要,他共在位48年,却同时也是不上朝最久的皇帝,28年不上朝,也是够懒得。其实说他懒也不太公平,其实神宗也有苦衷,这都是他童年实在太悲剧了。
  这时候就有人要问了,神宗生下来就是太子,怎么会有悲剧童年呢?
  是的,万历确实贵为皇子,小小年纪就继承了皇位,但是他继位的头十年,却是挺难过的,因为一个人——张居正。
  万历继位那年八岁,年纪还小字都认不全,只能让母亲李太后辅政,而他爹临死前还给李太后找了个帮手,就是内阁首辅张居正。
这位张阁老,人长得帅,书读的多,权力还大,能力又强,又有隆庆皇帝(万历他爹)的托孤之情,那是相当的认真负责,经常“敲打”不好好读书的万历,每次万历写错字都大声斥责,吓得万历瑟瑟发抖。
  能吓得皇帝瑟瑟发抖,张居正确实是历史独一位,万历好几次都很委屈,去找他妈妈李太后哭诉,没想到却得到了这样的回答:“还敢告状?好好听张先生的话,再不好好学习本宫和他一起打你!”
  这种日子,万历整整持续了十年。历史君想说,要是换做我,我早离家出走了,不然肯定有心理阴影!但是,万历不行啊,他是皇帝,只能待在皇宫。
  而万历十年,一切都变了,因为张居正去世了。万历皇帝终于没人管了,他确实也开始放飞自我,从此大明朝就头也不回的一路下坡,离末日越来越近。
  万历亲政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寻仇,他立刻叫人挖了张阁老的坟,然后把他的子孙充军,以解自己十年的心头之恨。
  随后他开始自己处理政事,说实话张居正教他的东西还挺有用,从万历十年开始,明朝大有下坡减速起死回生的趋势,但是到了万历十四年,刚二十多岁的万历就开始对政务充满了厌烦。
  万历十五年,本来就对政务已经很不耐烦的万历皇帝彻底爆发了,原因则是因为大臣们要管他的家事——立太子。立太子这个事儿自古都是大臣碰不得的禁忌,说好听了能荣华富贵,说的不好听那就是撤职杀头的大罪,所以一般王朝都是大臣私下下和皇帝讨论,当众提这事儿,但是明朝的大臣们可不一样。
明朝的大臣们,确实是历史君读书以来认识的最耿直的一批人,好话套话不多说一个字,专挑不好听的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多管闲事儿。
  这不,万历十五年的时候,大臣们就在朝堂上向万历念叨:皇上,皇子们都不小了,您该立太子了!
  万历笑笑:还早还早,不急不急……
  谁知大臣们不依不饶:怎么能不急呢?您看啊这个早立太子有很多好处的,比如(此处省略一万字),因此,根据我的观察,我觉得老大比较好。
  万历不以为然:我觉得不行,我还是喜欢三儿子(郑贵妃生的)……
  大臣不悦:根据礼法应该立长,您不立长我们大臣们就一起上奏到底!
  万历更不悦:我怕你们?有本事就来!
  于是乎,万历朝最为争议,也是最没新意的争论——争国本开始了。
  大臣们统一意见,一直觉得长子朱常洛比较贤德,而万历受到枕边风的影响,比较喜欢三儿子朱常洵,大臣们大骂郑贵妃有个妖艳贱货吹枕边风干涉朝政,万历也不生气。大家就这么一直耗着,大臣们一批接着一批毫不退缩,万历也不着急,大臣们一说就退朝。
  过了不久,万历使出了一个独门绝技——罢朝。
  从万历十五年秋开始,万历皇帝就不上朝了,大臣们一度以为皇帝只是闹脾气,但是谁曾想到,好多大臣至此没见过皇帝一面。
  从万历十八年(1589年)开始,万历皇帝再也就没出过宫门,传言说他是鸦片上瘾,还有人说是因为沉迷酒色,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一开始皇帝不上朝大家还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毕竟内阁可以管得了政务,但是过了十年,大家发现问题严重了。
  毕竟大臣们年纪都大了,科举考上来的新人必须皇帝亲自定,皇帝不上朝,老人都走了新人选不出来,所以好多位置空着,国家没法运转了。
  怎么办,只能请皇帝他老人家出来。所以大家一起写奏折,顺宫门塞进去,然后期待着万历能给个回复。但是过了很久,这就奏折如同石沉大海,没了一点音讯,这时大臣们彻底傻眼了。
  随着岁月一天一天流逝,内阁和各部的大臣们一个个都老的走不动了,好多大臣交了一百多封告老还乡的奏折,一个都没收到回复,最后官帽一扔,走人!
  万历二十年到万历二十四年,内阁空了一半,六部尚书不辞而别多达7人。官员走了,政府的效率就会低下很多,很多事情没人做,公文多的如同山一样高,刑事案件也一大堆,从万历早年关进监狱的罪犯们,到了刑期却没人记得放他们出来,最后在监狱里悲愤而死的有上百人。
  从万历十九年开始,这种日子一直持续了近三十年,这期间也不是万历皇帝啥事儿都不管,大事儿还是很认真的,比如三次大的军事行动,其中援朝还是万历亲自指挥组织的,但是这一点微小的工作,都不能挽救大明这个大企业走向衰亡。
  清朝的时候,修《明史》的官员们都明确写了“明未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这话不假。
  但是历史君觉得,很多事情都有其发生的原因,特别是古代皇帝,在做一些决定的时候,都和他的心里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回想一下,要不是当初张居正先生别给万历留下那么大的心理阴影,后来争国本的时候,文官集团和万历的矛盾那么深,或许大明王朝还能续命上百年。
  可是历史没有假设,我们的假设都是为了惋惜某个已经发生的悲剧,毕竟人们都不想看到悲剧重演,不想因为某个悲剧导致曾经辉煌灿烂的瞬间被毁坏,还是那句话: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万事行动之前好好审视一下,可能就没有那么多后悔的时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