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明初台阁体书法与姜立纲

 鸥友 2017-11-13

 

  一个时代文化艺术的风格与当时的政治背景息息相关。

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建立大明王朝。从最底层的农民成为万乘之尊,猜疑、不安、暴躁,巨大的反差使朱元璋产生极端的思想真空和自卑心理。他要读书人对他膜顶崇拜,在法律中规定“寰中士夫不为君用,其罪皆至抄剳”。对士人是但敢有任何不臣以至奚落君上之心,便以大杀逞威以期慑服。对士大夫产生一种莫名疯狂报复的极端扭曲与复杂的心理。因此,明初的文字狱之残酷不点不亚于开国之初政治上的屠杀。

强大的政治高压,无法产生真正抒发个人情感的具有创造精神的艺术。艺术只能是被专一用来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工具,艺术家不得不小心谨慎地以“投合上好”为中心来思维。与明初台阁体文学的产生一样,四平八稳,不求变化,抹杀个性的台阁体书法也成了这个时代书法审美的标准。

明初朱氏王朝向往“唐宋”,朱元璋期望像唐宋那样在文化和经济上强盛,向往汉族皇权的回归。他的“隆唐宋”观点具体体现在尊孔上,他说“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相并,故后世有天下者莫不致敬尽礼,修其祀事。朕今位天下主,期在明教化以行先圣之道。”因此,明朝恢复科举,八股取士,专取四书五经命题试士,而《四书》主朱子《集注》、《易》主程《传》、朱子《本义》。以程朱理学为标准,以皇家规定推行的教材和形式上限定严格的八股文,给当时的知识分套上精神枷锁。应该说,台阁体书风的出现,与之有关。

朱熹说:“义理既明,又能力行不倦,则其存诸其中,必也光明四达”。他强调道重文轻,主张“文便是道”。这一思想也反映在他的书法观上,凡是欹倾不正、姿媚多态的富有个性的书风,在他的眼里都非正道。他《晦庵论书》中评北宋书法云:

字被苏、黄胡乱写坏了,近见蔡君谟一帖,字字有法度,如端人正士,方是字。

书学莫盛于唐,然人各以其所长自见,而汉、魏之楷法遂废。入本朝来,名胜相传,亦不过以唐人为法。至于黄、米,而欹倾侧媚、狂怒张之势极矣。

他甚至以一个人的书法风格来武断评判为人,颇具名士风采的苏、黄、米当然就不入其法眼了。他说黄庭坚书法:

黄鲁直自谓人所莫及,自今视之,亦是有好处,但自家既是写得如此好,何不教他方正?须要得恁欹斜则甚?又他也非不知端楷为是,但自如此好。亦非不知做人诚实端悫为是,但自要恁地放纵。

朱熹的这种违背艺术创造规律的书法观,被明初统治者所接受,甚至成为典律,成为科举取士的字法标准。永乐时,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纲领性文献性质的《性理大全》中就有《字学》一节,辑录了程、朱等宋儒的论书之语。

明初提倡理学,朱熹的艺术观便奠定了明初台阁体书法的思想根源。

 

 

元末明初,延续流行赵孟钜岳锤垂哦王书风的小楷,又为明代台阁体形成的前奏。

赵孟畹男】崽迳钥肀猓幸菔婊海形航乓狻5ブ猎缈戮潘肌⒂岷停崽褰ソ羰馓饔诰薪鳎ǘ扔友厦堋V撩鞒酰饫嗍榉缫逊⒄怪猎沧倬⒍饔谔鹈赖姆缟校运慰恕⑺苇j、宋广“三宋”为代表,书法风格已远离赵体之外。受其影响,明初的宫廷书家沈度小楷用笔圆劲,结构遒美,极称上意,大受帝王宠遇。“永乐时凡玉册金简,用之宗庙朝廷,藏秘府、施四裔,刻之贞石,传于后世,一切大制作,必命度书。”(《东里集》)孝宗皇帝酷爱其笔迹,甚至“日临百字以自课,又令左右内侍书之”(《古今图书集成-字学典》130卷),因而学沈之书风行,成为明初书风的主流。在朝廷,中书“凡写诰敕,皆效公字体”。自然明初诏求“中书舍人”,所取标准皆以沈度字体为绳了。

明初,朝廷诏求全国能书之士,入翰林院,授“中书舍人”,属中书科。也有选进士中文字优等及善书者为之。主要工作是朝廷诏册制诰的誊副缮正。“中书舍人”是被朝廷认为的书法家,他们代表着官方书法的书写模式和审美观点,在整个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

明代中书舍人的铨选有着严明的制度,有改、升中书舍人者,有铨选监生授中书舍人者,有铨选进士授中书舍人者,有以庶吉士为中书舍人者等,此外,由布衣授中书舍人也是铨选途径之一。《明史·职官志》记:“置两殿两房舍人,不必有部选,自甲科、监生、生儒、布衣能书者俱可为之。”就是说,中书舍人的铨选,可以不讲出身,只重能书。即使是善书儿童也可授此职。如张时彻《宁波府志》载:

沈应奇七岁能大字,以神童荐,宪宗召试,命书“皇帝”字,应奇俯首奏曰:“书皇帝字,乞赐一几。”上奇之,字复称旨,命授中书舍人。时内阁万安奏:“当令读书,不宜使有官。”遂改送顺天府学中。己卯乡试,与修《武宗实录》成,复授中书舍人。

明代中书舍人的铨选制度,给布衣善书者进阶官场的机会。以摹写“朝体”楷书为能事,力求迎合上好,写一手清晰工整、大小一律的书体,成为当时的风尚。陈振濂认为,明代的“台阁体”的出现是又一次“尚法”现象的出现,不过“尚法”的质量比起唐代要低得多,其含义也狭窄得多,步伐也缓慢,而且从直性质上来说还出现了倒退迹象,这是其时代的规定。从台阁体本身的作品来看,虽然未必有什么叛逆个性,但作书却也还有清秀之气,有它一定的价值。(《书法史学教程》)因此,从这个意义来看,明初也出现一批楷书的名家,姜立纲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姜立纲(1444-1499),字廷宪,温州瑞安人,世居梅头里东溪村(原属瑞安,今属龙湾),故又号东溪。其祖号慎庵,叔父名琨,字尚美,号一敬,治易善书,由太学生“拔南棘台写题奏”,后出为江西宜阳通判。受家学影响,姜立纲七岁即能书,有“神童”之誉。英宗时选为奇童入选北京,作为翰林院秀才培养。明黄佐《翰林院记·选充秀才》条云:“秀才之选始自太祖(朱元璋)时,然未始隶翰林也。英宗时,始选奇童及善书法,充本院(翰林院)秀才。天顺中有姜立纲,字廷宪,居梅头里,七岁以能书,命为翰林院秀才。”天顺七年,他十九岁被授中书舍人入内阁制敕房办事。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被晋升为正五品吏部郎中。弘治四年,他参与修纂《宣宗实录》完成,晋升为正四品太仆寺少卿,后人称“姜太仆“。弘治十二年(1498年)七月卒,年五十五岁。次年二月温州知府邓淮立谕祭碑。

姜立纲一生经历明正统、天顺、成化、弘治五朝,从天顺七年授中书舍人到弘治四年累官至太仆寺卿,为官数载,一向谦恭谨慎,生活俭朴,“位徙清华,布素如寒土;至于周急解纷,视弃金帛若尘土。”深为朝野人士和乡梓戚友所敬重。

姜立纲的书法,《万姓统谱》说他“初学黄蒙(按,字养正,瑞安人)。继法钟王,后自成一家。”擅长楷书,其字体度浑厚,清劲方正,世称台阁体或诰敕体,在天顺、成化、弘治三代,名噪一时。当时,凡内廷制诰、宫殿碑额,大都出于他的手笔。人皆称其书曰“姜字”,在社会上声誉很高,“人得篇纸,争以为法”(《图绘宝鉴》)。明范钦《弇州山人稿》记:“成、弘以来,尚正书,姜立纲端正、凝重,世顾好之,迭明宗习。”姜立纲的书法在当时影响很大,誉被东瀛。何乔遴《名山藏》记,日本国门高十三丈,为求匾额,曾遣使来我国,请姜立纲书写。“立纲为书之,其国人每自夸曰:“此中国惠我之至宝也。”

姜立纲楷法端谨有仪范,草书的造诣也极高。他的草书,结法圆熟,如传世珍品《李太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匹,笔势流畅婉转,笔法潇洒秀逸,雅健遒媚,深得唐怀素神遂。他还善作山水画,徐沁《明画录》云:“其画山水,深得黄子久法。”据孙衣言《瓯海轶闻》所记,在汪珂玉《珊瑚网》书中,记有他多幅自题山水画。

姜立纲对书学也有研究,据万历《温州府志》卷12载,姜立纲著有《东溪书法》一书,内容包括论书八法、八病等篇,以及字式二百二十四条,可以视为是他一生书法创作经验谈。他善于从自然界现象中体悟书法的妙谛,何乔遴《名山藏》中有记:姜立纲尝临湖舍作“皆春”二字,适有操舟过其前,冲涛骇浪,字遂写成风波行舟之势。

姜立纲作为一代书法大家,可惜他的墨迹极少留传下来,除瑞安市文物馆珍藏一幅《李太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草书中匹和三方楷书墓志碑刻外,安徽省图书馆藏有姜立纲撰《中书楷诀》一卷,明弘治18年(1505)休邑萃堂周乐轩刻本。《三希堂法帖》收有姜立纲的书法作品《与镇邦书帖》。故宫博物院藏有姜立纲《楷书节录张载东铭册》,南京博物馆藏行书《吟易诗》。此外,黄山书社影印出版《姜立纲楷书千字文》(残本,书于弘治元年),《南京博物院藏明清扇面书画集》收入姜立纲《行书朱熹七绝二首》,《明清书画家尺牍》收有其作品。又据近人谢国桢引宁波薛刚《天爵堂文集·笔余》记载,考定北京前门六必居酱菜店匾额,乃姜立纲所书。其故里梅头镇东溪村姜氏宗祠内有姜立纲书篆的《姜赤崖祠堂记》碑。

在姜立纲的生前身后,对他的书法都曾博有褒有贬。如:

项子京《蕉窗九录》曰:

朱孔肠、姜立纲皆椽史笔也,所谓南路体也。

《书画跋》云:

姜自置身金紫,今遗迹在京都,价亦不减希哲(祝枝山)、履吉(王宠)。效之者多白衣跻显贵。

《野获编》言:

嘉靖间,吾乡有谈相号木泉者,幼而门役,长而伟议,工书,习姜太仆立纲体。入京师,值世庙西内修醮,因得以书供事斋官,大被宠眷,积官工部左侍郎。

《明实录·孝宗实录》:

立纲,书法为一时所重,而小楷尤精。凡进御诸书,及大制诏,多其手录。其卒得赐祭葬,亦特恩也。

王世贞《艺苑卮言》:

姜立纲,永嘉人。以书直内阁,至太常卿。小变二沈为方整就其体中,可谓工至,而不免俗累。今盛行于世。

《佩文斋书画谱》卷41:

立纲书体自成一家,宫殿碑额多出其笔。日本国门高十三丈,遣使求扁(匾)。立纲为书之。其国人每自夸曰:此中国惠我至宝也。尝临湖舍作“皆春”二字,适有操舟过其前,冲涛骇浪,遂成风波行舟之势。法书行于天下,称曰姜字。

张璁有诗《姜少卿画山水》:

姜卿楷书今第一,此画由来亦真笔。手持索题王九章,我对无言坐虚室。君不见杜甫刘侯山水歌,诗画千秋俱自失。

于慎行《榖山笔麈》:

宋徽宗时,立书、画、算学,当时留心文艺,厚昭技巧,故缥缃翰墨至今珍之,亦一时之盛也。书学,即今文化直殿中书;画学,即今武英待诏诸臣。然彼时以此立学,时有考校,今昔对比止以中官领之,不关艺苑,无从稽其殿最。故技艺之精,远不及古耳。宣、宪二宗,雅好画品,武英待诏,精者颇多,然皆工画也。秘殿书法,皆以姜立纲之宗,类如文奏之书,视宋时书,画工学相去悬绝矣。 

王世贞《四子全文跋》:

故姜立刚书此四子全文勾读,各有圈,甚精,当是先朝春宫进读本也。结体圆熟端劲,妙不可言。初见绝以为沈度学士书,徐觉其波磔处小露锋铩,乃最断定为姜笔。噫嘻,今两制诸君,不能复辨此矣。    

朱谋湮《读书史会要》:

姜立纲,以善书命为翰林院秀才,天顺中授中书舍人,历官太仆少卿。善楷书,清劲方正,中书科写制诰悉宗之。   

孙能传《剡溪漫笔》:

国朝正德中,姜立纲以楷书供奉西省,字体端正,然近于俗,一时殿阁诸君及诸司吏胥皆翕然宗之,迄今无改,谓之“中书体”。  

姜立纲作为明初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书家,是明代初期恪守古法,死抱晋唐,笔笔追古人,字字有来历书风的缩影,是时代的产物。台阁体有其积极一面,它总结了唐宋以来直到元末明初技巧的扩展过程,并将技巧重新提到规范的轨道上来。但在审美意识上却起到了一种固定不变、刻板沉滞的消极影响。然而,作为一个书法家的个体,对于整个社会背景而言,其艺术观念形成是无法抗拒时代潮流的。换言之,社会环境是产生书法家的基础。我们评价一个书家,只能从其所在的时代大背景去考察其价值,去判断其特定的历史地位,如此才能真正认识在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姜立纲。

 

 

与姜立纲先后,温州曾出现诸多知名书法家,值得研究。据明姜准《岐海琐谈》记:

陈达,字元达。温之永嘉人……始年二十,学书于平章康里巙巙,待制杜公本,学诗于张贞居天雨、马教授相诚。三十,书名与康里公上下。

 

吾永嘉自嘉靖之秀以迄万历,其间书法擅长于一时者,盖历历有得而指屈之也。在乡工夫则有侯舜举方伯、王子孝中丞、黄文振邑宰、王育德宪副、王阳德大参、王光禄立德,俱谙草圣,可相伯仲,惟黄书专师徐子仁,独称白眉,榜额多其手迹。朱氏贞鸿胪工于行楷,下笔虽过于丰腴,亦足列能品。张承明廷评以书起家,其篆籀虽法林翔之(翔之,名应龙,永嘉人),然草率以求古拙,不无歉于美丽耳。包蒙吉小楷取法元常,临摹奏表亦可观。草书笔迹懒滞,任意转旋盘绕,雅丽遒劲示免有歉。惟镌刻图记,描染绘画,差惬人意。然得厚馈以满所欲,而始为之,有类于市道然者,且性癖而傲,与之交游者寡矣。

 

文学辈之善者叶子行,成规太史之仲子也,取法钟、王,其作小楷,几窥庭户。中年落魄,鲜事应酬,或乘醉兴始一为之。然稍涉大则不称矣。周启明,诚通孝廉之冢嗣也,初岁专法吴兴,摹书《玉洞经》,侯舜昭赏金一镒,爱其逼真,专始因赝而靳。万历初,游于京师,善缔孙珰以寄馆谷。尝书便面托之转献今上,中藏二三古文,上未谙,质之。历巨珰冯保保,究其来历,几乎获谴。孙珰幸力庇护,逋脱南旋。晚年改法苏、黄,顿流诡异,远不逮前。人来求者,其留意与否,一视赠之厚薄为差,时多鄙之。山人善乎此者,康裕卿其伏矣,供从周在于雁行之列,诗章亦然。洪兼绘事,名或浮齐。盖初图士女于扇,期以自给。后凡有作一赠荐绅者,概从假手于人,以是徒负其名耳。万历初,二人俱游京师,出入朝贵之门。 寻以下令逐客,接踵而归,杜门不出。何无咎书虽少逊裕卿,而画则特迈从周,诗优古体,近体次之。视诸康、洪盖亦居于一一之中也。晚近以来,墨妙图书,留意者难以一二计,颇类吴下之风,他日名驰海内,端可翘足望矣。

钱谦益《列朝诗集》云:

(何)无咎幼时为郡小吏,龙君御为郡司理,异其才,为加冠,集诸名士赋诗以醮之,为延誉于海风,遂有盛名。西游酒泉,南穷湘沅,归隐于梅屿山中。无咎能书善画,有《汲古阁集》行世。

另据《图绘宝鉴》、《明画录》等载:

黄璨(1439-1501),字蕴和,永嘉人。工诗文、书法。其画山水,苍秀有致,与姜立纲同直中秘。

柳楷,字文范,号万竹山人,永嘉人。工诗文,山水亦称合作,与立纲同官。著有《击缶集》。

夏迪,字简伯,温州人。画山水竹石。

任道逊,瑞安人,据焦闳《献征录》记,他七岁能赋诗,作字径数尺有法,有司以神童荐,宣宗面试其书,命为国子生。景泰初授顺天府照磨,仍以书艺供奉,累迁至太常寺卿。传世书迹有《蜀江图》引首四大字,柏林东方美术馆藏夏昶《湘江春雨》引首四字,雍容遒美,是台阁体代表书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