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成语26】骆宾王之“一生一代”:郭氏、道士、福祸事,都在人世

 金色年华554 2017-11-13

【成语】一生一代

【释义】指一辈子。同“一生一世”。

【出处】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


骆宾王(约638~?)

骆宾王刚来到世间,时为博昌县令的父亲可是对他的未来寄予厚望的,为他取“宾王”为名,以“观光”为字,目的是想儿子能够如《易经·观卦》中所言:“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长大后成为一个博学多识的人,从而能为帝王所用。

小时候的骆宾王也还真给他爹争面子,七岁就写出了那首《咏鹅》小诗。如果他爹能穿越到现代,听到连刚会说话的幼童,都能流利地背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那他这个当父亲的还不得骄傲得飘到天上去?

骆宾王咏了鹅,他自己似乎也有了点鹅的脾气,长大后,在父亲已不在世的情况下,还不太懂得人情世故,虽然也读了不少书,但却不求上进,很被动地去参加科举考试,又不知去走关系,结果自然是榜上无名。后经人百般指点,才得到一个在道王李元庆府上做慕僚的机会。

在王府里,骆宾王还像鹅一样地“曲项向天”,自我得都到旁若无人的地步了。三年过去了,李元庆觉得骆宾王整天这样,说不定是肚里有才、心里有数,于是就准备提携提携他,让他写篇《自叙状》,以便量才使用。谁知,骆宾王却不领情,他回说:要我自卖自夸,有没有搞错?我还要脸呢!

给个台阶你不上,那就别怪人家不客气了。结果,李元庆毫不犹豫地将骆宾王赶出了道王府。

骆宾王一出王府,才知外界的世界很无奈。得活着啊,不进入体制,何以为生?过了一段狼狈的日子,骆宾王渐渐开始面对现实了。

他向那些能联系上的大小官员写文自荐,遇到去基层巡视的官员,也尽可能主动去套个近乎,最后却一点效果也没有。

公元664年,高宗李治要去泰山封禅,骆宾王瞅准机会,立即写了一篇《请陪封禅表》献上。高宗看到这“表”,心被打动,便召其入朝对策,之后就给了他一个奉礼郎的职位。

两年后,骆宾王跟大将薛仁贵去征西,孰料薛打了败仗,骆宾王也没捞着蹭个“军功”。没过多长时间,他又跟姚州行军总管李义去讨伐南诏。这仗打胜了,骆宾王心情不错,回来时经过蜀地,他便在那儿逗留了一段时间,看了些景,认了些人。

在新认的这些人里,有两个女人,一个叫郭氏,一个叫王灵妃。两女人听说他是京城来的官员,便各自先后来向他诉苦。郭氏说卢照邻在这儿当县尉的时候,欺骗她的感情,两人同了居还生了个小孩;现在卢照邻调转屁股跑洛阳去了,也不问她的死活,前些天孩子也夭折了。之后来的女道士王灵妃说的也是相同性质的事情:男道士李荣玩弄她的感情,眼下李荣突然玩起了失踪,让她咋办?

骆宾王是认识卢照邻的,也知道卢照邻和李荣是朋友关系。听完两个倒霉女子的诉说,骆宾王气得不行,心中骂道:好啊,卢李你们两个熊东西,敢做可不敢当啊,这干的叫人事吗?最后,他对郭氏和王灵妃说:你俩也别伤心了,事已至此,估计他们也是不准备回来了,我很同情你们的遭遇,别的忙我也帮不上,那就帮你们各写一首诗谴责谴责他们吧,他们看到诗后,知道你们处境,说不定能回心转意呢!

骆宾王为郭氏写了《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

迢迢芊路望芝田,眇眇函关恨蜀川。

归云已落涪江外,还雁应过洛水瀍。

……

又为王灵妃写了《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王灵妃是读过书的人,当她读到诗中写的那句“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时,不禁含泪长叹一声。对于她来说,哪有什么“一生一代”的相守?眼下只有“双枕孤眠”的哀伤。

骆宾王用诗帮两位怨女声讨了各自的无情郎,不久,就回到了京城。然后,他继续当他的官,由明堂县主簿到长安县主簿,又由地方主簿到侍御史。

侍御史是个容易得罪人的官职。性格耿直的骆宾王在此位上果然不负众望——被诬入狱了。狱中的他,不再“咏鹅”,开始“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一年后,出狱。朝廷又让他去浙江临安当县丞。心灰意冷的他没干几日便辞了官。

已到晚年的骆宾王最终投到了徐敬业的幕下,徐要举兵反武则天,骆宾王便奋笔写下那篇著名的《讨武曌檄》。

武后则天可不是那么容易讨的。然后呢?然后骆宾王就没有然后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