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GXF360 2017-11-13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张 健 柳 青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依托,其中的内容很多都是专家进行深入研究、精心挑选的结果,语文内容中往往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渗透着情感的路标。初中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历程的关键阶段,各项心理品质逐渐成熟、完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好语文教材内容的陶冶和提升功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美感和情感进行品味和思考,让学生的心灵能够在其中进行深入的荡涤和净化,一定程度上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一、强化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节选内容基本上都是大家的名篇名著,这些大家不仅在立言上成就了一番伟业,而且自身的人格素养往往都是非常高的,为人们所敬仰和钦佩,教师可以通过对作者人格的介绍、写作背景的阐述和情感表达的分析,来为学生树立人格上的榜样。比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的作者李大钊,就是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和坚定的执行者,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就是受反动势力的打压,新文化运动陷入了低潮,一些旧的、腐朽的势力在文化领域进行极大破坏,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处于徘徊、停滞中,而作者振臂高呼强调要树立极大的民族责任心和自信心,从险阻中开辟出一条中国的“道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无限忧虑的思想情感。通过这样的介绍,学生就能被作者的人格和胸怀所吸引,增强爱国之心,在艰难曲折面前勇于面对、敢于挑战。同时,笔者还结合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虽遭受“阉割”之刑但依然顽强地写下了《史记》这一不朽篇章,清末大家曹雪芹最后虽然过着衣食难以裹腹的艰难生活,但同样坚持写《红楼梦》等,让学生对这些大家的光辉人格进行认识,进而景行影从,实现学生自身人格的锻造和磨练。

二、强化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

语文教材中本来就隐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思维和道理,教师应当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化和拓展,将教材中潜藏的教育内容挖掘出来,让其真实、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他们才能够更好地感知,在心理上产生触动,在心灵上激荡起涟漪。比如,在《背影》一文的教学过程中,父子之情、父爱之深就是相对“潜伏”的,如果仅仅通过表现的内容进行教授学生往往难以深切地体会到这一层,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对“背影”进行了深挖,比如,文章当中总共几次写到背影?每一次的描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在父亲买橘子过程中的“背影”描写非常的繁琐?是为了突出什么?在接下来《台阶》一文的学习中,笔者让学生讨论“台阶”的真实寓意,并问学生文章的最后一句是否可以省略?这句话有什么意义?通过这样的问题创设和提问,让学生进行深刻的感知,他们就能够体会到文章中真情实感的真挚表达,也会加深自身对父母的理解和敬爱,有的学生就能够主动地同父母进行交流,有的还会向父母诚心地承认和改正错误,这样学生的心理情感会沿着正确的道路进行发展,并不断得到净化和升华。

三、强化学生心灵的升华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课堂随笔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和写作能力。在这个基础上,笔者采取引导式的思维和方法让学生在教材随笔写作过程中实现心灵的升华。比如,在学完高尔基的《海燕》一文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当堂课写作随笔然后上交,以“我们能够从海燕身上学习什么”为主题,学生基本上都写出了海燕的勇敢、执着,在面对艰难和曲折的过程中始终保有一颗乐观之心,无惧风险、迎难而上,与此同时,很多学生还阐述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当怎样做。在韩愈的《马说》学习之后,笔者让学生写随笔,不再设置主题,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结果有的学生写出了应当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己,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脚踏实地才能走好每一步路。有的学生写出了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随时准备迎接机会的到来。

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基于“怎么看”,就是如何正确地看待事物、理解事物,另一方面是基于“怎么做”,就是如何正确地对待事物、处理事物。这就起到了让学生心灵进行升华的效果,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点睛”。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心理老师、心理课堂的职责,更应该渗透进各个学科的日常教学中,只有所有老师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语文教师可以在对教材内容的丰富上强化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在对教材内容的深化中强化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在对教材内容的拓展上强化学生心灵的升华。

张健,柳青,山东淄博市张店区第七中学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