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生意越来越难做?因为商业的逻辑变了,你还在原地踏步

 双子星城577 2017-11-13

为什么生意越来越难做?因为商业的逻辑变了,你还在原地踏步

“很多民营企业家对我说,在之前二三十年里,企业做得好好的,为什么现在生意越来越做了?”11月12日,在“复旦管理前沿论坛走进武汉”活动现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MBA/MPAcc项目《战略管理》主讲教授孙金云提出的这个疑问,让在场所有人都陷入沉思。

孙金云给出的答案是,时代在变,商业的逻辑也在变。

不可否认,之前的二三十年里,中国很多民营企业取得了高速增长,世界瞩目。孙金云认为,那是因为这些企业家具备以下五种能力:

一是组合拼装能力。很多企业家特别擅长做一些组装和拼凑的事,也就是说自己没有太多先进的高科技,但是把高科技买过来并组装成一个新产品,然后再卖出去,最典型的就是之前的深圳华强北,一两个月就能推出一款最新的山寨手机。

二是在艰难条件下生存的能力。中国很多民营企业家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够在艰难的环境下找到一条生存路径。比如娃哈哈的宗庆后,在很多媒体的报道中,都会有这样一个场景——宗老爷子穿着帆布鞋,走遍全国的分销渠道,喝遍所有的饮料,发现哪种饮料最好。他的办公室里堆了几十双穿破的布鞋。

三是智能的能力。这个智能和现在讲的人工智能不是一回事,它是指早期企业家可能没有高学历,没有高科技,没有研发投入,但是他们对那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极其敏感,并能快速地为我所用。比如在展会上看到一个新产品,他立马对这个新产品或新技术产生深厚的兴趣,想尽千方百计也把别人的东西copy过来,并迅速推向市场。

四是网络能力。这种能力就是社交能力,特别擅长交朋友。自己做不了,但是有一帮朋友可以做到,尤其是那些比较有能耐、神通广大的朋友,可能遍布政商各界,只要朋友多,很多事情就可以搞定。

五是吸收能力,这是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学习能力,有些东西我没有,但我能通过学习、模仿,不断转化、不断吸收、不断为我所有,最终让自己壮大。

综合来说,这五种能力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成本领先”。不管是自己吃苦耐劳,还是拼装或消化吸收,最终在市场上取胜的关键是比拼谁的成本更低。正因为追求低成本,传统企业大多走的是“海量单品扩张”路线,这种战略门槛不太高,容易引发更多竞争者加入,同质化竞争又迫使大家陷入价格混战。

为什么生意越来越难做?因为商业的逻辑变了,你还在原地踏步

孙金云教授

成本领先战略在过去二三十年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到了今天,这种战略难以为继。

首先,人力成本不再低廉。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2016年,中国大陆平均工资水平增幅超过1倍。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正常月薪平均数是685美元,同期越南是212美元,菲律宾是216美元,泰国是480美元。菲律宾和越南相当于中国平均月薪的三分之一,泰国相当于中国的三分之二。

其次,大宗商品价格节节上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产能的推动下,2016年1月份以来大宗商品持续攀升。

再次,环保政策越来越严。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实施,环保法规执行越来越严格,排污权、排污许可证、环保税等压力不断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长期来看,除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受市场影响有所波动外,人力成本和环保成本大概率会持续上升。也就是说,未来中国企业的成本只会越来越高,企业面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成本领先战略会越来越难以奏效,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民营企业家觉得生意越来越做的主要原因。

时代在变,商业的逻辑变了,中国的民营企业到了必须要转型升级的时候了。

虽然几乎所有民营企业家都知道要转型、升级,可是具体往哪转、怎么升级,心里没有底,不知道该怎么办。

孙金云教授给出了两条路径:一是差异化路线,即当别人还在追求“海量单品”的时候,你可以走高端路线,注重研发,注重设计,提升产品质量,走一条不一样的路线;二是目标集聚路线,即在某一个细分领域深挖,做精做透,力争成为那个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路线有了,方向有了,剩下的就是行动。

可是,企业的转型升级,绝不只靠这么一两句话就能轻易实现,它需要大量的学习,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学习最新的商业案例。所以,支点君给出两个建议:

一是收费的。可以到正规的、有影响力的MBA/EMBA班深造。比如,孙金云教授所在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