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州乌石山上的亭子和故事

 fjlhl 2017-11-13

 

   

    大约40年前,在福州。那时就知道有个乌山(福州人都把乌石山叫乌山),多次走近它,却闹不清它的山门在哪里。后来听说有个大机关在乌山,一般人不让进,就彻底打消看看乌山的念头。2011年秋季在福州,我们临时动议走进乌山。初次上乌山,上来就迷了路,不知不觉就绕远了,经一座大门紧闭的寺庙、一个叫白猴洞的地方到了气象台,前路不通,只好折返,耽误不少时间。迷路的原因是小看乌山了,以为乌山不大,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转过来。其实,乌山虽不大,人文景观却很多,要想把它的景点都看到,给咱一整天也不够用。由于事先没做功课,上乌山又迷了路,所以,我们对乌石山的介绍只能是误打误撞式的了。

    进得山门,回望这座古香古色仿古建筑,它集中了福州古建筑的诸多特点。经过这道门,从画面里的大树下走过去,不到二百米就是南后街三坊七巷。
福州乌石山上的亭子和故事

    迷路后折返回来,首先看到的是东壁亭。《乌石山志》载:东壁亭,在天秀岩侧。元至正二十四年,行省平章燕赤不华建,久废。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东壁亭是在旧址上新建的,是人造的景点。它能让我们遥想古
时候文人墨客云集此亭旁边的池畔品茗赋诗的盛景。
福州乌石山上的亭子和故事

福州乌石山上的亭子和故事

 

    不远处的天秀岩岩壁上刻有《东壁亭记》。
福州乌石山上的亭子和故事

    继续往前走,就走到先薯亭。这座与众不同的亭子,周身呈现蓝色。叫先薯亭,是因为一个与番薯有关的故事。
福州乌石山上的亭子和故事

福州乌石山上的亭子和故事
 

    《先薯亭记》详细记载番薯传入中国的一段历史。原来我国广为栽种的红薯(就是番薯,北方我的家乡叫地瓜)却是外来物种。查资料,番薯入中国有两个途径,一是东莞人由吕宋经安南引入广东,一是福州人自吕宋径直带入。我相信,山东的地瓜就是福州人引进的哈。福州乌石山上的亭子和故事

    沿着山间的石阶路再走,到了一处“霹雳岩”。史籍载:唐朝时有僧持《华严经》于此,一夕雷雨大作,劈石为巨室,僧遂宴坐其间。霹雳岩由此得名。
福州乌石山上的亭子和故事

福州乌石山上的亭子和故事

福州乌石山上的亭子和故事

   

    霹雳岩位于黎公亭的西边。这一带天生一片怪石嶙峋的石林,是乌山上的石林景区。
福州乌石山上的亭子和故事

福州乌石山上的亭子和故事

    我们马上就去看黎公亭。此亭为纪念明朝嘉靖年间的抗倭名将黎鹏举而建。亭子上的对联写着:平倭御寇功昭日月,护国安民德绍春秋。明嘉靖年间
黎鹏举率水师与敌血战,倭寇溺死无数,福州人民从此安居乐业。后来,福州官绅在乌山设宴祝捷,欢送黎鹏举移防宁德。1957年人民政府在此修建黎公亭,近年又经重新整修,全部依照古亭的原貌修葺一新。
福州乌石山上的亭子和故事

福州乌石山上的亭子和故事

福州乌石山上的亭子和故事

    黎公亭南面有般若台。这是乌石山摩崖石刻中最珍贵的一方——唐大历七年李阳冰的“般若台”篆书石刻,这
是我国仅存的四块李阳冰篆书碑书之一,有1200多年历史。1982年由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用原拓本在此复制而成。
福州乌石山上的亭子和故事

福州乌石山上的亭子和故事

    黎公亭东侧有道山亭。唐玄宗天宝八年(749)乌石山改名为闽山,宋代又改名为道山。此亭为北宋福州知府程师孟所建,程师孟并约请前任福州太守兼福建路兵马领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作《
道山亭记》。由于曾巩文章的张扬,道山亭更驰名远近。
福州乌石山上的亭子和故事

福州乌石山上的亭子和故事

福州乌石山上的亭子和故事

福州乌石山上的亭子和故事

    自道山亭沿石阶西下至天章台。这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吟咏“晚凉上乌山,置酒天章台”诗句的所在。篆书天章台3字石刻依然跃于石上。
福州乌石山上的亭子和故事

福州乌石山上的亭子和故事

    当我们原路返回要去三坊七巷时,经过文昌吕祖宫和它身下的马头墙。福州乌山吕祖宫始建于清光绪7年(1881年),文革中尽毁无存,也是近年重建。远处有停车场,停了不少小汽车。不知将来这些小汽车能讲出什么故事来。
福州乌石山上的亭子和故事

福州乌石山上的亭子和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