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蝉的短暂一生(说蝉①)

 江山携手 2017-11-14

蝉的短暂一生(说蝉①)

 

          张正义

 

    听到“伏—了,伏—了”的急促叫声,便意识到时节已经到了立秋时分,寒蝉已经开始接替那些曾经发出“知——”的声音,令整个夏天的烦躁中多了几分热闹的夏蝉(学名黑蚱蝉,我的老家河南南阳一带叫它“马知了”)。夏蝉已经走完它短暂的地面生命历程,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没有了蝉鸣,便有了怀想,有了儿时对蝉的童趣和记忆。于是,便有了以下心情文字。


    每年夏至前后,一场大雨过后,在短暂压住不断上窜的高温同时,似乎也湿润了蝉的喉咙。于是,树丛中便传出了蝉的“吱吱”鸣叫,总会先由某棵树上的某只蝉第一个叫起来,接着就会有另一只蝉随着共鸣,然后一二三,各个树上的蝉铺天盖地乱叫着。天越热蝉叫得愈清亮。数伏前后,那叫声便压住了大树底下乘凉的人群的说笑声,大地上到处都有蝉的合唱。


    一到这时,我儿时的玩伴们就开始准备“武器”,开始了逮“马知了”的过程。逮马知了有多种方法。一种是用胶粘,椿楝树尤以椿树的树胶最佳,因为椿树胶津液多且最黏,粘住马知了的翅膀不容易使它跑掉。一种是用牲口的尾丝套,这得要有好眼神。马知了额部两侧长有一对复眼,复眼的前方有一对触须,在它的视野范围内,它是很敏感的。稍有动静,它就会飞跑。牲口的尾丝最上乘的是马尾丝,粗细适当,且硬度正好。怎奈农村里养马太少,不容易搞到,只有用牛或驴尾丝代替,用牛尾丝的时候最多。套的绑法也很有讲究,要用活捆,既要能套住马知了不让它挣脱飞跑,还要能在套住之后把马知了取下来。支撑套子的杆子也有讲究,既要便

于携带,又要够住目标,杆长要在8米以上,最理想的是竹竿,最简易的是两三根高粱杆依次绑在一起。再一种方法就是用弹弓打,这种方法最野蛮也最不可取。虽然最容易击中目标,但大多被打死打碎,也就失去了把玩的价值和意义。最笨的办法,就是徒手去捉了。捉来的知了,命运一般比较凄惨,或被剪了翅膀扔在孩子面前当

作玩具,摔着,丢着;或被捆住了脑袋绑在椅子角上盘旋低飞,象一个个无头的苍蝇;有残忍的孩子,把它当成实验品在火上烤熟后吃它颈部的一块小肉;也有的,成了公鸡母鸡争抢的食物……

 

    蝉的天敌实在是太多了,上至天上飞的喜鹊、黄鹂、麻雀甚至黄蜂,下至地上跑的猪、狗、鸡、鸭、鹅,爬的蚂蚁、蝼蛄,都足以让它“吱吱……”乱叫,四处溃逃。尤其是鸡子最爱叨它。最可恨的是夏至前后,每到晚上,那些大人小孩像鬼子进村一样,拿着各式各样的手电筒等照明工具和铁铲、铁锨,在各种树下四处“扫荡”,不管大小的地洞,一概铲上一遍,大有地挖三尺的阵势。有的人外行,到一些楝树、构树、楸树下去挖,殊不知这类树的树津是苦的,马知了才不在那些树上呆呢!马知了最喜欢呆的是那些椿树、柳树、槐树、杨树、榆树、桑树等津液多的树木和桃树、杏树、梨树、李树、枣树、苹果树、樱桃树等果树。有的到那些

离树围以外很远的地方去挖,那肯定是地挖三尺也挖不到的。蝉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居然能生存下去,足见其生命力的顽强。


    说起蝉的命运,实在值得同情和哀怜。蝉的一生很艰辛,也很凄苦。那种产卵的蝉并不是在树上“吱吱”乱叫的雄蝉,而是不会鸣叫、俗称“哑巴”的雌蝉。动物界各有各自的生存之道。蝉经历了卵、幼虫、成虫三个过程。雌蝉产卵时要用它的产卵管刺进细软的树枝,把树枝嫩梢的外皮咬断,把卵产在树梢里,树梢没了树皮,不能输送营养,很快就干枯了。每到立秋时节,细心的人剥开干枯的树枝,就会发现蝉卵。


    据孟昭连先生《中国鸣虫》一书介绍,蝉产卵后并不当年孵化,要经历一个冬天,到翌年的夏季,才开始孵化为幼虫。刚从卵壳中孵出的幼虫,很像一条小鱼,用其鳍状的前足,爬出树皮上原有的缝隙。幼虫刚出来就开始蜕皮,蜕下的皮自然形成一条有黏性的长丝,一头附在树枝上,另一头与虫体相连。在刮风、打雷、下雨的时候,把树梢震落,蝉的幼虫顺着这条长丝落到地面,找到土质松软的合适的地点后,就用前爪挖出土穴,埋到泥土里,藏身其中,开始了漫长的地下“隐居”生活,发育成幼虫,所以叫“雷震子”。小时候就听大人说那是周文王的第100个儿子,那时不明白为什么,就当童话去听,到现在也不明白个所以然。


    蝉的幼虫发育期很长,一般需4-5年的时间。幼虫发育成熟后,就会爬出地表,蜕化为成虫。每当夏季的七八月份,我们会在傍晚时分发现树下有一个个又小又薄的洞,这就是蝉的成熟幼虫挖掘的。但它在白天并不急于出来,要等天快黑直到后半夜二三点的时候,才缓缓地爬出地面,顺着树干爬到树枝上。这时候蝉的成虫,我们那里人称它为“爬叉”。


    记忆中,麦收过后不久,大人小孩都盼下雨。大人盼雨是因为雨水能改变墒情,有利于夏种,小孩盼雨当然是为了能够逮爬叉(我们老家那里对蜕皮前的蝉的成虫的叫法)。夏至前后的第一二场大雨是我们小时候不上历法的节日,因为这时爬叉要蛰出地面。晚上我会约上三五个小伙伴,拿着手电筒去树丛中照爬叉。经验告诉我们,逮爬叉不能去得太早或太晚,晚上八九点钟最好。太早了,爬叉还没有从地里钻出;太晚了,爬叉早已爬上了高高的树干,让我们干瞪眼。当然,也有小朋友猴急去早了的,他们只好用树枝或竹批子去挖。侥幸挖到了爬叉,就把地皮用水泼湿,用鸡罩把它罩着,让它慢慢蜕皮。


    老到的人都知道,蝉的蜕化都是在夜间进行的,过程与蟋蟀基本相似,也是先从背部拱出一道缝来,从头部开始,全身慢慢蜕出。出离蝉壳的过程就是“金蝉脱壳”的过程,那一瞬间都会发出“吱”地一声,算是宣告它已经来到世间了,完成了脱壳的全过程能观察到新出成虫的蜕变过程那真是一种享受:蜕出壳的成虫形成

倒挂金钟的姿势,全身乳白,晶莹剔透,十分美观。不久,体色由白色变成橙色,一见光亮,再变为黑色。天亮前,成虫的体色已经完全变为正常,翅膀也渐渐硬朗起来,便展翅飞去了。


    新出成虫,并不会立即鸣叫,还要待几天之后才行。鸣叫是雄蝉性成熟的标志,其鸣叫是向异性发出的“求爱”讯号。当雌虫飞来后,雄虫便一边鸣叫一边慢慢地向雌性靠拢,进行交尾。蝉在交配之后,雄蝉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很快便死去。过一段时间,交尾过的雌蝉便开始进行产卵的任务,将卵产在树枝上,又开始了新一代的生长发育过程。它用尖尖的产卵器,在树枝上刺出小孔,刺一次产四到八粒,一个枝条上,往往要刺出几十个孔,然后雌蝉不吃不喝,也很快便死去了。

   

    自古以来,人们只知蝉虫的叫声,而很少知其从卵变虫的艰辛。据有关昆虫学家的研究,全世界蝉的种类繁多,有3000多种。无论国内外,蝉变成虫后的生命甚短,大概1个月左右,而其虫卵入土蜕变成长,在我国大概是3—7年。最长的数美国的一种蝉,它在地下成长蜕变长达17年,被称为17年蝉。

 

    在我国,幅员辽阔,一年四季均有蝉鸣。春天有“春蝉”,鸣叫时大喊“醒啦——醒啦”;夏天有“夏蝉”,鸣叫时大喊“热死啦——热死啦”、“知了——知了”;秋天时有“秋蝉”,鸣叫时大喊“伏了——伏了”,有人干脆理解为“服了——服了”;冬天有“冬蝉”,鸣叫时大喊“完了——完了”。


    黑蚱蝉等的幼虫羽化后所脱落的皮,学名叫虫蜕,可以入中药。性甘、寒,可以入肺、肝经,具有散风热、利咽喉、退目翳、定惊痫的功效。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咳嗽、,以及风疹、皮肤瘙痒、麻疹透发不畅、咽喉肿痛、音哑、目赤肿、翳膜遮睛、破伤风、小儿惊风、夜啼等症。蝉的成虫(即俗称的爬叉)煎炒后,又是各类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我真的担心,现代人这种近乎野蛮的挖法、吃法,延续了几千年的活生生的生命会一旦消亡。


    细观蝉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地下度过的,成虫期很短,只一个月左右。所以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谓蝉“皆三十日而死”。(人民卫生出版社《本草纲目》校点本第二版下册2307页)。古代文人常对其短暂的一生大发感慨,以喻人生之短促。

 

 

蝉的短暂一生(说蝉①)

蝉的短暂一生(说蝉①)

蝉的短暂一生(说蝉①)

蝉的短暂一生(说蝉①)

蝉的短暂一生(说蝉①)

蝉的短暂一生(说蝉①)

蝉的短暂一生(说蝉①)

蝉的短暂一生(说蝉①)

蝉的短暂一生(说蝉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