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专业的博士书法家张忠友,他的字让人陶醉,飘逸秀美,刚劲沉雄

 nqj0108 2017-11-14
·

  张忠友,1964年9月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讷河市,教育管理学硕士,经济师。七岁始学书,师承曾祖张冠三,从大楷描红,仿影,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后入师范学校美术专业学习,师从李巍教授,并得益于国内多个名师指点。作品以行书见长,师古而不泥古,自成风格。每日勤课,临池不辍,深得二王神韵,兼涉隶,草,楷等诸体。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礼书画家、中国书画院院士、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书画经济促进会理事、长江书画院客座教授、中国书法美术家艺术创作中心终身名誉教授、香港国际羲之书画院副院长、青少年书法家协会会员、东方书画院理事、现任博雅书画院院长。

  张忠友先生不是专业书家,书法对于他只是午后的一杯热茶,然而这杯茶他却一品数十年。如今品出了真味,品出了境界,已爱不释手,欲罢不能。也许正是因了他多重的身份,才使得对书法的体悟更丰富、更深刻,视角也更多元、更独特;在他的作品中才多了这份浩然之气、君子之风。相信凭借特有执着和坚守,张忠友先生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将渐行渐远,高歌猛进,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书为心画,言为心声。书法是一种用流动的线条表达人生轨迹、思想情感的艺术,它反映的不仅是艺术追求,更是作者的生命体验。法度严谨又圆融通达,飘逸秀美亦刚劲沉雄,这是张忠友先生书作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也是他数十年来在繁忙与宁静、喧嚣与禅定中苦苦跋涉的见证和印记。

  自古以来,文人的书法,几乎全都是“业余”的,也即古人所云“馀事”。“业余”有两层概念:一层就职业状态而言,不拿书法作为正业。古代文人大都走的是仕途,即使回归林泉,家中或多或少有些田地山庄,生机是无需发愁的。他们用不着靠书法谋生,书法对于他们而言确乎是一种达情适意的“馀事”。因而在古代,“业余”比“专业”地位要高得多,“专业”往往是和“工匠”连在一起的。哪怕是做到宫廷书画家,地位依然不高,依然属于工匠之列。另一层就技法状态而言,有“专业”和“业余”之分。大凡冠以“专业”,必定来路正,技法高,处于“正统”地位;而被视为“业余”,无疑是对其书法品位、技能的一种不认可,被打入“野狐禅”。所以现在尽管真正靠书法谋生的人并不多,但是只要是玩书法的,大都要千方百计表明自己的“专业”身份,而耻言“业余”。这便有点古今不同了。

NQJ0108-欢迎朋友光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