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列推送:拜占庭帝国

 陆一2 2017-11-14
  公元395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将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其中西罗马帝国依然以罗马为都,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在古希腊语中称拜占庭,故该帝国亦称拜占庭帝国。狄奥多西自己作为东罗马帝国的第一任皇帝(一说君士坦丁大帝),将原帝国的大部份财富转移到东罗马。使大量罗马,希腊文化免遭蛮族涂炭。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为四大蛮族所灭。尽管受到强烈冲击,东罗马帝国依然依靠优越的地理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始终独立而强势的存在于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版图上。6至7世纪的查士丁尼王朝,是拜占庭的第一个极盛期。在查士丁尼一世时代,帝国一度光复大半个罗马,盛极一时。然而与波斯帝国萨珊王朝近百年的拉锯战严重损耗了国力,兴起于的半岛的阿拉伯帝国趁拜占庭和波斯两大帝国遍体鳞伤之时大举北进。击败希拉克略,灭波斯,亡埃及,兼并叙利亚和卡帕多西亚,令拜占庭元气大伤。阿拉伯帝国虽国势正盛,然掣肘于国内宗教权利纷争而无法集中力量踏平拜占庭。时打时停,为拜占庭创造了扭转战局的契机。

  717年的君士坦丁堡会战,麦斯莱麦败走安纳托利亚,“希腊火照亮拜占庭”。阿拜战争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有利于拜占庭的根本性变化,拜占庭帝国从此转入战略反攻。到马其顿王朝时代,两大帝国对彼此领土的野心已消弭殆尽,你死我活的拉锯对攻变成了无关痛痒的边境摩擦。

  从希拉克略王朝到弗里吉亚王朝的200多年间,拜占庭经历了一段漫长的中衰期。军区拥兵自重偏霸一方,类似残唐藩镇割据。贵族和大地主阶级间的土地兼并现象加剧。赛洛斯家的兴起虽为帝国注入了新的思想元素,却无法动摇东部正统教对思想的操控。在圣像崇拜问题上,东正教各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直接影响到皇帝政令的发布。由于各个皇帝的态度不同,国内的圣像时而被销毁,时而被铸起,热闹非凡。

  拜占庭是一个从来不缺少敌人的国家。波斯帝国灭亡后,东方的主要敌人变成了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在这条战线上多半占据主动,直到塞尔柱突厥登上历史舞台。而在帝国的欧洲战线则是强敌林立。有被中原王朝击败后,雄异于西方的原北方游牧民族。如阿瓦尔人(柔然)、保加尔人(西突厥的别支)、佩切涅格人(也和突厥有渊源);有东欧及南欧的蛮族。如塞尔维亚人(斯拉夫人的一支)、马扎尔人(匈牙利人);伦巴底人(日耳曼人的一支)、诺曼人(源自北欧,南徙至南欧各地的日耳曼人)。除了蛮族,罗马教皇,神圣罗马帝国(中世纪的德国)以及后起的亚平宁航海国家(威尼斯,热那亚等)也是拜占庭的潜在对手。

  下文中的马其顿王朝,被认为是拜占庭帝国的治世巅峰。有学者将查士丁尼王朝类比我国的两汉,将马其顿王朝看作是拜占庭的盛唐。

  鉴于文中人物众多,人名冗长,地名繁琐。提醒各位读者谨慎用眼,安全用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