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虽是庶出,却连王熙凤都称赞不已,是贾府中为数不多的清醒者

 p0oouuu 2017-11-14

她虽是庶出,却连王熙凤都称赞不已,是贾府中为数不多的清醒者

2017-11-13红楼梦/大家

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我乱说的。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

1、潜龙勿用

探春作为金陵十二钗中最为清奇的一个女子,也是《红楼梦》中,为数不多的头脑清醒者之一。但是她的命运,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探”,是主动向外探,寻求出路的“探索”;也是探而不得,带着深深遗憾的“叹息”。

在读《红楼梦》前两遍的时候,我的目光从来没有放到过探春身上,因为曹雪芹让她隐匿了很久。从黛玉入府时第一次亮相之后,直到第十七回元妃省亲时才再次被提到,而且也只是应景而已。

贾探春,作为贾府的三小姐,前面有贵为皇妃的大姐元春,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二哥宝玉,左右又有才貌双全的外来人口宝钗黛玉。而她作为庶出的三小姐,虽然是正牌的主子,却长期以来生活在这样的冷落和打压之下。

她没有黛玉超凡脱俗的美,也没有宝钗的心机,甚至不具备湘云的爽利,但是她却是最冷静睿智的一个,而且眼光犀利。她有才识,虽然吟诗作赋不是她的长项,但是她却具备了那个时代的女子所不具备的管理才华。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用在探春身上的话,应该说成是“女子无才便是福”。有才华而受压抑的人,会比压根没有才华的人要更痛苦上万分。李商隐深谙贾谊的痛苦,所以才做得出“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而探春,她的才华也终于成为她痛苦的来源。

诺大的贾府,其实更像是一个围城:外面的人拼死拼活想要进来,而里面的人却想要出去。探春看得明白,所以她才说,糊涂人多,那里较量得许多?我说倒不如小户人家,虽然寒素些,倒是天天娘儿们欢天喜地,大家快乐。我们这样人家,人都看着我们不知千金万金,何等快乐,殊不知这里说不出来的烦难更利害。

说这话的时候,是在第七十七回,那个时候,她对于大观园的改革已经失败,她“探”了出去,却发现举步维艰。

2、见龙在田

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呢!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

探春的管理能力从组建海棠诗社就可以窥见一斑了,也正是借着组建诗社让她的才华进入大家的视线。所以当凤姐小产,家务事落到了李纨、探春、宝钗三人身上的时候,也正是探春大展手脚的时候。

探春的改革,历来褒贬不一。但是无论结果如何,单从动机和眼光上,她就比凤姐要强上百倍。“年里去赖大家,你也去的,你看他那小园子比咱们家的如何?”可见这件事探春是谋划已久,在别人只顾伤春悲秋的时候,这位女子却是在关注经济之道。跟同样担忧未来而一味搜拣财物的凤姐比,探春却是在思考变革之道。

探春掌管大观园之初,倒是各得其所,井井有条,表面是上上下下都口服心服,但是仔细阅读文章就会发现,真正高兴而且拥护的其实只是贾府中最下层的仆人。大观园的上层主子们虽然表面上没有异议,但是没多久二层主子甚至三层主子们就开始闹的沸沸扬扬了。

这些事情探春心里都有数,但是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一个来拆台的竟然是自己的亲生母亲赵姨娘:“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

这件事的起因是,赵姨娘的兄弟,探春的舅舅死了。贾府这样大的人家,红白喜事出钱多少,自然是有规矩的,不能胡来。吴新登家的前来汇报这件事,心里明明知道这个丧葬费的标准,却闷住嘴不说,只告诉一声就“垂手旁侍,再不言语”,这是在有心为难和试探新上任的探春,企图蒙混过关。

李纨毫无经验,只想起袭人这个例子:“前儿袭人的妈死了,听见说赏银四十两。这也赏他四十两罢了。”“听见说赏了四十两”就也赏四十两,李纨这个的办事态度也够轻率的。

吴新登家的这边正准备溜走,那边就被探春叫住了,问她家生子奴才和买来的奴才有何分别。她还不服,故意在眼前这个小丫头面前装糊涂,推说不知道,再说要回去查。探春笑着笑着,就把话撂下了:“你办事办老了的,还记不得,倒来难我们。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现查去?”

探春在这里留心,是有原因的。因为照常例,死了人的,两个家里的皆赏过二十四两,两个外头的皆赏过四十两。而这次死的是探春的舅舅,算是“家里的”,按照惯例是二十两。探春如果因为是自己舅舅,不按照惯例来办事而赏四十两,自然会落下话柄,难以服众。

但是探春的母亲赵姨娘却并不这么想,她钻到那二十两银子的差价中出不来,受人唆使,亲自来闹难看,给自己的亲闺女拆台。在赵姨娘的无理取闹之下,探春真是悲愤交加,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话。

这句话是整本《红楼梦》中,作为庶出的贾府三小姐探春压抑已久的情感的一个突破口和爆发点,也是理解探春这个人物形象及其命运和结局的关键所在。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连王熙凤听了都忍不住佩服起来:平儿给我讲了今天这出大戏,我心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他不错。

3、或跃在渊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逢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红楼梦》第五回

“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一番道理。”探春对赵姨娘说的这句话,其实也是对自己说的。因为这句话在她的心里已经压抑了太久太久。

她是个女儿家,而女儿,早晚都是要出阁的,是别人家的人。所以在贾府里,虽然是正牌的小姐,但她的地位反而不如外来的宝钗黛玉。因为这些外来的人,将来是有可能成为贾府的少奶奶的,没人敢得罪的起。而她贾探春是早晚要嫁出去的,谁都可以得罪她。

所以相较于根正苗红的王熙凤,贾府的管家婆子们是不怎么把探春这个庶出的“小姑子”放在眼里的。因为王熙凤管理贾府,不仅仅是她自己在管理,还有她背后诺大的王家。而贾探春的背后则一无所有,而仅有的母亲赵姨娘则市侩粗俗,弟弟贾环又懦弱猥琐,这两个又都是贾府中最令人讨厌、最不着调的角色。而这样的一个外表柔弱,内心刚强,又极有才华的的女子,在勾心斗角的贾府和只拖后腿的母弟的夹缝之中生存,又谈何容易,心里怎能不苦!

其实也不仅仅是她,贾家的四个女儿,处境都不容乐观。

四姐妹的名字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连起来读其实就是“原应叹息”。春元作为贵妃只是贾府身份的象征,一个招牌而已,而且在宫内似乎并不很快乐;迎春是早就灰了心,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惜春小,又没父母,只有一个不问冷暖的兄嫂,等于没有亲人,自然也没有能力,只好出家;只有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在需要的时候有勇气展现出才华,挑起管理贾府、改革贾府的大梁。

因为她看得到贾府外表的光鲜和内在的败落。只是她没想到,她这样的努力和考虑,不仅不被人们理解支持,反而首先被自己的亲生母亲前来搅局。就这样,在赵姨娘这个搅屎棍一顿乱搅之下,探春初步形成的威严和改革的初步成果,也被下面被触及了利益的管家婆子们,接二连三的挑事生非,直至“夜搜大观园”。

在被夜搜大观园的时候,探春心底雪亮,自己的权是被收回去了,自己的改革也失败了。而整个贾府,又将重新回到粉饰太平的路子上去,一点点走向败落。所以她才说,

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

探春这样说的时候,想必已经心如死灰了吧。

是的,她看得清楚明白,却又无能为力。既然如此,倒不如“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所谓眼不见,心不烦。虽然前途莫测,但探春已有思想准备;“奴去也,莫牵连”,她是绝不会再回头了。

这一走,探春就走出了樊笼第一关,以后的生活就全靠她自己了, 以她的勇气和决断,完全可以博出一个奇迹,活成一个传奇。

在金陵十二钗的画册上,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两个人放风筝,两人,是指贾政和王夫人,风筝暗示探春。大海大船,自然不是西域了,应该是漂洋过海。

漂洋过海,去哪里呢?有人大胆设想,近点想可能去了日本,远点那就是直接去已经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西方。清朝赛金花一个烟花女子到了法国,俨然成了大使夫人,被捧为公主,更何况堂堂一侯门千金?

以探春的才识到了外面应该可以如鱼得水,自己“做一番事业”吧!就算出去后不如意,也比留在大观园中等着看得见的结局好过多少倍呢!

探春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封建社会中,男女地位严重不平等引起的悲剧。庆幸的是,在男女逐渐平等的现代社会,像探春这样的悲剧,或许会少了很多吧!无论是男是女,只要你有足够的才华,便有你广阔的天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