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复课堂】大力发展运动康复,造福广大运动人群

 孤凤 2017-11-14

作者:陈天午,陈世益


复旦大学运动医学中心主任

陈世益教授 简介


陈世益

陈世益,医学博士。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复旦大学运动医学中心主任、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侯任主委、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席、中国骨科医师协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太膝关节-关节镜-运动医学学会(APKASS)主席、ISAKOS(国际关节镜-膝关节-骨科运动医学学会)全球核心执委、全球ACL研究集团联络人、美国骨与关节医师协会(ABJS)资深会员等重要职位。他还是全球运动医学最权威学术期刊美国运动医学杂志(AJSM)唯一中国编委、关节镜及相关外科(Arthroscopy)中文版主编等。担任国家863人工韧带首席专家、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迄今已发表研究论文260余篇,其中SCI论文70篇,获24项专利。列上海市“医疗卫生系统百人计划”、“上海浦江人才计划” 、“中国名医百强榜”关节镜外科上榜名医,获吴杨奖、国际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最高荣誉“Takagi-Watanabe奖”等多项荣誉。陈教授自2004年至今,连续13年担任F1中国大奖赛首席医务官,担任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首席医务官和“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医疗专家”,是刘翔、徐莉佳、邹市明等世界冠军的医务官。临床方面擅长膝、肩关节疼痛与不稳的关节镜微创治疗与康复,在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肩袖损伤、肌腱病、髌骨不稳与疼痛、软骨损伤修复等方面据国内领先,尤其在人工韧带方面国际领先。




摘要


运动医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医学学科,研究运动、训练、体育和缺乏运动对健康人和病人身体功能的生理与病理影响,其成果用于伤病预防、治疗和康复,运动促进健康和预防伤病。运动创伤一直以来被视为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运动者出现伤病时,运动康复在对伤病的治疗中至关重要。尤其对遭受伤病的运动者而言,积极有效的运动康复决定了其是否能够战胜伤病,重返运动。


虽然运动康复在运动医学领域有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但目前它的发展在我国仍然处于起步状态,这反映了若干不容忽视的问题。近期,在国家大力倡导下,运动康复开始在我国呈现出较好发展势头。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制定行业标准,开展继续教育,推广科普宣传以及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推动我国运动康复进入一条高速发展之路。  




1

标题文字

对大多数人而言,康复如今早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一般观念下,接受康复的对象往往是残障人士,如中风、脑瘫、以及肢体残疾者,这类人群的共同特点是丧失正常生活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近期在对康复话题的专项讨论中,便将对象设定为障碍残疾(Handicap disability )人士,并详细地指出康复的目的是帮助功能受限者重返家庭和社区、独立生活、接受教育、进行劳动等正常生活[1]。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康复医学正是依此目标稳步开展。几代康复从业者通过辛勤的工作和不断的探索,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康复系统,为人民卫生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近年来,在国家将全民健身作为国家战略方针的大背景下,民间运动文化的孕育滋生和社会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可谓一日千里。越来越多身处不同年龄段、从事不同职业、拥有不同兴趣爱好的人们开始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到运动中。


毫无疑问,运动者的身体和心理在锻炼过程中大获裨益,但运动本身是一把双刃剑,无论在朋友圈的交流或是在媒体的报道中,运动损伤已成为一个令人无法回避的话题。



如何在出现运动损伤后治疗伤病,恢复机能并重返赛场,成为了大众的关心话题。

 


2

标题文字

根据国际运动医学会(International Sports Medicine Association), 根据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Medicine Sportive,FIMS) 指定的定义,运动医学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基础和应用医学学科,研究运动、训练、体育和缺乏运动对健康人和病人身体功能的生理、病理影响,其成果用于伤病预防、治疗和康复。



运动创伤一直以来被视为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运动者出现伤病时,康复在对伤病的治疗中至关重要。尤其对遭受严重伤病的运动者而言,积极有效的康复决定了其是否能够战胜伤病,重返运动。


习惯上,为了与一般意义上的康复进行区别,运动医学工作者将运动医学领域的相关康复称为“运动康复”,而将承担患者运动康复的专业人员称为运动康复师。




实际工作中,运动康复师在对患者完成进行康复评定后,会采用理疗、药物、功能训练等一系列运动疗法,重点恢复因伤所致的功能缺陷,并在一段时期内对其持续开展监督和随访,保证整个康复过程的完整实施,使患者在身体功能和精神上获得全面恢复。


显然,运动康复所追求的目标更高,旨在恢复功能重返运动。为达此目的,广义的运动康复还需要包括,运动体能康复、运动心理康复、重返运动技能康复。

 


3

标题文字

外科介入,尤其是微创手术治疗,如利用关节镜技术治疗下肢关节韧带损伤,越来越多地被广大运动人群所接受。



但无论是患者还是外科医师都必须同时面对的一个话题便是术后康复。及时有效的早期康复能够帮助患者有效地控制症状、恢复基础功能;


康复后期,强化功能锻炼还可帮助其重塑患区功能,恢复信心,克服心理恐惧,实现重返赛场。而对于术后康复效果不佳的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缺失,肌肉萎缩,本体感觉的减退会伴随其相当长一段时间甚至会永久地导致其无法重返运动。


在运动医学水平发达的西方世界,骨科运动医学医师和康复师被视作最佳拍档,两者通力合作,为患者提供最好的运动医学服务。


我曾多次到访国际先进运动医学机构参观学习,如麻省总院、梅奥诊所、纽约特种医院等国际著名机构,他们的外科操作与我们的日常工作并无二致,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严格高效且规范化的术后康复。


整个流程堪称无缝连接,从术前、术后早期康复到功能训练都能够在专业康复师的监督管理下有条不紊的进行。毫无疑问,对希望重返运动的患者而言,这是天赐福音。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运动康复在运动医学领域具有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但目前它的发展在我国仍然处于起步状态。这反映了若干不容忽视的现况。


首先,大众对运动康复的了解有限。大多数人并未认识到运动康复的内容和作用,或仅仅有简单的印象或比较片面的了解,难以意识到其重要性。这主要是因为针对运动康复的宣传力度不足,科普力量薄弱。


其次,运动康复资源长期缺乏,场地器材空白,专业康复师数量严重不足。中国运动医学先驱曲绵域教授在《实用运动医学》书中明确指出运动医学的首要服务对象便是“群众性体育方面”   [2] ,但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我国专业运动康复师大多属运动队和体育系统编制,其服务对象以面向专业运动员为主。


近年来,在不断与国际同行交流学习中,虽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其服务因工作性质等原因仍然仅涵盖专业运动人群的需求。而目前国内常规为大众群体开展运动康复的机构屈指可数,如,北医三院、华山等大型三甲医院。以上两点实际上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目前仍能建成面对大众运动人群的运动康复服务系统。

 


4

标题文字

运动医学当下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势头迅猛,关节镜技术凭借其微创、恢复快的优势得到了极快的推广。


欣喜之余,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运动康复服务缺失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功能至上”是运动医学从业者矢志不渝秉承的原则。运动医学医师对患者损伤结构的重建和修复应当牢固地建立在恢复功能的目标之上。但临床工作中,因为康复锻炼不当出现的预后不佳案例并不鲜见。


出现这样的后果,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医师,既难以令人接受,也使人痛心不已。


在我看来,借鉴国外经验和先进技术,调动一切有利条件,建立一套完整的运动康复体系刻不容缓。其深远意义不仅在于推广关节镜技术,更重要的是将运动康复领域内的理念、方法和实践技能通过运动损伤人群向全社会进行广泛宣教和全民科普,让其惠及每个运动参与者。


将运动康复这只“旧时王谢堂前燕”引入万千寻常百姓家。


2014年国务院第46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积极研发运动康复技术,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3]。



在此背景下,大量民营的康复中心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这类机构的出现,不仅有效地填补了运动康复在市场上的空白,更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创业者其敏锐的嗅觉和过人的眼光值得称赞。


但一切发展的新事物,虽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仍然曲折。面对机遇和挑战,运动医学从业者应当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迎难而上,在探索中寻求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4]。


从运动医学从业者的角度出发,虽然目前运动康复已经在我国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为了更好地促进其可持续健康发展,我们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俗话说,无规矩则不成方圆。


首先,一套完整规范的行业标准不可或缺。这既包括从业者的考核要求,也包括了工作人员的实践指南,同时也应该明确实际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行业内应当重视对从业者的继续教育,通过形式丰富的学习班等教育项目培养人才。在任何情况下,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永远是发展的基石。


此外,面向大众的科普宣传和教育不容忽视,通过广泛的宣讲和示范,改变公众陈旧的观念,形成对运动康复的崭新认识。



在人类社会进入全面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互联网瞬间便将信息传递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智能设备的成熟、穿戴设备应用,以及自媒体的兴起都为探索一种全新运动康复模式提供了无限的契机[5]。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借着时代的东风,我们有信心、勇气和耐心将运动康复发展成为一项惠及千百万人的伟大事业,用科学的方法、规范的技术帮助那些遭受运动伤病困扰的人们现实功能恢复,重返运动。这条路可能会很长,但我相信每一个运动医学从业者都会一直坚定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1] 曲绵域, 于长隆. 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 陈世益.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微创技术[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5,26(2):67-68.

[3] 刘永政,张双,王楠,等. 运动康复治疗对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7,1:54-57.

[4] 孙莉敏,吴毅,胡永善. 社区颈椎病患者运动康复的疗效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7:23-25.

[5] 沈夏锋,胡永善. 脑外伤后运动康复治疗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10:983-986.

[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0/20/content_9152.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