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地重游 2017-11-08 《山海经·海中经》记载:“珊瑚出海中,岁高二三尺,有枝无叶,形如小树”——
生活在200——2000公尺的大洋深处, 20年长一寸, 300年长一斤。
《太平御览》引班固《汉武帝事》云:“武帝起神堂前庭,植玉树,茸珊瑚为枝。”
唐代才子薛逢曾专门赋诗吟咏:“坐客争吟去碧诗,美人醉赠珊瑚钗。”盛赞唐代仕女们头戴珊瑚发钗风情万种的样子,可见唐代珊瑚饰物之盛行。
清朝嘉庆皇帝吉服带上的龙纹金圆板内就镶嵌着红珊瑚,该金镶红珊瑚圆带(以黄金版为底,面饰为红珊瑚)雕饰以夔龙纹为缘,中心刻有蝙蝠、流云和八宝图案,寓意富贵、长寿和吉祥。
皇太后、皇后在非常隆重的场合要穿朝服时,必须要戴三串朝珠,其左右两串为珊瑚;
皇帝在祭祀时必须要佩戴珊瑚朝珠。 朝珠以红珊瑚磨制打孔连缀而成,共有108粒圆珠,每隔27颗珠子夹入一颗“佛头”的青金石作为分珠,将108颗朝珠均匀地分为四份,象征春、夏、秋、冬四季。
朝珠顶部的那颗佛头上,连缀一个塔形的“佛头塔”,在佛头塔的下端,系着一击剑宝石坠,坠上垂着一块宝石,称为“背云”。佛头塔两侧还有3串绿松石珠串,每串10粒,称为“记念”,传说它们象征一个月中的上中下三旬。小珠串末端有宝石小坠,称为“坠角”。三串“记念”的戴法男女有别,两串“记念”在左为男用珠,在右为女用珠。
古罗马人认为珊瑚具有防止灾祸、给人智慧、有止血和驱热的功能,一些航海者则相信佩戴红珊瑚,可以防闪电、飓风,使风平浪静,旅途平安!因而,罗马人称其为“红色黄金”,使红珊瑚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在印度传说里,红珊瑚是神的饰品,所以,红珊瑚理所当然成为了佛教七宝之一。
和西方一样,珊瑚在中国也被认为可以示灾祥:《广东新语》珊瑚条有载:“(珊瑚珠)带腕上,或以为簪。其人有福泽,则益红润”。
这算是我的一个小角落,用漂亮的宝石去表达那些零零碎碎却支撑着每一个人前行的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