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集良工巧匠之能事,令后世叹为观止

 自华居 2017-11-14

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过如蓝田干黄,强名以玉耳。今则以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盖相距五六十年,物价不同已如此,况隔越数百年乎。—— 纪昀

清中期 翡翠芦雁兽钮赏瓶

来源:

20世纪80年代海外拍卖会

南美私人藏家旧藏

2011年伦敦佳士得秋季拍卖会

翡翠作为一种珍贵的玉石进入人们视野应始于清朝乾隆时期。此时逢西北准噶尔叛乱,和田玉路阻断,而清代早中期,宫廷用玉主要是和田玉,和田玉的枯竭令云南翡翠以其充满生机的青翠与碧绿开始受到皇家重视,迅速走进了王公贵族的审美视野,一度成为“皇家玉”的代称。

此瓶由上好的老坑翡翠精心雕琢而成。本品所用玉料硕大,色调美丽,可遇而不可求。整个器物质地温润晶莹,散发出凝腻般油脂的光泽。结合了圆雕、镂雕、高浮雕等制作工艺,使该摆件线条飘逸流畅。

一个瑞兽盘踞于盖顶,盖呈覆斗型;双花卉耳套活环,极尽巧思;瓶身呈现扁四方形,平面上优美的弧线抵消了呆板。

芦苇和芦雁攀附瓶壁,动感十足。瑞兽、花卉、芦雁等都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芦雁更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历代的诗人、画家留下了许多表现芦雁飞、鸣、食、宿的作品,宋代皇帝赵佶就有《柳鸦芦雁图卷》,清代画家边寿民和近现代画家高剑父亦创作有《芦雁图》。然而,玉雕上的芦雁题材则少之又少。配红木座。

此瓶于上世纪80年代首次亮相拍场,后为南美私人藏家旧藏,2011年伦敦佳士得秋拍中再次释出。整件玉雕作品,动物活灵活现、自然生动;枝叶洒脱婉转,雕琢纤细。殊为难得的是,翠中常常出现一抹绿色横贯雁身,一块绿色点染兽首,天然易趣无处不在、人工巧思合二为一,增添了许多妙趣。做工上,该器物平整细致,光滑如镜,昭示出制作者高超的技艺和细致的做工,具有典型的乾隆时期仿古器皿之意蕴和工不厌精之风格。加之这件器物保存完整,古雅而精彩,为罕见的玉雕珍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