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域旅游视角下休闲驿站规划设计研究

 阳光普照一生 2017-11-14

\与天地对话—为自然梳妆\


导读:

全域旅游时代,作为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应围绕旅游路网,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集观景栈道、餐饮服务、产品销售、特色露营、旅游厕所、停车场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旅游休闲驿站,改善旅游接待设施,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提出,全国各地在城市、乡村、景区、交通沿线等建成一大批旅游休闲驿站,推动国省道干线公路完善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快全域旅游战略的实施。

◎本文来源:和美智业机构(www.ihmee.com)


全域旅游时代休闲驿站规划建设标准研究

原建设标准

 等级划分

休闲驿站从高到低分为一级、二级。

一级休闲驿站

  1. 整体环境舒适,空气质量达到GB 3095的一级标准,噪声质量达到GB 3096的一类标准,游客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相关清新指数。

  2. 建筑外观(造型、色调、材质等)突出地方特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建筑材料低碳环保。

  3. 标识标牌全面体现地域文化特色,醒目、美观、协调。

  4. 环境优美,绿化面积不少于30%。

  5. 停车场至少可提供100个车位。

  6. 提供两种以上特色餐厅,并提供直饮水,方便游客直接饮用。

  7. 设有二类汽车维修点,提供汽车加油、维修、洗车、零部件销售等服务。

二级休闲驿站

  1. 整体环境舒适,空气质量达到GB 3095的一级标准,噪声质量达到GB 3096的一类标准。

  2. 建筑外观突出地方特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3. 标识标牌体现地域文化特色,醒目、美观、协调。

  4. 环境优美,绿化面积不少于25%,形成一定规模景观带。

  5. 停车场至少可提供50个车位。

  6. 设有汽车维修点,提供汽车维修服务。

 服务功能

餐饮——设施绿色环保,规模适当,提供地方特色饮食,展售当地农特产品,满足不同类型游客需求。

购物——提供10种以上特色旅游商品。

休憩——提供休憩设施、免费饮用水及可出租客房,布局合理,展现驿站的文化特色与旅游形象。

休闲——提供茶室或咖啡吧,装饰有特色,环境优雅。

 管理要求

(1)应有完善应急预案,并付诸实施。

(2)投诉制度健全,投诉处理及时、妥善。

(3)应有完备的从业人员培训措施。

(4)特种职业和岗位应具有相应资质,持证上岗。

全域旅游时代休闲驿站建设发展方向


 拓展休闲服务功能

从单一的餐饮、购物、休憩、休闲向多元化的特色旅游体验转变,与观景、露营、运动等业态相结合,形成具有一定独特性的功能单元,完成从基本的驿站服务功能向特色化、个性化的旅游休闲功能的提升。

 全域统筹主题化设计

全域统筹规划,根据主题统一设计,形成一系列的具有较高景观价值的休闲驿站,将驿站本身作为景观吸引物来打造,有一定关联又各具特色,凸显地域文化特征。

 增设特色旅游专线

加强不同休闲驿站间的联系性,增设特色旅游专线,强化各驿站点的中间枢纽功能,形成有效串线,延伸旅游线路。

 落实智慧平台的构建

配备数量合理的智能化电子设备,接入智慧旅游平台,提供全域旅游公共信息查询功能,提供在线预订、预约并预留在线支付模块等电子商务功能,提供二维码等互动体验功能,推进VR、AR等相关展示体验设备的建设。


全域旅游时代休闲驿站设计要点研究

设计要求

  1.  服务设施的配备应符合现行相关规范、指引文件的规定。

  2. 应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和建筑进行适当改造和提升,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共用共享。

  3.  新增服务设施应尽量减小建设规模,限制开发强度和建筑体量。

  4.  服务设施应相对集中设置,以方便人群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5.  应尽量结合绿道入口、公共接驳点、景观节点等进行布局。

  6.  位于生态敏感区域内的服务设施应分散设置。

  7.  鼓励利用生态环保材料,建设可移动、非永久性的服务设施。

  8.  新增服务设施应美观、舒适、经济、实用、不与环境、景观相冲突。

  9.  尊重当地文化习俗、生活方式和道德规范,凸显当地特色。

设计原则

空间布置原则——

按照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服务驿站系统的布局,确定方便游客的使用,同时便于经营管理与减少干扰,充分发挥设施效益。

选择原则——

各项服务系统设施应靠近交通便捷的地区,应尽量结合现状已有的服务设施进行,列入尽量靠近景区或景点服务区,乡镇等。但应避免在有碍景观和影响环境质量的地段设置。

建设原则——

建设服务系统应有利于保护景观,方便旅游观光,为游客提供畅通,便捷,安全,舒适,经济的服务条件。建设服务系统应满足不同文化层次、职业类型、年龄结构和消费层次等游人的需求,使游客各的其所。 服务设施的建筑层数一般以不超过林木高度为宜;兼顾观览和点景作用的建筑高度和层数应服从景观需要。


全域旅游时代休闲驿站模式创新

驿站+营地

“驿站+营地”即露营驿站模式,是指可通过停车场、服务区等改造升级或在现有旅游资源项目上增加露营功能(无需另行供地)为房车自驾车游客提供旅途过程中的水电补给、临时停靠、休憩娱乐等智慧化、平台化露营生活基本配套服务的场所。采用PPP形式,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加强了对露营休闲产业的管理。

驿站+美丽乡村

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依托乡村进行驿站建设,作为乡村居民日常生活休闲及游客娱乐休憩中转的综合性场所,以共享为理念,特色书屋为亮点进行打造,是“旅游+驿站+民宿”、“旅游+驿站+公益”、 “旅游+驿站+扶贫”的一种创新模式。

图片来源:网络媒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