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光恒:家长如何与网游沉迷的青少年有效沟通

 龙点书院 2017-11-15
对很多不玩游戏的人来说,对网络游戏的评价一般都倾向于比较的负面。因为媒体上大量充斥着网络游戏的负面报道,比如耽误学业,伤害身体等。《王者荣耀》火了之后,最近又有很多人给游戏扣上了“毁了中国教育”“陷害人生”等各种大帽子,让人对游戏不寒而栗,也让游戏开发者背负更多的道德评价。


  首先,我们说游戏是人的天性,也是促进人类认知发展与成长的重要手段。网络游戏是在网络时代,游戏网络化、视觉化的产物。网络游戏因为具有即时反馈,社交需求,自我实现,无限扩展等特征,很容易让很多人沉迷,特别是对未成年的青少年来说。

  我们首先区分一个概念,网游成瘾和网游沉迷。据最近美国精神病(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杂志发表的一个跨文化的发现,只有约0.3%-1.0%的游戏玩家可能被诊断为网游成瘾,其余类似症状只是一时的沉迷。沉迷不是个大问题,我们人经常会沉迷于某些东西,比如“沉浸在爱的甜蜜里”,甚至沉浸在“学习的快乐”里。


  如果你发现你们家孩子最近特别迷恋网络游戏,一定不能太慌张,要相信这是暂时的状况,只要正确引导是很容易走出来的;另外,也要摆正心态,不要把孩子行为的责任一股脑推给社会或游戏开发者。就如同,你家孩子早恋了,你不能全埋怨人家女孩长得漂亮,让你家儿子魂不守舍,还骂人家“狐狸精”。而是,静下心来,仔细分析,游戏满足了孩子的哪些需求?你是否在这些需求上缺位了?只有满足了孩子的这些需求,才能尽快帮助孩子从游戏沉迷中走出来。

  这一过程就需要家长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首先,辱骂、惩罚等的措施不是有效沟通,它只是你情绪的粗暴表达和宣泄,只能说明你在教育孩子是比较懒,并且它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或许,它会促使孩子暂时离开游戏,但是却不能真正使孩子走出这一困境。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沟通呢?

  接纳,防止对立:多用接纳性语言,不用评价性语言

  接纳,无条件接纳你孩子目前的一切,且不要去评价他的行为。因为只有接纳孩子的现状,你才能放平心态,努力和他在一个水平上交流。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多用接纳性语言,而不是评价性语言。

  比如“你最近打游戏时间太多了”就是评价性的语言,面对评价性语言,我们的自然反应就是反驳,因此,它只会让孩子站在你对立面;而“看你最近在玩##,据说很好玩,跟我说说,教教我”,这就是接纳性语言。它会拉近孩子与你的心理距离,从心理上接纳你,而不是排斥。


  共情,发现需求: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抛弃居高临下评判言

  你接纳孩子,孩子接纳你,才能让沟通进行下去。接纳之后的第二步,共情,就是个体理解、体验他人的情绪和感受他人的处境或遭遇感同身受的能力。放在亲子关系上,就是体验孩子的情绪状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策略。共情是心理咨询师最最基本和重要的专业素质。而能够与孩子共情,也是一个好家长必备的素质。

  举个例子,孩子对你说“我同桌韩梅梅游戏玩的可厉害了”,这个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玩游戏厉害有什么了不起?”这说明还是站在居高临下评判的角度。我们可以说“哇,有多厉害?”,进而引导孩子讲述。你或许会发现孩子玩游戏很多时候不是游戏本身,而是游戏之外的东西,比如和同伴比较,可以讨女孩子喜欢,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等。当然,也会有家庭教育不到位的状况,比较陪他时间太少,较少关注他心理需求等。


  问题,剖析现状:主要表达感受,主动承担责任

  在接纳孩子现状,体验他的情绪之后,剖析和解决问题是关键的步骤。这就需要与孩子进行一次开诚布公的谈话。在谈话中要把核心的问题提出来进行讨论。但在讨论过程中一定注意两点。

  第一,多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看法。

  比如“看到你最近很多时间在玩游戏,我感觉对你不好”,这就是表达看法,看法就有对错;但是改成:“我很担心你的学习”这就是感受性的。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是感受性的评价非常容易获得孩子的正反馈。

  第二,主动承担责任,不盲目把责任推给孩子。

  比如“你最近玩游戏很多,你得考虑下时间了”尽管很温婉,但仍然把责任推给孩子;而如果“我最近很忙,非常抱歉没有多陪陪你,让你更多时间只能玩游戏”,立刻把责任放在自己这边。


  规则,培养自控:培养自控能力,形成长效机制

  任何短期的沟通交流只能解决一次问题,而建立规则可以发挥长效机制,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这里注意:

  第一,规则的制定过程是和孩子共同协商的结果,和孩子一起商量每天玩游戏的时间,以及什么状态下可以增加。

  比如:如果下次考试90分以上,则周末额外增加一个小时玩游戏时间,70分一下,扣掉一个小时等。切记一定是共同商量的结果,不可家长代替孩子制定规则。


  第二,适当正强化。

  如果孩子能够坚持遵守一段时间,则可以通过让他选一部电影,一起去影院看;或者,一起去参加某个活动等等,让孩子体验到坚持规则的收益。强化的间隔初期可以短一点,以后慢慢拉长。也可以在他的朋友面前夸奖他遵守游戏规则的行为,让他获得满足感。


  以上四个过程:接纳,共情,问题,规则,是简单介绍了有效和孩子沟通的注意事项和方法。

  我们相信,任何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教育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需要家长真正的参与和陪伴。以上和孩子有效沟通的方法可能不是一次就能完整解决,而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

  但是只要我们平下心来,接纳孩子,理解孩子,让他感觉到足够的社会支持,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就一定可以促进孩子自主把持好自己与游戏的距离,甚至把握好自己未来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