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1917年影像记录

 攒破烂儿的 2017-11-15

时间前溯一年,1916年7月29日,蔡锷率护国军进入成都,标志着护国运动的尘埃落定,此时袁世凯也病死了。1916年8月8日,蔡锷因疾离开成都,远赴日本就医。应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这句老话,没了有着“护国英雄”的威望和军政才能的蔡锷坐镇督川,此时坐在成都这座山头的是原护国军中的滇系罗佩金,时任四川都督,川系刘存厚,时任川军第一军军长,黔系戴戡,时任四川省长,原本都是把着枪杆子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军阀,这时为了各自的利益,都想做大王。巴蜀大地上不可避免的演绎军阀混战的乱局。

1917年4月18日晚,辛亥后的成都爆发了第一次巷战,即“川刘滇罗之战”。历时7昼夜,以滇军撤出成都告终。

1917年7月5日,“川刘黔戴之战”,成都爆发第二次巷战,历时12天。黔系撤出成都,川系胜出。一切都是暂时的,巴蜀之后更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怪圈...

Gambel在1917年6月11日从上海出发,溯扬子江而上,到达成都时,用影像记录了这两次成都巷战后的疮痍景像。

成都1917年影像记录

皇城城墙边被焚毁的民房

川刘滇罗在成都巷战进行到第二天晚上,滇军将皇城周围的民房商铺全部洒上汽油,予以焚烧,说是要扫清视界,同时防止川军利用民房伏击,叫做“亮城”, 成都百姓对其切齿痛恨;为了突出滇军的凶恶形象,数百川军又戴上红边边军帽,扮成滇军帮着四处纵火。

成都1917年影像记录

远处明远楼的屋顶隐约可见,皇城外的大片民房已经毁于战火。

成都1917年影像记录

战火四起,泥菩萨也难自保

成都1917年影像记录

弹壳弹片是打铁的好材料,这不利用上了!

成都1917年影像记录

战火掠过,遍地狼藉。

川刘黔戴在成都巷战,黔军沿路连抢带烧,更让成都居民愤恨不已,认为黔军比滇军更坏,群起帮助川军,为打巷战的川军指路。

成都1917年影像记录

皇城城墙被炸开的豁口。成都市民在皇城城墙豁口的外侧看热闹 。

成都1917年影像记录

皇城城墙被炸开的豁口。皇城城墙豁口的内侧,坍塌的豁口处站着是戴灰边边军帽的川军。

川刘黔戴的成都巷战,川军从民间征用了一口柏木棺材,将火药放进去,外面加上铁箍,然后挖一隧道,直通皇城城墙底下,为的就是把火药棺材放进去。当地雷爆炸时,声音惊天动地,皇城城墙被炸开了三丈多长的豁口。

成都1917年影像记录

成都1917年影像记录

法国驻渝总领事馆,於1902年设立在成都的行馆,也在成都巷战中遭了殃。

成都1917年影像记录

战火停息,爱热闹的成都市民进入皇城。此处是在明远楼北望致公堂。

成都1917年影像记录

皇城大门内。

成都1917年影像记录

石狮冷眼看风云变幻。

成都1917年影像记录

经历战火后“四川督军署”的牌子还挂着,门前用作掩体的青石板被挪开一边,爱凑热闹的成都市民有机会来耍一下。

总督府,民国年间一会儿叫四川督军署,一会儿叫省长公署,一会儿又叫四川省政府,不过不管名字怎么变,它都是当时四川省的行政中心所在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