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孢菇栽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天侠张 2017-11-15
      一、营养基质
    双孢菇是粪草型腐生菌类,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完全依靠培养料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发育。双孢菇栽培原料来源广泛,如稻草、麦秸、玉米秸、玉米芯、豆秸、棉秸、禾本科杂草及牛马粪等。但是需有其它辅助微生物先行将其腐熟才能利用。营养配比正确,即碳氮比适宜并发酵好是栽培好双孢菇的基本条件。在实际生产中,堆沤发酵培养料时,一次发酵不达标,没有达到应得的粪土香味,发酵的培养料夹生,或带有浓重的氨味或其它气味,这样的夹生料进入菇棚二次发酵,也很难调正,并在其操作过程中,很容易招致病虫害。
    二、适宜的温度条件是双孢菇出好菇的基本保证。
    菌丝可在4~33℃范围内均能生长,适宜温度20~25℃,最适生长温度22~24℃(高温致死温度34~35℃)。高于25℃生长过快,但菌丝细弱,易早衰;低于15℃则菌丝生长缓慢;低于4℃则停止生长。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4~25℃,适宜温度10~18℃,16℃左右的条件下子实体生长又快又肥,18℃以上生长快,易形成小菇薄菇,菌柄细长,薄菇易开伞。当气温高于23℃时,则子实体不易形成(高温品种除外),已形成的菇蕾易死亡;低于12℃以下,子实体肥厚,但生长缓慢菇质好;低于5℃时,则停止生长。
培养料的堆沤出现的问题与季节的选用有直接的关联性。菌丝的生长与出菇对季节的选用更有其直接的相关性,它关系到温度的变化能否适合双孢菇菌丝的生长与正常出菇。虽然有高温品种,但也不能完全弥补栽培中的过失,因此提示菇友们注意季节与温度对双孢菇栽培的影响。
    三、湿度对双胞菇栽培的好坏有直接的相关性
    栽培双孢菇所讲的湿度包含三个内容:
    1、培养料中的含水量:菌丝阶段60~63%为宜,子实体阶段65%左右为宜。
    2、覆土含水量20%左右为宜;菌丝阶段:18%左右,即两指捏土能扁。子实体阶段20%左右,能搓圆有点粘手。
    3、相对湿度:菌丝阶段培养料进房发菌时,相对湿度以60~70%为宜。菌膜覆盖发菌则要求低些,65%为宜,否则易生杂菌污染。子实体阶段生长发育期间要求85~90%,但也不易过高,如长时间高于95%,极易发生病原性病害和喜湿杂菌的危害。一般培养料进房时较适宜的含水量应以成人用手紧攥一把有代表性的培养料,指缝间有2~4滴水。含水量过低,料内菌丝生长慢,绒毛菌丝虽多,但纤细无力,养分难以吸收和输送,影响产量和质量。含水量过高,会造成培养料缺氧,导致束状菌丝增多,从而降低了菌丝的生命力,同样影响产量。播种后,菌丝迟迟不吃料,一般与培养料的干湿有直接关系。培养料过干,培养料内的营养物质不易协调释放,发现此问题可以喷施雾化水加以调节;培养料过湿,培养料内缺少氧气又易将菌丝窒息而沤烂。所以,培养料在堆沤的过程中要掌握好湿度,二次发酵的过程中与覆土后要慎用补水,即使补水,也要补雾化水。不能用水管捏住管头喷向培养基,这样不但喷刷了培养基,而且导致菌丝的直接死亡。
    四、空气
    双孢菇是一种好氧性菌类。菌丝生长阶段二氧化碳浓度以0.1~0.5%为宜,子实体生长发育要求有充足的氧气,通风良好,CO2应控制在0.1%以下。据报道:如果菇房和土层CO2含量达到5%以上时,菌丝就不在形成子实体,1%以上时,就出现菇盖较小,菌柄细长易开伞现象,0.03~0.9%的低浓度CO2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
    五、光照
    双孢菇是喜微暗厌强光的菌类。菌丝体在无光黑暗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微弱的散射光对菌丝的发育有促进作用。子实体在微暗的地方生长出来白嫩肥厚,同时出菇均匀。在光照过强的情况下菌盖不再洁白,易发黄,菌盖不正,畸形菇多,长柄菇多,严重地影响双孢菇的产量与质量。所以菇房保持微暗漫散光最佳。
    六、酸碱度(pH) 
    双孢菇生长的酸碱度范围在pH5~8,进菇房的培养料和覆土层pH值7~7.5范围内,最为理想。偏碱的培养料和土粒(覆土),前期发菌虽偏慢,但因其生长周期较长,菌丝生长时在料中不断产生草酸和碳酸,能使料土逐渐酸化,同时偏碱能抑制霉菌滋生。
    七、土壤
    覆土粗土粒直径约为2㎝,细土粒直径0.5㎝。粗土粒过大出菇慢,过小保水力差;细土粒过大菇根深,易长畸形菇,过细菇根浅,易长密菇小菇,覆土的厚度一般为一寸左右。培养料是双孢菇生长的营养物质基础,碳氮比例适当,疏松柔软、松紧适度、保持通气,有良好的营养成分与保湿的物理性状,只有这样的培养料,才有质优丰厚的收成。
    八、栽培管理
    1.菇房的消毒和进房:培养料进房的头天,墙壁及屋顶、地面加湿,并密闭后,用福尔马林及敌敌畏4两(或敌百虫加纯碱)加水,拌匀后,分别在室内加热熏蒸消毒24小时。菇房密闭条件差的,可改用喷雾方法。杀虫灭菌时要注意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待药味消失后将二次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地平铺在床架上15~18㎝厚,捡去较大的粪块杂物,如培养料氨气过重,可以用15~20%的明矾水喷雾中和氨气。
    2.播种:培养料整平后,菇房中无刺激性的气味,料温稳定在28℃以下,即可播种。北京地区在阳历8月中下旬进行播种,用料45~50㎏/㎡,采用麦粒穴播加撒播方式进行播种,10×10㎝见方,4/5穴播,1/5撒播,每㎡用种二瓶/㎡菌种,再加盖一层进房时预先留下的优质培养料,以看不到麦粒菌种为宜。播种后用木板轻轻拍面,干燥地区要用薄膜覆盖保湿,每天掀开一次通风。
    3.菌丝培养:播种后4~5天内,关好菇棚的门及通风口,让菌种尽快萌发吃料,发菌期间温度要控制在22~25℃,菇棚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为减少光线,可在菇房窗内或棚内拉上一层黑色遮阴网,播种后20~22天左右,菌丝已基本吃透料即可覆土。
    4.播种后的覆土及管理:播种后的15天左右,菌丝基本上长到培养料深的3/4时就要及时覆土。覆土材料选用杂质少、保水利强、团粒结构大、腐殖质丰富的中性土壤。通过覆土来改变CO2浓度,促使双孢菇菌丝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土层中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能刺激双孢菇子实体的形成。
    5.出菇期管理
    出菇期间主要管理措施有:A 按时调水:喷水是出菇阶段最重要工作,应根据双孢菇生长情况而定,当菇床的土层内出现米粒大小菌蕾时,开始打“出菇水”用水量0.8~1㎏/㎡,在2~3天内分次喷水,当双孢菇菌蕾生长到黄豆大小时,要重喷一次“育菇水”,喷水量1~1.3㎏/㎡,在一天内分数次喷水调入土中,若天气特别干燥床面应适当地补些水分,或打些“空气水”,增加空气中的湿度,使菇棚湿度保持在85%~90%之间。
    B 通气控温:出菇时期,子实体呼吸旺盛,要降低CO2浓度,保持空气新鲜,通风时要结合保温保湿,气温低时,通风可适当减少稳定菇棚的小气候环境,使温度保持在12~17℃之间,以利于双孢菇的生长。
    C 清床追肥:每次采菇之后,菇床上遗留下来的死菇、老根,须及时清除干净,并用湿润的新土补平空穴。如不及时清除,时间一长定会腐烂,引起病虫害的发生,影响下一批的出菇。出菇后期需满足双孢菇对养分的要求,提高产量。常用的追肥有0.1%尿素、1%葡萄糖、2%生豆浆制成添加剂,喷湿在菇床上,能延长产菇期并促进菇体肥厚、洁白,提高蘑菇品质和有效增产。
    D 追肥时应注意:追肥要适时适量,每次喷肥后,都要用薄薄的清水喷洗菇面,以免损伤小菇。
    E 防高温、防硬开伞。室温超过20℃,双孢菇生长迅速,采收不及时易开伞,室温超过22℃容易死菇。
    以上的栽培管理,实际上就是通篇所讲的几大因素的灵活应用,用的得体,适时、适量,栽培管理容易,如不理解,盲目蛮干,出了问题,采取措施都不好挽救。所以栽培讲的就是因地制宜,因条件而异,抓住时节,搞好栽培生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