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圣母型人格遭遇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江歌案件的心理分析

 昵称30816128 2017-11-15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温哥对你说,获授权,有删节。作者温老师系一位心理咨询师,原文标题《浅谈江歌事件》。



导语:本来不想赶这个热点的,今天读到一篇关于这个事件的心理分析文章,颇符合本号人类行为密码的主题,探寻事件背后的动因。作者认为被害人江歌具有圣母型人格,而那位闺蜜刘鑫是一位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圣母遇见马基雅维利者,必然悲剧了。转发仅供参考。


要点:英国资深心理咨询师雅基.马森写了一本书《可爱的诅咒》,她认为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这样人,ta们将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家人、朋友、同事身上,甚至对陌生人也是有求必应,而且一旦停止这样做,就会觉得非常内疚,仿佛受了一场“可爱的诅咒”。在ta们看来,很多事情的优先级都高于自己的身心健康,结果支持了所有人,却让自己崩溃。她把这些始终把友善待人作为第一甚至唯一行为准则并因此受尽委屈的人称为“圣母型人格”,也称为讨好型人格。




昨日,去年留日女大学生江歌被闺蜜男友杀害的事件,开始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上迅速发酵,成为网络热点头条。上到网络大V,下到粉丝大众,无不高举道德大棒,强烈谴责极度自私的江歌闺蜜好友-刘鑫,咪蒙甚至发起了跨国支持日本法院判决杀人凶手-刘鑫的前男友陈世峰死刑的活动。


我们的传统文化观念是“死者为大”,同样作为一名家长,我也对江妈妈深表同情。但既然这个事件已经成为公众热点,那么讨论社会公众事件,发表不同的观念也应该是我的权利。


为什么善良的江歌能与性格相异极度自私的刘鑫成为好友闺蜜?为什么江歌甘愿为刘鑫付出-收留她,照顾她,替她出头?为什么事后刘鑫毫不在意好友江歌惨死?更不对江妈妈没有一丝内疚和忏悔?更没有听她对前男友间的感情纠纷有丝毫评论?这是否是场偶发事件?


问题:为什么善良的江歌能与性格相异极度自私的刘鑫成为好友闺蜜?


两个独自在异国留学的女孩子都是青岛人,曾经同住一个宿舍,因此结识成为好友闺蜜。从事件中能够看出,两个人的性格迥然不同:一个善良大方,单纯可爱;一个冷酷无情,自私有心机。我们知道,任何社会关系都建立一定的彼此共识基础之上的,亲人关系依靠血脉,同事关系建立在工作制度,夫妻关系立足于爱情,朋友关系则依托于友情。


友情和爱情都是人类的高级情感体验。社会交换论者认为所有的爱情和友情因素均可归结为利益和价值的交换,这样的交换既有社会性的(外在)也有生理情感性的(内在)利益和价值的交换。


很显然,江歌和刘鑫之间的友情中利益和价值交换是不同的。对于刘鑫来说:这段友情更多的是社会性(外在)的利益获取-闺蜜江歌能为她提供住处,买好馄饨到车站接她,听她倾诉她的苦恼(内在情感)等;而对江歌来说,这段友情更多是生理情感性的需求,因为事件中我们看不到刘鑫任何能给她带来的社会性的利益和价值的收益。


那么,我们就会有疑问:在利益和价值付出和收益不平衡,甚至付出远远大于收益的友情,江歌为什么还一直在不断付出,努力维系那?为什么江歌甘愿为刘鑫付出那?



圣母型人格表现


因为对于江歌来讲,这段友情的内在(生理情感的)的利益和价值的收益是值得付出维系的。这就是典型的圣母型人格表现。


英国资深心理咨询师雅基.马森写了一本书《可爱的诅咒》,她认为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这样人,他 (她)们将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家人、朋友、同事身上,甚至对陌生人也是有求必应,而且一旦停止这样做,就会觉得非常内疚,仿佛受了一场“可爱的诅咒”。在他(她)们看来,很多事情的优先级都高于自己的身心健康,结果支持了所有人,却让自己崩溃。她把这些始终把友善待人作为第一甚至唯一行为准则并因此受尽委屈的人称为“圣母型人格”,也称为讨好型人格。




圣母型人格有几点非常明显的外在表现


1、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放到自己的需求的前面。这个别人不仅仅包括陌生人,朋友、同事、家人,还包括父母、子女和配偶。


评论:这点江歌在与刘鑫的交往中,表现得很充分。(不敢通知房东)收留刘鑫留宿;不怕冲突(圣母型人格是很怕和他人起冲突的)为刘鑫出头处理她和前男友的矛盾。包括在她的微博中反应出来的,她对含辛茹苦母亲(秋天)的愧疚和自责,总是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没能给独自抚养她成人的母亲足够的回报。


2、始终把友善待人作为第一甚至唯一的行为准则,并因此受尽委屈。


评论:虽然并未从相关报道中,读到江歌其他朋友,老师和亲人对她的评价,而刘鑫也讲,她和江歌的友情如何如何真挚,彼此如何如何融洽。但事件中表现极端自私,富有心计的刘鑫,在与友善待人的江歌的交往中,江歌所受的委屈,吃的亏恐怕不会少。


3、认为要让别人喜欢自己、爱自己并接受自己,就必须按照别人认可的方式为人处事。


评论:这点我们从事件中,无法查证。但从江歌的单亲家庭成长经历,以及个性坚强不服输的江妈妈,多多少少会有所影响。


4、总是同情朋友,总是想单方面补偿对方。


评论:圣母型人格的有一种观念:如果我能够让对方更幸福一些,更快乐一些,那么对方应该会对我很好。所以,他们潜移默化的认为,对方的痛苦和不幸大于我。于是圣母们就会忽视现实情况,受这样的死板的个人规则所控制。总是同情朋友,总是想单方面补偿对方。所以,江歌看不到刘鑫有比她更好的家庭条件,曾有个男友(她还是单身),有更完整的家庭(她是单亲家庭)。而她只是认为失恋的闺蜜很痛苦,我要陪伴她,听她倾诉,为她提供住处(即使很为难,不敢通知房东)。甚至为她出头(即使也很害怕),帮她摆脱前男友的骚扰。总之,我要同情刘鑫,尽我所能补偿帮助刘鑫。


5、过度夸大拒绝别人的后果。


评论:江歌如此尽心的照顾刘鑫,没有拒绝过刘鑫提出的期望和要求。买好爱吃的馄饨,在车站等了两个小时刘鑫,是因为怕刘鑫下车后见不到她会失望乃至生气。冒着被房东驱逐的危险,收留刘鑫留宿,也是担心失去闺蜜和这段友情。


因此,我认为江歌具有比较典型的圣母型人格。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对于江歌来说,她和刘鑫的这段友情是值得这样付出和维系的,虽然她可能因此受尽委屈,但这段友情中富有心机的刘鑫(江歌认为在日本的唯一亲人)给予她那点点我们看来不值得的认可,赞赏,和期待等,正是圣母型人格江歌内心的情感所需求的,并为之不断付出的。



圣母型人格是怎样形成的?


圣母型人格形成更多源于我们的童年和青少年成长,一切从“可爱的孩子”开始。因为关于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以及该怎样为人处世,很多深深植根于脑海的观念和行为准则源自我们的童年和青少年,而且通常可追溯到理性思维能力形成之前。


对于江歌的童年成长,在相关报道中只能看到,因她父亲嫌弃生女儿而离异,性格坚强不服输的母亲含辛茹苦把她带大,卖房供她上学。没有太多信息进行讨论。


但从刘鑫面对江妈妈悔过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细节:刘鑫称好友江歌为“三叔”。三叔应该是江歌朋友口中的昵称,它代表着江歌有男孩化的性格,大方不小气,又预示着她是女性朋友的长辈保护者。


人本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认为个体的评价来自于内外两种,内评价源取决于你评判自己的行动结果、工作、成就和行为举止;外评价源则是外部社会-他人的评价影响。圣母型人格的外评价源比内源强势的多,甚至很难感受到任何自我评判和评价。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自己的行为去获得别人的认可,爱和关注,而不是凭借自身原本的样子。


当我们步入青少年期,性别意识越来越强,内评价源更多的关注于自身对异性的吸引力,我漂亮吗?我帅气吗?我怎样做才会更有魅力?


而这时由于先天条件造成的不自信,比如相貌一般,家庭条件平常等,都是进一步引发自卑感。为了弥补这样的不自信,压抑完美欠缺的恐惧,就会采用一些有趣(比如女汉子)或者可爱(比如为弱小的女友出主意,提供帮助等)的行为举止,在他人的不断认可影响下(外评价源),固化这样的自我认知和态度,从而慢慢形成圣母型人格。这样发展下去,对于这些女汉子来说,很难交往到心仪的男友,因为他们并不自信,很难相信对方会爱她本身的样子,总会怀疑对方另有所图。当然,这点我们从江歌的身上还并未了解到。


下面江歌和刘鑫的微信聊天内容,我们能看到江歌“三叔”女汉子式的圣母型人格的影子。




刘鑫是一位马基雅维利主义者


为什么事后刘鑫毫不在意好友江歌惨死?更没有对江妈妈没有一丝内疚和忏悔?更没有听她对前男友间的感情纠纷有丝毫评论?


讨论完江歌,我们再来讨论下众矢之的,正在承受着公众舆论,社会道德鞭挞的刘鑫。


我并不认同一些公共号打在刘鑫身上的标签-巨婴、缺乏教养,逃避者等等。她恰恰不是所谓的巨婴,小小年纪的刘鑫是一个社会化程度远远高于同龄人,不仅仅是一个精致的利己者,她完全是一个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她之所以对于江歌的死毫不在意,因为江只是她在日本留学期间,能为她带来利益和价值收益的工具,人没有,可利用的收益和价值也没有了。


她之所以对江妈妈没有一丝内疚和忏悔,因为她本就认为江歌的死是她自愿的选择,与我无关,我不需要为之负责。


(她真的过得挺开心的,换了新发型,还能比pose拍照。可能跟新的闺蜜一起去逛了街,交了新的男朋友,还买了包包,做了指甲。)



而当她承受不住公众舆论压力和社会道德指责时,她面对江妈妈痛哭流涕,情真意切,指天发誓,悔过自新(而这段与江妈妈谈话的视频中,外表看似痛苦,痛哭流涕的刘鑫,她的言语表达,思维反应,仍然非常清晰,有较强的逻辑);而过后她发现这未能使之摆脱被指责的压力时,她立马转换态度,发微博为自己辩护,指责江妈妈。马基雅维利者面孔显露无遗。



更让人不解的是她和前男友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前男友如此纠缠,甚至不惜痛下杀手。很显然,她前男友陈世峰这次是有备而来的(带了刀)。难道只是陈世峰有偏执性人格,有暴力倾向(并未见日本方面的报道确定),这样简单吗?(当然,这一切应该会在12月初的开庭中,陈世峰会公开更多的答案。)


我们可以猜测下,年轻漂亮的精致的利己者-刘鑫,独在日本求学。交往一个有住处的,有些帅气(经济条件未知)的男留学生男友,从利益和价值收益来讲,应该是非常划算的-既然解决孤单寂寞的留学生活,也许还能省下不菲的生活开支(吃住玩)。



而作为一名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刘鑫看来,她与同居男友陈世峰的爱情关系,与江歌的友情关系一样,并没有太多区别,只是多了满足生理需求的性爱关系罢了。


所以,她与陈世峰之间的爱情出现问题后(他不能再满足她不断增长的利益和价值收益要求),刘鑫像对待死去的江歌一样,毫不留情抛弃了陈世峰。但用情太专(性格偏执)的陈世峰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从挽回到纠缠,从祈求到愤怒,从爱而生恨,最终失去了理智。


在这段感情纠葛发展过程中,社会化程度极高,善于利用他人,富有心机的刘鑫,是不会不明白,不清楚的。


很显然,这次陈世峰是有备而来的(带刀殉情)。在这之前,他是否对刘鑫说过有这些的企图,是否威胁过刘鑫?告知刘鑫他有这样的行为倾向?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以上的分析推理,是有很大可能性,刘鑫是知道陈世峰的企图的(或者是威胁的)


而案发时,刘鑫让江歌到车站接她回住处,很大可能她是知道陈世峰要来找她,而且这次来绝不是纠缠她想复合那么简单,所以她要求江歌来接她,并希望三叔江歌能为她出头(她在视频中解释,她当时来了大姨妈,需要先进房间厕所换裤子,而当听到江歌外面的喊声,她并未锁门,是想推开门但门推不开)。


结果是当陈尾随她们来到住处,江歌挡住陈,刘鑫先见房间,结果江歌被有备而来,彻底激怒的陈捅了十刀而毙命,而刘鑫却把门插死,任凭闺蜜呼喊惨叫,杀红眼的陈世峰也无法进入,她躲在屋内毫发无损。


闺蜜惨死,前男友死刑(还未判决)坐牢,没多久刘鑫买了新包包,做了新头发,交了新闺蜜,(也许还有新男友),开始新生活。



完整版视频▼:扛不住舆论压力的刘鑫终于选择站出来,面对江歌妈妈,她痛哭道歉,然而却仍然振振有词。


为什么圣母们常常没有“好人有好报”?


圣母型人格并非不好。友善待人、随和、和蔼可亲、富有同情心、有礼貌不自私都是非常好的品质,很负责的讲,有圣母型人格的朋友大都是好人。


那为什么圣母们却没有“好人有好报”?不仅得到不相应的回报,反而时常会被欺骗、被误解、被忽视、被伤害那?


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马基雅维利社会中。有毒食品横行,致癌雾霾笼罩,水源被污染,老人跌倒不敢扶,学校女生被性侵,幼儿园儿童受虐待。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湮灭,道德沦丧,金钱第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可以预测下事件的发展,过不了多久,江歌事件就会风平浪静。地下的江歌仍死不瞑目,江妈妈饱受痛苦度过余生,凶手陈世峰即使不被判死刑,也将在牢中熬过残生。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刘鑫,会继续工作,学习,找个如意郎君嫁人生子,全须全尾幸福的度过人生。


可能这样的预测不足以平民愤,不过,我们可以回忆下去年在合肥也发生过类似事件,一个快要结婚的年轻漂亮的女记者,因未婚夫突然变心出轨提出分手,在结婚新房跳楼自杀。事后,那个渣男未婚夫和刘鑫一样,极力逃避责任为自己开脱。


当时的网络舆论对渣男未婚夫的鞭挞斥责,并不逊于此次事件。但事情过去一年了,不知他是否交到新女友,还是已抱得美人归成家立业了。不管怎样,生活已经恢复了正常,依然有滋有味。



如何改善圣母型人格:改变自我认知


我们都要好好爱自己的权利,我们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价值观;


我们有权做自己,我们有权对任何人说’‘NO;


我们有权犯错误,我们有权改变自己;


我们有权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我们有权不依赖于别人的认可。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身边80%的人都是毫不相干的陌生人,余下20%中大部分人并不会关心我们过的好与坏,是否开心快乐,他们更多的关注我们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利益和价值的收益。


只剩下那么几个人才会因我们快乐而感到快乐,因我们悲伤而感动悲伤,因我们过的好才过的好,因我们过的坏而焦虑不已。因为,只有只有那几个人只爱我们本身的样子,给予我们“因为是你才爱你的无条件的爱”!


所以,别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因为那些好意思为难你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