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络不通百病生!艾灸这些穴位就能打通全身经络,后悔知道太晚...

 涂鸦吧 2017-11-15

《黄帝内经》中有句话:“百病源于经络堵”!民间也有一句俗语:“经络不通,走路中风”可见经络对人体的重要性。

实际上,有大多数人都存在经络堵塞的问题。

为什么会经络不通?

对现在很多人来说,经络不通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食用过多含添加剂的垃圾食品,毒素堆积在体内排不出去,堵塞经络。

2、吃太多冰的东西,吹太多空调,造成湿气寒邪入侵。

3、久坐不动,比如整天盯着电脑和手机。

4、压力过大,情绪低落,造成代谢缓慢,毒素排不出去。

看到以上几条,是不是觉得都中了?或者中了一半?但是也没有觉得身体哪里不适,那怎么判断自己的经络通不通呢?

怎么检查经络通不通?

1身上的肉捏着不感觉痛

这是检验经络是否通畅的最简便的方法:捏一下自己身上的肉,看痛不痛。尤其是胳膊外侧的三焦和小肠经的位置,或者大腿上的肉,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出来。

2有明显的过血现象

过血现象:用一只手攥住另一只手的手腕,一定要攥紧。过一分钟左右,被攥住手腕的手掌逐渐从红色,变成了白色。然后突然松开,你会感觉一股热流一直冲到了手指尖,同时手掌也从白色变成红色,这种现象就称为过血。

如果有过血现象,说明你的经络是通的。

此外,下肢、脚等部位也需要检测是否有过血现象。可以请别人帮忙,压住你的股动脉,然后大约一分钟的时间,猛的松开手,看看你的血能否冲到脚指尖?而且过血的感觉是呈圆桶状,前后腿一起过。实际上,有很多人都过不了膝盖。但凡这种人,都需要好好疏通经络。

股动脉位置:躺平,用手指稍微用力按压腹股沟的位置,能感觉到有一个地方在跳动,就像摸脉搏一样。跳动的地方就是股动脉。

3搓八髎脚会发热

压股动脉,主要是测试足三阴经和三阳经的情况,查看是否有明显的过血感觉。如果要重点测试督脉及膀胱经的情况,那么就要通过搓八髎的手法了。

八髎,即上次中下髎,分布在左右两条膀胱经上。

搓八髎的方法:用手掌快速在八髎处摩擦,刺激膀胱经和督脉,脚会随之发热。

4平躺后肚子塌陷

肚子上集中了人体很多的经络,因此,这个位置的经络是否通畅非常重要。

那么,什么样的肚子才是好肚子呢?第一,手捏着不痛。其次,肚子要塌。也就是平躺在床上,要能显出肋骨来,往肚子上浇点水而不会流。这样的肚子才叫好肚子。有句话叫,肚子软如棉,百病都不缠。

上述四点,如果你都能做到,那么恭喜你,你的经络是通的!如果做不到,那也不用担心,下面就告诉你如何轻松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大绝招——艾灸!

其实,现在绝大多数的慢性病人,经络基本上都是不通的。因此,一切治病的手段,要从疏通经络开始。

而艾灸的最终目的就是打通经络,让气血畅行,进而实现经痛百病消的目标。以下是疏通身体各部经络的取穴建议:

1手

神门穴:

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

帮助入眠,调节自律神经,改善心悸。

内关穴:

在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

帮助入眠,可调节自律神经,抒压/解除疲劳,改善胸痛、心悸、盗汗,舒缓腹胀感,治头晕目眩。

曲池穴:

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

抒压/解除疲劳,有疏风清热的作用,助排便,解除掉发危机,可让肌肤循环改善。

劳宫穴:

中指及无名指往下延伸交会的凹陷处,大约在握拳时,中指点于掌心的位置。

提神醒脑、清心安神。

2头

百会穴:

在头顶,以两边耳尖划直线与鼻子到后颈直线的交叉点。

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解除掉发危机。

风池穴:

双手掌心贴住耳朵,十指自然张开抱头,拇指往上推,在脖子与发际的交接线各有一凹处。

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改善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头痛。

3脸

(提示:脸部穴位建议采用按揉法,因距离眼睛较近,不适用艾灸。)

承泣穴:

眼球正下方,眼框骨凹陷处。

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睛明穴:

眼头起点处。

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

4耳

耳穴中的脾、胃两穴:针对肠胃不适、控制食慾。

耳穴中的神门(位于耳上方三角窝处、心区、内分泌及皮质下等穴:针对疲倦且睡眠品质不好。

耳穴中的髋点、膝点及颈椎点等处:针对腰酸背痛。

5腿

足三里穴:

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可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衰弱。

阴陵泉穴:

膝盖下方,拇指与食指由膝盖往下,扣住胫骨两侧缝隙可压到一凹陷处,小腿胫骨内侧缘,往上推到尽头的地方。

修饰曲线,恢复窈窕、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

阳陵泉穴:

小腿外侧,膝下1寸之凹陷,腓骨小头附近。

改善腿酸腿粗。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保持经络的畅通,才能保证身体各功能的正常运转。所以经络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状况,大家一定要注意哦!

⊙注:本号为中医健康知识交流共享平台。文章仅供学习参考,如涉及用药疗方,请在执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供交流学习使用(非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